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刚说要跟中美一较高下,下一秒就被美国财长无情嘲讽,一点情面不留!印度舆论破大防!
发布时间:2025-08-06 13:41 浏览量:2
据环球时报报道,最近国际上这出戏可真够热闹的,印度那边刚放出话来,说要跟中美在国际上争个高低,结果转头就被美国泼了盆冷水,嘲讽得那叫一个不留情面。这一下,印度国内的舆论直接就炸了锅,各种情绪翻涌,简直是破大防了。
莫迪(资料图)
先说说印度那股子“雄心壮志”吧。他们总把自己当成世界第五大经济体,还喊出了要在2025年冲进全球前三的口号。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搞了个“生产挂钩激励计划”,想着能把产业转移这块肥肉抢过来,还大言不惭地说要打造一个能“替代中国”的制造业中心。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得很。实际上,印度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不升反降,从15.4%跌到了14.3%,外资流入也同比暴跌了12%。说白了,所谓的“印度制造”,很多时候也就是个组装活儿,核心的供应链还得靠着中国,这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
在外交上,印度也挺会玩“骑墙术”的。一边加入了美日澳印的“四方安全对话”,想借着美国“印太战略”的东风,当个体面的支点;另一边又跟俄罗斯眉来眼去,深化能源合作,摆出一副不选边站的样子。可这如意算盘打得再响,实际地位却没跟上。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位置申请了好几次,每次都被否决;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里,也是输多赢少,国际规则的话语权几乎等于零,却还总标榜自己是“新兴领导力量”,这多少有点自欺欺人了。
这边印度还在自我感觉良好呢,美国那边的“嘲讽套餐”就送上门了。先是关税大棒一挥,宣布对87%的印度商品加征25%的关税,理由还挺冠冕堂皇,说是针对印度“全球最高关税”政策,甚至还威胁要追加“惩罚性费用”,这经济绞杀的意味十足。不光如此,美国还在旁边给印度添堵,同步跟巴基斯坦达成了石油勘探协议,嘴上还不饶人,嘲讽说“说不定以后巴基斯坦能向印度卖石油”,这一下可戳中了印度在南亚想当老大的焦虑点。
如果说关税是开胃菜,那美国财长的话就是致命一击了。直接点出印度经济的一堆毛病:制造业效率低、人口红利用得乱七八糟、基础设施跟不上趟,还说印度“连成为美国对手的资格都没有”。那句“印度不是全球重要角色”的论断,更是把印度“有声有色大国”的幻想撕得粉碎,明摆着就是把印度当成了可以随意利用的工具。
面对美国这连番的羞辱,印度政府的反应可有点让人意外。莫迪政府就发了个“研究影响”的模糊声明,莫迪本人在社交媒体上也没吭声,跟以前那副强硬的样子比起来,反差大得让人咋舌。这可给了反对党机会,拉胡尔・甘地就跳出来痛骂,说“莫迪连英迪拉・甘地的勇气都没有”,议会里也吵翻了天,争论着“是不是已经沦为美国的附庸”。
莫迪(资料图)
民间的反应就更激烈了,简直是炸开了锅。民族主义情绪一下子就上来了,网民们在网上刷着“印度不是软柿子”,嚷嚷着让政府也征收报复性关税,还要抵制美国商品。但也有清醒的人,拿中国出来对比,“为啥中国就能强硬反制美国?”这个问题成了热门话题,大家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在5G、新能源这些领域确实领先,反观印度,“既没筹码又没底气”,这外交困境真是一目了然。就连《印度时报》这些媒体,也难得地承认“美国看透了印度的脆弱”,呼吁别再做“在中美之间走钢丝”的美梦了。
其实美印之间这矛盾,早就埋下了伏笔。单说贸易逆差,2024年美国对印度就达到了457亿美元,印度那高高的关税政策,早就把美国商界惹毛了,在他们眼里,印度就是“薅美国羊毛”的典型。再加上印度“倒卖俄油”这事儿,低价从俄罗斯进口原油,加工一下又高价卖给欧洲,被美国指着鼻子骂“破坏制裁体系”,坐实了“机会主义者”的标签。
从美国的全球布局来看,他们打压印度,也是有自己的小算盘。想通过收拾印度,给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做做样子,让他们乖乖接受“美式规则”,同时也想把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给搅黄了。说到底,美国打心底里就没把印度当回事,觉得印度既没有中国那样的经济韧性,也没有俄罗斯的军事威慑力,是“最容易驯服的挑战者”,所以才敢这么“杀一儆百”。
看看别的国家,俄罗斯面对美国的制裁,梅德韦杰夫直接就讽刺,还拿核威慑摆姿态,那叫一个强硬。可印度呢,70%的武器都得靠进口,在技术上又很依赖美国,就算心里再气,也不敢跟美国断了军事合作,只能憋着,这种“敢怒不敢言”的滋味可不好受。再看中国,面对美国的关税战,用“市场+技术”双重反制,手里还握着稀土出口管制这样的底牌,那股“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决心,让印度网民都忍不住酸溜溜地说:“中国让美国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对手,我们倒好,连抗议都畏首畏尾的。”
这次的事对印度的冲击可不小。短期来看,关税战直接就影响到了印度的农业、汽车、医药这些支柱产业,预计一年损失得超过70亿美元,外资也开始从制造业撤了。国际形象也一落千丈,从之前吹嘘的“民主典范”,变成了“美国随便拿捏的棋子”,其他第三世界国家对印度的“领导能力”也没那么有信心了。
现在印度也面临着选择,是继续靠着美国,接受那些“不平等条约”,把农产品市场和数据主权都开放了,换一时的经济安稳,但永远别想真正崛起;还是痛定思痛,走战略自主的路,修复和俄罗斯的关系,跟中国好好搞务实合作,踏踏实实地解决国内基建、教育、制造业这些短板,先把自己的底子打牢了再说。
美国财政部长(资料图)
说到底,美国这次的嘲讽,看似突然,其实就是给印度那“虚胖式崛起”来了记响亮的耳光。印度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硬核实力,却天天做着“中美竞争者”的白日梦,最后只能在国际博弈中闹笑话。对印度来说,真正该考虑的不是美国的羞辱有多伤人,而是能不能放下那“大国滤镜”,好好看看自己制造业空心化、外交投机化这些实实在在的毛病。要知道,在国际上混,光靠喊口号可不行,实力才是硬道理,这“主角梦”要是被现实拆了台,可就真成笑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