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的春天?9月1日起 老板哭着求你别辞职,还能白拿N个月工资

发布时间:2025-08-05 20:05  浏览量:3

8月1日清晨,最高人民法院一纸通知,把“自愿放弃社保”这张在中国职场流传了20多年的护身符,撕得粉碎。

从9月1日起,所有写着“本人自愿不缴社保”的协议统统作废,法院再也不认。无论你守着包子铺、按脚店,还是电子厂流水线,只要雇了人,就得老老实实交社保。消息一出,有人欢呼“终于不用再签那张纸”,也有人担心“到手的工资会不会再缩水”。

9月2日,新规落地的第二天,深圳龙华一家电子厂的早班铃刚响,26岁的质检员陈露就把一封《被迫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拍在主管桌上。

过去三年,她每月多拿800元“社保补贴”,如今拿着最高法的新规,要求公司补缴社保并赔偿三个月工资。主管当场愣住:“全厂两百多人,要是都来一遍,老板得卖厂房。”这一幕被同事拍下,中午就在抖音冲上热榜,点赞破百万。

同一天,苏州一家五金厂的老板黄先生把会计叫到办公室:“算算100个人一年得多掏多少?”答案是180万。黄先生连夜在朋友圈发招聘广告:“急寻共享社保专员,能省一点是一点。”

人社部3日公布的首日数据也佐证了这股冲击波:全国劳动仲裁窗口接待量同比增长240%,仅深圳一地就新增咨询2300件。法律热线被打爆,接线员嗓子沙哑:“九成是来问怎么证明公司没交社保。”

专家声音迅速跟上。中国社科院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4日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时说:“短期看,低利润制造业会出现裁员潮;长期看,这2亿‘裸奔’劳动者一旦纳入正规体系,养老基金每年可新增4000亿元收入,比延迟退休见效快得多。”

但中小企业的求生欲同样强烈。在广东佛山,一家做外贸耳机的小厂直接把装配线换成机械臂,老板算得直白:“一台机器人顶三个普工,还不用交五险一金。”

而在义乌,部分电商仓库开始把员工改登记为“个体工商户”,工资改走劳务报酬,试图绕开社保。劳动监察支队随即贴出警告:一旦被认定为“假外包真用工”,企业需承担全部补缴责任。

城市另一端,43岁的保洁阿姨李凤琴第一次走进街道办社保窗口。她过去十年都在写字楼里擦玻璃,每月多拿300元补贴,如今听说“干一年赔一个月”,她犹豫再三还是填了表:“老了不能光靠儿子。”

“这下真捅了马蜂窝!”——网友@打工人阿斌的弹幕刷了满屏。9月3日晚,深圳中院门口,陈露的调解直吸引20万人围观:镜头里,老板低声下气“能不能分期补缴”,弹幕齐刷“早干嘛去了”。

第二天,“辞职拿赔偿”话题飙到微博热搜第一,阅读破3亿。有人晒仲裁申请书,有人贴到账截图,“干一年赔一个月”成了新的社交货币。

但也有人哭:广州海珠一家制衣厂老板深夜发朋友圈,“订单砍半,再赔60万,只能关门”。配图是一地碎布和员工围坐抽烟。

人社部官员紧急发声:“违法成本必须提高,但也会出台缓缴、贴息政策,别把企业逼死。”

街头巷尾的对话更直白——

“听说你们厂要裁30%?”

“老板说先砍工资再交社保,等于我们替老板买单。”

“可万一哪天手被机器卷了,没社保谁给你治?”

一句话,让夜宵摊瞬间安静。

一周过去,人社部最新统计显示,全国已有超1200家企业启动社保补缴登记,涉及员工约18万人;佛山、苏州等地同步推出“社保缓缴+贴息贷款”细则,最长可延18个月。

专家预测,到2026年,职工养老保险覆盖率有望首次突破90%。然而,对于月薪本就三四千的打工人来说,多出的几百元社保费仍是眼前的压力。

未来会怎样?一位仲裁员在朋友圈写道:“时代翻篇了,愿每个人老去的路上,不再裸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