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算命”救不了日清?跌出方便面前五,开启“四川实验”

发布时间:2025-08-06 11:45  浏览量:2

日前,马上赢发布了《2025Q2方便速食市场回顾》,在方便面类目的盘点中,CR5集团的市场份额之和为 83.03%,市场集中度处于高位。

从市场份额变动情况来看,传统头部品牌康师傅与今麦郎的市场份额同比有一定收缩,而统一、白象与三养集团则呈现同比增长态势。

图据马上赢

值得注意的是,在前五的品牌中,依然没有泡面鼻祖——日清食品的身影。尽管凭借着算命方便面、教消费者种菜这些营销活动,日清获得了一波口碑,却无法规避过去十年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从近5%降至2024年的4%的疲态。

日清食品旗下的知名品牌包括合味道、出前一丁、日清拉王等。

作为日清食品开拓中国内地市场的核心品牌,合味道凭借其高端定位与差异化形象,曾在中国方便面赛道占据重要地位。该品牌以“精致速食”为卖点,杯面定价达6元/杯——这一价格约为康师傅同类产品的1.5倍,既塑造了差异化的高端形象,也天然限制了市场渗透的广度。

图据网络

从集团战略看,合味道所在的日清中国业务曾是集团业绩的重要支柱。

2017年日清食品在香港拆分上市后,中国市场收入一度占集团总收入的61.3%,且毛利率长期稳定在34%-35%的高位,足见高端产品线的盈利能力。

在市场竞争格局中,日清曾长期稳居高端方便面赛道头部梯队。据国金证券研究所2018年数据,在中国高端方便面市场,日清食品以14.5%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三,仅次于全国性布局的康师傅(38.0%)和统一(34.6%)。

若将视角扩展至整体方便面市场,按零售额计算,日清在中国内地市场的份额最高曾接近5%。

近年来,日清的市场份额呈现持续下滑趋势。

2021年,日清食品在中国内地的收入增速下滑至14.3%。2022年其在中国内地的收入增速再次大幅下滑至2.1%。

2023年,日清在中国内地市场的收入再降5.3%,份额跌至第五位,被韩国品牌三养反超。

2024年,日清食品在中国大陆市场的收入约22.72亿港元,较上年同期下滑约2%。盈利方面,中国大陆业务的经营溢利为3.285亿港元,同比下滑6.3%。

图据网络

这一系列数据的背后,折射出日清在中国方便面市场的边缘化危机,而原因可从外部环境、行业竞争、产品策略及渠道布局等多维度剖析。

首先,中国方便面市场的整体收缩是日清面临的首要挑战。

据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引用世界方便面协会数据,2020年中国方便面消费量曾达巅峰的472.3亿份,但到2023年已降至431.2亿份,三年间减少超40亿份。

这一趋势与速食市场的多元化替代密切相关:外卖服务的普及、预制菜行业的爆发、自热食品的兴起,共同分流了传统方便面的核心客群。当消费者对速食产品的需求从便捷充饥转向品质多样时,方便面市场的整体蛋糕缩小,日清作为外资品牌亦不能避免。

其次,本土品牌的主动转型与激烈竞争进一步挤压了日清的生存空间。

康师傅、统一、白象、今麦郎等通过持续的产品创新,精准捕捉健康化、场景化消费趋势:康师傅在红烧牛肉面基础上推出加量实惠的大食袋,同时布局高端非油炸系列;白象则以香菜等差异化口味等网络爆款激活了年轻市场。

相比之下,日清的核心产品合味道、出前一丁等多年未实现颠覆性的升级,且定价高于康师傅、统一等本土品牌。2022年3月,日清甚至宣布对180款产品最高提价12%,在产品优势不足的情况下进一步削弱了性价比竞争力,加速了消费者流失。

图据网络

与此同时,日清在渠道端的布局也有提升的空间。

当前,零售行业已进入线上线下融合+新兴渠道爆发的新阶段。然而,日清在这两大渠道均表现不足——线下渠道对下沉市场的布局远不如康师傅、统一等本土品牌密集;线上渠道的运营能力也相对薄弱,未能有效利用新兴流量红利,如直带货的即时转化、社区团购的高性价比渗透。

面对营收连年下滑与利润持续缩水的压力,日清食品正被迫重构其中国市场战略,试图通过重心转移寻找新增长极。

今年,日清香港地区及中国内地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安藤清隆表示,将"进一步深入中国市场"。

具体举措上,日清计划调整销售资源布局,把原集中于中国南部及沿海大城市的核心销售力量,向四川省等内陆产业带转移。这些地区因电动汽车、半导体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聚集了大量节奏快、对方便食品需求高的产业工人。

据安藤清隆透露,日清已派出"先头部队"试水:"目前我们在内地约有1000名销售人员,其中几十人已进驻内陆地区开发新市场。"

这一战略转向的背后逻辑在于:内陆新兴工业城市的产业工人虽对便捷速食有刚性需求,但其消费偏好与沿海白领存在显著差异——后者更倾向精致化的速食体验,而前者则更关注高性价比+基础品质的平衡。这对日清的产品设计(如分量、规格)、价格定位(需匹配产业工人消费能力)及营销策略(如渠道触达方式)提出了全新要求。

然而,机遇伴随挑战。内陆市场当前已被康师傅、统一等头部品牌深度渗透,这些品牌通过多年布局已建立起稳固的消费者基础与渠道网络。日清若想在此突围,更要深入分析竞争对手的市场策略,从而扭转中国市场颓势。

图据网络

在我们来看,日清食品在中国市场的"四川实验",既是一次战的突围尝试,也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自我革新。

当高端定位难以突破增长天花板,当传统渠道红利逐渐消退,押注内陆产业或许能为日清打开一扇新窗。但这场实验能否成功,不仅取决于产品能否真正匹配高性价比+品质的需求平衡点,更考验其能否在康师傅、统一等巨头的地盘上,以差异化营销撕开一道口子。

从泡面算命的社交出圈到教消费者种菜的本土化互动,日清用创意营销挽回了品牌热度,却始终未能解决核心问题:在速食行业多元化替代与本土品牌强势崛起的双重夹击下,外资高端品牌的"迟钝"正在付出代价。

若想在中国市场重拾增长,日清需要的或许不仅是销售团队的地理转移,更是一场从产品思维到渠道策略的彻底本土化觉醒——毕竟,在这场激烈的方便面战争中,没有人能靠吃老本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