特朗普一声令下,最大输家出现,卡尼拿美国没办法,要拿别国撒气

发布时间:2025-08-06 09:27  浏览量:2

​最近国际经贸圈可不太平。特朗普挥动关税大棒,一下子敲到好几个国家头上。有人成了明面上的冤大头,有人被揍了却不敢还手,反倒找别人撒气——这出戏里,印度和加拿大的表现尤其扎眼。

特朗普(资料图)

一、关税大棒四处挥舞,谁成了靶子?

特朗普搞的"对等关税"最近动静不小。从8月开始,印度输美商品被加征25%关税,加拿大更惨,直接涨到35%。美国海关放话,这次调整波及几十个贸易伙伴,除了美墨加协定产品和援助物资,基本都得遭殃。

这么一来,美国平均关税税率从13.3%飙到15.2%,比起2024年的2.3%,简直是天翻地覆。特朗普说这是为了缩减贸易逆差、让制造业回流,但明眼人都看得出,这就是拿关税当谈判筹码。

对印度,表面是因为买俄油,实则是贸易协议谈不拢——美国想让印度开放农业市场,对方死活不松口。加拿大被加税却不敢吭声,反倒把气撒到中国企业身上,这操作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二、印度成最大输家,日子有多难?

要说最惨的,印度肯定算一个。过去三年,印度经济能稳住,全靠俄罗斯的廉价石油。这些贸易多是长期合同,想停都停不下来。印度政府人士说,俄油价格比欧盟上限还低,要是换别家高价油,经济增速必降,物价飞涨。印度穷人多,真可能出乱子,莫迪政府哪敢冒这险?

可美国不依不饶,25%关税还不够,威胁要加征"次级关税",最高能到500%。印度《经济时报》都骂这是"妄想症患者的咆哮"。

美印关系也急转直下。之前特朗普和莫迪还称兄道弟,现在特朗普放话"不在乎印度经济是否崩溃"。印度外交部反驳,说美国自己也从俄买核原料,欧盟2024年跟俄贸易额675亿欧元,欧洲买的俄液化天然气还创了新高,凭啥盯着印度?可美国根本不听。

印度是俄罗斯石油的大买家(资料图)

三、加拿大被敲闷棍,转头找中国撒气

加拿大的操作更迷。被美国加征35%关税,没敢放狠话,反倒对中国企业发难。

加拿大渡轮公司BC Ferries要从中国招商局买四艘油电混合船,本是正常生意,加拿大基础设施银行还提供10亿加元贷款。就因为是中国造船厂,一群政客炸了锅。保守党议员丹·阿尔巴斯要搞调查,交通部长弗里兰说"不安""失望",还说该支持本土就业。

可事实是,BC Ferries收到的6份合格标书全是外国的,加拿大造船厂连标书都没递。中国方案比别家省12亿加元,找加拿大公司不仅贵,还得多等10年。当地老百姓急着用新渡轮,哪耗得起?

地方领导人亨德森吐槽:"我们急需这些船,谁在乎在哪造的?"宝云岛的伦纳德也说,老船总坏影响生活,"加拿大造不了,找中国有啥问题?"

说到底,加拿大就是转移矛盾。被美国欺负了没本事还手,拿中国企业当替罪羊,连自己人都看不下去。有教授嘲讽这想法"很特朗普",不合自由贸易规矩。

卡尼(资料图)

四、霸权逻辑在作祟,双重标准太明显

把这些事串起来,就看出美国的霸权逻辑:自己能做的,别人不行。美国能从俄买东西,印度买了就是"资助战争";自己加关税没问题,别人找性价比高的合作伙伴就不行。

印度外交部委屈地说,欧美都在跟俄做生意,凭啥盯着印度打压?可在美国的霸权体系里,哪有道理可讲。

有意思的是,中国之前也因买俄油被美国威胁,直接回怼"关税战没有赢家"。特朗普不敢对中国下狠手,还不是因为中国有实力,手里有稀土这些美国离不开的筹码。

对比之下,印度想硬气却没实力,加拿大被欺负了只能找软柿子捏,结果捏到中国头上,真是打错了算盘。

特朗普(资料图)

五、各国该算清这笔账

特朗普这么一折腾,国际经贸秩序乱了套。印度、加拿大这些国家,要么被架在火上烤,要么干转移矛盾的蠢事,说到底是实力不够,没法真正维护自身利益。

印度骑虎难下,既不敢得罪美国,又不能放弃俄油,只能苦苦周旋。加拿大再这么折腾,不光影响和中国的合作,最后受损的还是自己人。

其实各国都该琢磨琢磨,到底该跟谁合作,怎么维护利益。是继续被美国牵着鼻子走,还是找条更靠谱的路,这账可得算清楚。

国际贸易讲究互利共赢,搞霸权迟早翻车。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或许能逞一时之快,但长远来看,伤的不光是别人,还有美国自己。最后谁能笑到最后,咱们走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