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女主播:川普没法霸凌大国印度!这可不是他的游乐场!
发布时间:2025-08-06 09:25 浏览量:2
近日,美国和印度这俩大国因为关税问题,那可真是针尖对麦芒,杠上了。特朗普发推文宣称,要对印度商品加征25%的关税,理由是印度购买了俄罗斯的石油,还从中获利。这一消息传出,印度女主播帕尔基·夏尔马直接在节目里火力全开地开怼:“世界可不是特朗普的游乐场,他别想霸凌大国印度!”印度外交部也态度强硬地回应,称美国的行动“不公正、不合理”,还表示要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国家利益。这事儿乍一听,似乎发生得很突然,但要是咱们翻开五年前的相关档案,就会发现美国对印度的这种“拿捏”,其实是老一套的路数了。
时间回溯到2019年6月,美国突然单方面宣布取消印度的“普惠制待遇”。可能有的朋友不太清楚,啥是普惠制呢?简单来讲,普惠制就是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的一种关税优惠政策。原本,印度有2900多种商品能够享受低关税甚至免税进入美国市场的待遇,可这一取消,价值56亿美元的商品瞬间就失去了关税优惠。美国给出的理由是印度没有提供“公平市场准入”,说白了,就是印度没有按照美国的要求,开放本国的农业和乳制品市场。
当时印度是什么反应呢?印度毫不含糊,直接对美国的杏仁、核桃等农产品加征报复性关税,最高税率达到120%。印度农业部长说得十分直白:“印度1.4亿农民的生计,绝不能成为贸易谈判的筹码。”这和现在印度外交部所说的“确保消费者负担得起产品”,逻辑如出一辙。您仔细琢磨琢磨,这就表明印度在保护自身利益方面,那可是相当坚持原则的。
美国为啥总爱挥舞关税大棒呢?经过查阅资料,我们会发现他们的这些套路早有迹可循。就拿这次事件来说,表面上看是因为印度购买了俄罗斯的石油,但实际上背后有着三重目的。首先,从经济层面来讲,美国想要打开印度市场,尤其是医药和纺织领域,企图从中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其次,在政治方面,美国是想逼迫印度在俄乌冲突中选边站队,疏远与俄罗斯的关系,从而巩固自身在国际政治格局中的影响力;最后,从战略角度出发,美国想要维持其霸权地位,让其他国家不敢轻易脱离美国主导的体系。
2019年的情况也是如此,美国要求印度开放乳制品和杏仁进口,甚至还拿印度教教义来做文章,声称美国奶牛饲料含有动物性成分,而这在印度是禁忌。然而,印度却坚决没有让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农业对于印度来说,是国家的根基所在,印度60%的人口都依靠农业为生,一旦开放市场,必然会对本土产业造成巨大冲击,甚至会动摇莫迪政府的执政基础。朋友们,这就叫“打铁还需自身硬”,印度要是没有点家底,哪有底气这么强硬地与美国对抗呢?
印度能如此强硬地与美国对抗,靠的可不是嘴上说说而已。首先,印度国内根基稳固。印度是全球最大的牛奶生产国,乳制品行业与无数奶农的生计息息相关,开放市场就如同动了他们的“奶酪”,这是印度绝不能接受的。其次,印度在国际上拥有不少筹码。作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美国企业在印度的年销售额超过5000亿美元,像苹果、微软这些大公司,都十分依赖印度市场,所以美国加征关税,其实对自身来说也是一把双刃剑。最后,从历史角度看,印度有着强烈的“战略自主”惯性。从尼赫鲁时代的“不结盟运动”一直到现在的“多向平衡”外交策略,印度从来都不甘心充当“美国小弟”。
但印度也并非一味强硬对抗,而是留有余地。在2019年加征关税后,他们依然继续与美国进行谈判;这次面对美国的压力,同样表示“不排除对话”。这种“既扛住压力又不彻底撕破脸”的策略,您说是不是挺有门道的?
同样是面对美国的施压,欧盟和中国采取的做法就与印度有所不同。2018年,美国对欧盟的钢铝产品加征关税,欧盟先是采取报复措施,随后与美国进行谈判,最终接受了“关税配额”方案。虽然这种方式避免了与美国的全面对抗,但欧盟也因此失去了部分话语权。而中国在2018年中美贸易战中,对美国大豆加征关税进行反击,同时积极扩大内需,签署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不仅坚守住了核心利益,还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
印度呢,采取的是“硬顶+借力”的策略。他们学习中国,通过强硬对抗来保护本土产业,同时又借鉴欧盟的做法,借助外力,联合其他国家在WTO(世界贸易组织)起诉美国。然而,由于自身实力有限,这种策略所取得的效果也大打折扣。朋友们,这就好比下棋,得走一步看三步,光靠强硬对抗不行,光妥协退让也不行,关键是要“手里有牌,心里有底”。
2019年美国取消印度普惠制之后,印度对美国的出口仅仅下降了5.2%,并且还将市场转向了东盟地区。而美国的杏仁、核桃对中国的出口却遭遇暴跌,美国农业州的议员们因此集体向特朗普抗议。印度虽然成功保住了本国的农业市场,但在医药、化工产品的出口方面却受到了阻碍,与美国在“印太战略”方面的合作也一度降温。这表明,在大国之间的博弈中,没有所谓的“绝对赢家”,贸易战往往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局面。
从美印之间的这场博弈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国际交往的三个重要法则。
第一,利益是根本出发点。无论是美国对印度态度的忽冷忽热,还是印度对美国的又打又谈,本质上都是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
第二,实力是底气所在。印度之所以能够强硬地与美国对抗,是因为其经济体量逐渐增大;要是换成一个小国,可能早就妥协了。
第三,策略是关键因素。什么时候该强硬对抗,什么时候该进行谈判,什么时候该联合第三方,都需要审时度势,做出正确的决策。
从2019年到2025年,美印之间的这场“大戏”虽然换了剧本,但套路依旧。说到底,在国际舞台上,每个国家都希望能够多争取一些利益,但前提是得有足够的本事守住自己的“家当”。朋友们,您觉得印度这次能扛住美国的压力吗?要是换成其他国家,会有更好的应对办法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独到见解。如果您觉得小编分析得在理,就点个赞、加个关注,咱们下期接着聊国际上的那些事儿。感谢您的观看!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上头条 聊热点#
资料引用:
1. 新华社关于美印关税争端的报道
2. 印度《第一邮报》帕尔基·夏尔马节目实录
3.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2019年取消印度普惠制公告
4. 印度外交部官网声明
5. WTO争端解决机制相关案例
6. 中国外交部《中国的外交政策》白皮书
7.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全球经济展望》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