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不遏华?李在明赴美前,美国派人探口风,韩外长表态一针见血
发布时间:2025-08-06 10:19 浏览量:1
当个韩国总统,夹在中美之间走钢丝,实在是门技术活。李在明刚上任没多久,就被特朗普追着要见面,又是催时间又是提条件,韩国总统府忙得团团转。更耐人寻味的是,就在这节骨眼上,韩国外长赵显突然对着美国媒体说了些模棱两可的话,既说要跟中国好好相处,又提警惕中国崛起,这里面的门道可不少。
韩国外长(资料图)
一、访美时间拉锯战:特朗普急着要答案
特朗普大概觉得自己的话就是规矩,前些天突然在社交媒体上拍板,说韩国总统李在明得在两周内来美国见他。这可把韩国难住了——8月4日到8日李在明早安排了休假,10日之后才有空处理外交事务,中间还夹着8月15日光复节,日子根本凑不开。
但特朗普哪管这些,他急着要李在明表个明确态度。毕竟接下来国际上大事不少,中方要搞大阅兵,中美、美俄首脑会晤也可能安排,这时候韩国的立场格外重要。美国就是想趁这些事没定下来,先把韩国牢牢绑在自己战车上。
现在美韩还在掰扯时间,韩国想推到8月最后一周甚至更晚,特朗普却不松口。这哪是商量,分明是下通牒。而会谈要聊的绝非轻松话题,美韩刚定的贸易协议就够韩国头疼,关税、投资、市场开放,每一项都牵扯韩国经济命脉。
李在明(资料图)
二、美国的算盘:从钱包到战略全拿捏
这场美韩贸易协议,简直是美国单方面占便宜。协议里写着,美国要对韩国征收15%的关税,韩国却不能对美国收。不仅如此,韩国还得对美国全面开放市场,汽车、卡车、农产品都得敞开进,虽说韩国政府嘴硬说大米、牛肉不在其列,可老百姓心里打鼓,谁知道以后会不会变卦。
更狠的是经济要求。韩国得拿出3500亿美元搞对美投资基金,而且这钱还得由美国说了算,等于韩国把钱送过去让人家支配。另外,还得买1000亿美元的美国液化天然气和其他能源产品。3500亿美元差不多是韩国年GDP的17%,这可不是小数目,难怪韩国国内骂声一片。
美国可不止盯着韩国钱包,更想让韩国在战略上站队。之前关税谈判时,美国就撺掇韩国加入所谓“遏华联盟”,还说只要答应,就给造船订单。他们还想把《美韩共同防御条约》范围扩大到整个印太地区,明摆着要把韩国拖进台海那摊浑水。
韩国外长(资料图)
三、赵显的表态:左右逢源还是左右为难
就在李在明准备访美的节骨眼上,韩国外长赵显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话说得耐人寻味。他说韩国认识到跟中国保持好关系的必要性,可转头又说中国给东北亚地区带来“困扰”,还提南海、黄海的事,说要跟美日合作应对“中国挑战”。
这话听着矛盾,其实暴露了韩国的尴尬。一方面,中国是韩国重要贸易伙伴,中韩贸易额摆在那儿,好多韩国企业靠中国市场吃饭,真把关系搞僵,韩国经济受不了。而且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中国作用谁也替代不了,韩国不能不掂量。
可另一方面,美韩同盟是韩国安全战略基石,安全上离不了美国。美国一施压,韩国又不敢硬顶。所以赵显才说这种两边不得罪的话,既向美国表态,又没把跟中国的路堵死。
不过这种模糊态度能维持多久还是未知数。美国向来得寸进尺,这次要是觉得韩国好拿捏,接下来指不定提更过分的要求。
李在明(资料图)
四、李在明的难题:中立路难走
李在明上台前说要搞“务实外交”,想在中美间保持中立,还说要修复中韩关系。可真操作起来,才发现中立的天平太难端平。
美国步步紧逼,又是关税又是战略捆绑,韩国不顺着来,经济可能吃大亏。可真听美国的,跟中国对着干,损失也不小。就拿造船业来说,美国让韩国投1000亿美元帮重振美国造船业,明眼人都看得出是冲着中国来的,可这会让韩国自己的造船优势受损,企业能乐意吗?
国内压力也不小。韩国社会整体亲美情绪重,李在明跟中国走得近些,可能被骂成“中国的代理人”,这在韩国政坛可是致命的。所以之前93阅兵,李在明权衡半天决定不亲自去,只派个官员应付,就是想在中美间找平衡。
可特朗普哪会让他舒服。这次会谈,美国肯定变本加厉逼韩国表态,尤其是在台海问题上。李在明是继续含糊其辞,还是硬着头皮答应,对他可是大考验。
特朗普(资料图)
五、棋局走向:东北亚局势悬了
现在看,韩外长赵显的表态就是韩国处境的缩影,既想讨好美国,又不想得罪中国。可这种两头讨好的策略,能不能长久真不好说。
要是韩国跟着美国在遏制中国的路上走太远,中韩关系肯定受影响。之前王毅外长就提醒过韩国,要保持对华政策稳定,真撕破脸,不管贸易还是地区安全合作,都可能出问题。
而韩国对美国的妥协,其实是慢慢失去外交自主性。3500亿美元投资基金被美国控制,防务条约范围扩大,都让韩国在美韩同盟里越来越被动,慢慢成了美国在印太战略的棋子。
接下来就看李在明访美的结果。他能不能守住韩国利益底线,能不能在中美间找到可持续的路,不仅关系自己政治前途,更会影响整个东北亚局势。这盘棋越来越复杂,李在明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