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好了吗?赴一场川剧的盛宴|新闻发布最前线·深一度
发布时间:2025-08-06 09:41 浏览量:2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 记者 何佳欣 王雪意 摄影报道
来四川,高低都要看一场川剧!作为四川地区传统戏曲的杰出代表,川剧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独特的变脸、吐火等绝技更是让每个看了的人都拍案叫绝!
8月5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四川省第三届川剧汇演情况。这场艺术盛宴将从8月持续至2026年春节前,期间共有15部大幕戏、13部折子戏将在成都轮番登场,为戏迷们端出一桌桌“连台好戏”。
发布会现场
作为巴蜀文化瑰宝的川剧,在《四川省川剧保护传承条例》实施一周年之际,正通过多元创新举措焕发新活力,而本届汇演更是集精品展演、人才培育、文旅融合于一体,为川剧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这场川剧的盛宴,你准备好了吗?
15部大幕戏、13部折子戏集中展演
努力打造川剧“名作”
三载砥砺,川韵铿锵。2023年首届川剧汇演举办以来,精品力作持续涌现,院团发展焕发生机,文化传播亮点纷呈,激活了行业发展一池春水。
透过一组数据,更能清晰触摸到这份蓬勃发展的脉搏——首届汇演中,28场线下演出与15场线上演出交相辉映,300余名优秀川剧演员登台献艺,吸引线下观众近5万人,总观看量突破200万人次;第二届汇演更以“四个首次”“四个显著”的亮眼表现,集中展演33个经典剧目共42场,总观看量飙升至超3800万人次,展现出川剧日益增长的影响力。
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高中伟
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全力打造“锦绣天府·安逸四川”文旅品牌,实施天府文艺名作高峰计划,持续打造“文艺川军”品牌,做靓川剧等特色文旅名片,不断增强四川文旅辨识度和吸引力,为川剧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劲动能。
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高中伟在会上介绍,今年,汇演总体时间从8月持续到春节前,分为三个阶段:一是8月至9月集中开展剧目展演评比;二是10月至12月陆续开展文旅宣推、省外巡演、新媒体传播等系列活动;三是2026年春节前举办汇报演出暨颁奖活动。
同时,本届汇演将在突出组织引导“全链条”、开展精品剧目“走出去”、推动青年骨干“挑大梁”、讲好文化传播“新故事”四方面重点发力:
以组织引导“全链条”为例,将坚持全链条引导推动川剧精品创作生产,广泛组织动员省内所有国有川剧院团(单位)、民营川剧院团(剧社)、专业院校申报,重点指导创排一批三国题材、革命题材等精品剧目,15部大幕戏、13部折子戏经过遴选进入集中展演,并将陆续开展打磨提升、巡演展演、评选奖励、宣传推介等活动,努力打造川剧“名作”。
在推动精品剧目“走出去”方面,首次策划举办四川省川剧汇演精品剧目北京展演周,精选4部大幕戏、4部折子戏开展晋京展演,组织一戏一评、创作研讨等交流活动,同步开展“戏游四川”文旅推介、川剧艺术导赏体验等,通过“艺术展演+文化体验”的方式让川剧之韵、巴蜀之美在首都绽放。
名师传薪火 高徒壮戏台
创新机制激活青年力量
发布会上,青年演员梁浩龙、李玲琳、但歆婷、薛川、吴佳睿的精彩演绎,将川剧的灵动韵味与厚重底蕴展现得淋漓尽致,引得在场媒体记者纷纷鼓掌喝彩。
“川剧作为巴蜀文化的瑰宝,其魅力在于行当的多样性与表演的独特性。”省文联主席、省川剧院院长、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陈智林介绍,本届汇演将实施“名师高徒”青年演员成长计划。
发布会现场
“我们聚焦四大行当,通过‘一对一’师徒结对,发挥名家名师队伍的引领作用,实现技艺的精准传承。”陈智林表示,该计划根据行当划分确定了5位川剧名家,他们都是具有深厚造诣的艺术家,包括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等。同时,选拔了5位优秀的青年演员,他们“四功五法”扎实、艺术天赋优秀,均获得过省级以上专业奖项,是川剧未来的希望。通过结成5组“一对一师徒对子”,整合资源力量开展表演强化训练、经典剧目复排、展演评比推介等,帮助青年演员系统化提升。
在传统“师带徒”模式基础上,计划实现三大创新突破:首次引入师带徒擂台赛机制,拟于明年开展“名师高徒”擂台赛活动,设置科学合理的赛制实现以赛促学、以演代练,激发传承活力;探索戏剧展示传播新空间,将教学实施过程进行艺术呈现,形成微短剧、短视频,向公众展示川剧传承的精彩故事,让更多人了解川剧、爱上川剧;创新文旅融合新场景,好戏是要经得起观众检验的,名师高徒将走进景区、深入校园开展展演展示,推动川剧与旅游、教育等领域的深度融合,让川剧艺术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川剧名家陈巧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该计划给予高度评价:“这为愿意真心教戏的老师和真心学戏的孩子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让更多老一辈艺术家及承上启下的川剧演员都有机会教导年轻人,让他们拥有良好的展示平台,从而博采众家之长。”
跟着川剧游四川!
