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车滞销的无奈!中国年轻人,为何对工匠精神不感冒了?
发布时间:2025-08-06 14:35 浏览量:3
过去中国人买车,要么选德系车,要么选日系车。
在那个市场换技术的合资车时代,不光是我,大多数中国家庭都会这么选。
觉得日系车靠谱,质量好,丰田、本田和日产随便选,不用纠结。
但最近五年,中国年轻人却对日系车代表的工匠精神,越来越不感冒了。
随之而来的就是日系车的滞销。
马上会有人反驳!日系车的丰田2023年营收和利润才创新高呢?
现在也还是全球第一大车企。
当然从存量市场看,丰田还是排在第一。
但从近年上市公司财报看,日系车三巨头销量下滑是不争的事实。
2024,丰田在日本销量下滑13.8%,在中国市场销量下滑6.9%。
2024年本田在中国市场销量下滑30.94%,创三年来新低。
日产更严重,陷入现金流短缺的破产危机,逐步退出中国市场。
与老一辈人偏爱进口日系车相比,年轻一代却不相信日系车的工匠精神了?
这是为什么呢?
说句不好听的,年轻人没有那么“崇洋媚外”了。
这句话不是骂人,也不是针对谁,而是说一说那个年代形成思维惯性。
在老一辈人的思维惯性里,只要是进口的,就是好的,国产的就是差的。
哪怕外国企业的产品技术、设计和配置都一般,只要贴上一个外国的品牌logo,那你这个东西就很有市场。
这也催生了一批出口转内销的贴牌企业,一样是中国造。
但出国转一圈,贴上一个外国品牌,价格和价值就不一样了。
而国产的东西,不止是国产车,包括衣食住行各大领域,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这种“低人一等”的状态。
欧美日韩企业也乐见其成,反正这样制造业利润永远是他们的,高薪就业岗位也永远是他们的。
都不用费力就可以把中国企业和车企,困在低端低利润产业链。
而年轻一代不一样了,成长在中国繁荣昌盛的时间周期,他们都是纯粹的互联网用户,信息壁垒被打破了,也开始平视世界了。
对于欧美日韩身上的光环和优越感,年轻人已经自带过滤器。
年轻人不相信日本的所谓工匠精神,除了观念和惯性思维转变外。
更多的还是日企自身的问题比如产品设计和配置落后,不思进取。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去逛一逛4S店,不看logo,销售人员打开车门。
车内空间配置和内饰最像老头乐的就是日系车了。
很多车子都是多年不进行车型升级,配置也很简陋。
每年增加几个车内配件和内饰,就可以当成新款车型,放到汽车市场上加价卖。
凯美瑞、荣放,汉兰达,威飒车型价格涨了不少,但却一代比一代守旧,配置和设计都还停留在上一个年代。
这对于年轻人来说就是忽悠人了。
当你的外观设计、内饰和配置,还停留在上一个年代,没有跟上时代潮流。
年轻人也自然会抛弃你了。
日系车滞销背后,还是产品理念出了问题。
燃油车时代,日本是靠经济性和实用性的汽车理念,进入欧美市场的。
巧妙的利用了石油危机和欧美经济萧条,推出了省油经济实用的车型。
这样的产品理念,在燃油车时代是占尽优势的,加上与欧美车企融合,获取技术转让,很快日系车成为全球主流车企的存在。
但到了新能源汽车时代,车内的配置和科技体验越来越重要。
日本还是停留在过去那套极致控制成本,内饰和配置够用就行的产品路线。
车还是好车,但这种滞后的产品理念,与年轻人的需求不符了。
还有一个就是态度问题。
丰田等车企在精益生产这块是有优势的。
可以造出省钱、省油和质量稳定的车子。
只是不愿意在中国市场多花心思,只想着多赚钱,配置和内饰能省就省。
这样就能增加高利润车型的回报。
你说丰田区别对待吧,其实也不是,在北美地区,丰田也是这样对待美国的忠实用户的。
还是本着够用就行的思路,不做车型技术和设计的升级。
按照配置升级,进行加价操作,也一样收割北美的老用户。
日本车企的这套高利润车型定价体系,其实也是欧美日韩形成的一套垄断商业模式。
燃油车的技术迭代已经停滞,天花板已经触及了。
那日系车摆烂也就很正常,占据了规模化优势,市场份额优势之后,
不想着提升利润和回报,那日本车企都成了慈善公司了。
技术迭代要花钱,产品设计要花钱,不如就用过去那套产品体系。
这样车子有稳定性,只需要在汽车配件、内饰和配置上,多搞点花样,分层收费,就能大幅提高单车的利润水平。
企业是要盈利的,工匠精神是品牌营销需要,但归根结底还是利益至上。
怎么赚钱怎么来,加上近年国货品牌崛起。
年轻人也自然不信日本车企的那一套工匠精神说法了。
在传统油车向新能源转型大势上,日本也没有完全躺平。
丰田也曾经在日本本土搞低价内卷,提升销量,结果就是本土车企有苦难言,陷入数据造假的风波。
到了国际市场,日本丰田、本田、三菱和日产等车企,还想要构建一个日本车企产业联盟,把亏损车企整合起来,共同应对油车产业萎缩困境。
但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强势崛起,产销量快速上升,日本车企也不得不妥协。
日本丰田做了两个决策,一个是在北美地区,利用美国关税壁垒,避开中国新能源汽车,大力发展电气化车型。
另外一个也是中国市场放权,以前在中国市场的日系车产品。
丰田都是遥控生产的,主导车型技术和方向。但现在却放权给中国本土的工程师团队。
在电气化领域,丰田已经做不到精益生产了,中资股东拥有更低成本更成熟的新能源汽车生产线。
丰田比不过,就干脆放权了,只要能分享利润就行。
总之,日系车现在面临转型阵痛,油车领域技术还在,只是理念跟不上,态度也比较敷衍了。
你没诚意,又想着赚中国用户钱,老一辈习惯了,年轻人不惯着你。
工匠精神不能只是鞠躬道歉,还要落到实处。
你觉得日系车滞销背后,是日本车企本身问题,还是经济大环境的问题?
分享你的观点,一起友好交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