文旅融合带来多重福利
不久之前,川剧《丁宝桢》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中剧场正式亮相,赢得满堂彩。精彩的演出动人心弦,给首都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本次巡演是该剧又一新的里程碑,标志着丁宝桢的清廉形象和川剧艺术魅力真正实现了跨越地域、走向全国。此前,川剧《丁宝桢》还入选了文化和旅游部“新时代廉洁文化优秀作品展演展示活动”线上展演剧目。
这样一部兼具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的作品,也将成为本届川剧汇演中连接文旅体验的重要纽带。
川剧《丁宝桢》(成都市川剧研究院供图)
本届汇演将同步推出“跟着川剧游四川”文旅宣传推广活动,首次梳理推出川剧主题文旅路线。在活动当中,突破“看戏归看戏、旅游归旅游”的传统模式,实现川剧艺术与四川文旅资源的深度联动。通过《跟着川剧游四川:解锁10大戏精地标》互动H5,把10大川剧文化场景与当地景点、博物馆、城市文化地标有机串联,构建“观剧知历史、游景懂文化”的完整体验链。以经典剧目《丁宝桢》为例,观众在观演后可循着剧中历史脉络探访都江堰,让川剧从舞台艺术延伸为解读四川的“活态教科书”。
为推动川剧触达更广泛的受众,活动将采用年轻群体偏好的传播形态。比如邀请国际友人、网络达人担任“川剧体验官”,以沉浸式妆造、唱腔学习等方式制造跨圈层话题;在成都潮流街区开展川剧快闪,让名家与国风达人同台,打破剧场围墙;联合抖音发起“川剧技艺挑战”,由名家示范打样、青年演员接力,吸引网友模仿变脸、变装等绝活。这些“年轻化”的尝试,旨在让传统艺术融入街头社区文化,通过短视频传播,从“剧场艺术”变身“大众潮流符号”,真正让川剧从舞台走向生活,成为年轻人触手可及的文化感知。
作为公众最关注的重要活动内容,活动期间会免费送出1000张“川剧汇演”观演门票,让观众、游客“零门槛”看戏。同时,观演票根还将成为“福利通行证”——持票根,就可以在10大指定点位享受门票折扣、文创产品优惠。无论是本地市民还是外来游客,都能切实感受到“看戏有实惠,出游有惊喜”的满满诚意。
《四川省川剧保护传承条例》施行一年来,川剧在法治化轨道上绽放蓬勃生机。传播影响力持续攀升,超3000万人次共享艺术盛宴,从剧场到街巷,从银幕到网络,川剧魅力不断辐射;“川剧+”文旅融合深度拓展,特色演艺品牌亮眼,文创产品走红,让传统艺术融入生活场景;创演质量稳步提升,多部佳作亮相全国舞台,尽显川剧艺术实力;人才培育体系日益完善,院校培养与“传帮带”并行,为川剧注入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如今,第三届川剧汇演的大幕将启,这颗巴蜀文化的瑰宝,正以更鲜活的姿态走向未来,邀你共赴这场跨越时光的艺术之约,见证传统与创新碰撞出的璀璨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