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眼看生活(上篇)
发布时间:2025-08-04 02:59 浏览量:1
刘悦
生活的真谛,从来不在遥不可及的远方,而在柴米油盐的日常里。
那些被我们挂在嘴边的 “吃喝玩乐”,那些藏在血脉里的 “传宗接代”,其实都是构成完美生活的细碎拼图,拼在一起,便是热气腾腾的人间。
吃!用文雅来说是味觉探索的享受。
吃好,吃饱是最基础的要求,而满足个人偏好酸辣苦甜或者是咸的偏好也是无可非议的。
“卷帘窥东京,繁华迷人眼”。广东和河南一个南方一个北方,内地北方人没见过海,大多南方人没见过雪,南北方的差异总体来说还是很大的,当然菜系上也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口感不同。
豫菜以 ‘瓦块鱼’、‘红烧淡菜’、 ‘拆骨肉’、‘核桃腰子’‘酥海带’、‘风干鸡’为佳。
豫菜五味调和,质味适中。“中”是指豫菜不偏甜、不偏咸、不偏辣、不偏酸,而于甜咸酸辣之间求其中、求其平、求其淡。“和”是指融东西南北为一体,为一统,融甜咸酸辣为一鼎而求一味,而求一和。正是因为豫菜这样的特质,适合大多数人的口味,让其特点不明显,但是不是没有特点,而让大多数人愿意接受以及体验豫菜。
到了外地寻找当地特色美食是对地域性美食的文化解码,客家菜与粤菜都是我国闻名远近的一大菜系却各有不同之处。
客家菜是中国饮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招牌菜是:梅菜扣肉、盐焗鸡、客家酿豆腐、猪肚包鸡、酿苦瓜、白斩河田鸡、芋子饺、三杯鸭等。主要流行于广东的深圳、惠州、河源、梅州;江西的赣州;福建的龙岩、三明、漳州;广西的贺州、玉林;台湾新竹县、苗栗县等地。
粤菜即广东菜,是中国传统四大菜系、八大菜系之一,发源于岭南。以烹制海鲜见长,汤类、素菜、甜菜最具特色。刀工精细,口味清纯。东江菜起源于广东东江一带的客家人聚居地区。
谈起广东菜,尤其是广府菜,很多人第一反应或许是白切鸡,制作白切鸡时,将整只鸡浸在开水中煮熟,不加任何调料也没有腌制,目的就是为了保持住鸡的原汁原味,待鸡煮熟后,将鸡切块,吃的时候辅以姜葱,鸡皮爽嫩,鸡肉鲜甜说完白切鸡。
广东烧鹅也是驰名天下,想要做出一只美味的烧鹅,首先就要挑选出生长在户外,以天然食材喂养的仔鹅,将鹅用开水烫皮后,在鹅的身上均匀抹上秘制的糖浆,这样烤出来的鹅皮更香脆,抹过糖浆的鹅需自然晾干,最后再挂入明炉中烤制,由此,便是一道令人食指大动的明炉烧鹅。
"喝"是饮品的时间哲学。晨间饮品的选择反映生活态度,手冲咖啡,各种粥和豆浆,及工夫茶、果蔬汁。
中午汤类的火花与酉时以后深夜饮品都有仪式感,不得不让人欢呼雀跃。
当代生活的真正智慧,或许在于理解"完美"本身就是一个进行时的动词。"我们不是在追求味觉的巅峰,而是在重建味觉的宇宙。
"最高级的享乐必然包含对痛苦的认知与转化。
吃的完美,是味道与情感的双重奔赴。所谓 “吃好”,从来不止于味蕾的满足。
清晨醒来,妈妈熬的那碗白粥配着咸菜,是刻在骨子里的安心;加班深夜,路边摊的一碗热汤面,胡椒的辛辣混着葱花的清香,能驱散所有疲惫这是 “自己喜欢的味道” 独有的魔力,它不分贵贱,只认心意。而那些 “大多数人赞美的地方特色美食”,则藏着更鲜活的故事。
去西安蹲在城墙根啃肉夹馍,馍的酥脆混着腊汁肉的浓郁,是十三朝古都的烟火气;到广州茶楼点一笼虾饺,皮薄如纸,馅鲜多汁,配着普洱的醇厚,是岭南人 “一盅两件” 的悠闲。
这些特色美食从来不是孤立的存在,它们连着一方水土的性情,带着当地人的生活哲学,吃进嘴里,便也算触摸过那片土地的温度。完美的吃,是既能在自家餐桌找到归属感,也能在他乡风味里拓宽眼界,让每一口食物都连着情感,记着故事。
喝的完美,是时刻与心境的恰好契合。“喝” 从来不止于解渴,更是情绪的出口与时光的注脚。茶有茶的禅意,春日里泡一壶明前龙井,看茶叶在杯中舒展,汤色渐变成淡淡的绿,抿一口,舌尖是清甜,心头是宁静,独处时能喝出岁月悠长。
酒有酒的热烈,三五好友围坐,倒一杯白酒,碰杯时的叮当声混着笑声,说不完的话里藏着肝胆相照,微醺时能喝出人间值得。而那些 “自己喜欢的饮品”,更是日常里的小确幸。
夏日午后的冰酸梅汤,酸得眯眼却爽得通透;冬日暖手的热可可,甜得绵密能裹住所有寒意;甚至是清晨路边买的一杯豆浆,带着豆子的原香,配着刚出炉的油条,就是一天最好的开场白。
完美的喝,是茶能解闷,酒能助兴,寻常饮品能熨帖日常,让每一口吞咽都恰逢其时,与当下的心境撞个满怀。
传宗接代的完美,是爱与延续的温柔循环。这四个字听起来厚重,实则藏在最柔软的细节里。它不是简单的 “生儿育女”,而是把一个家的温度、一份爱的记忆传递下去。就像奶奶总在厨房教孙女包饺子,指尖的面粉沾着岁月的智慧;就像父亲带儿子去爬山,登顶时说 “男人要像山一样靠谱”;就像母亲给女儿讲自己的少女时代,眼里的光映着两代人的共鸣。传宗接代的本质,是让 “家” 这个容器永远装着牵挂,长辈把经验酿成蜜,晚辈把新鲜注入泉,一代代人在烟火里接力,让爱有了形状,让生活有了根。
其实,“吃喝玩乐” 与 “传宗接代” 从来不是割裂的。一家人围坐吃年夜饭,是 “吃” 也是 “传承”;祖孙俩在院子里喝茶聊天,是 “喝” 也是 “延续”;带孩子去体验各地小吃,是 “玩” 也是让他认识世界的方式。
完美的生活,从来不是某一个元素的极致,而是这些碎片的和谐共生:是吃到喜欢的食物时,身边有想分享的人;是喝到尽兴时,心里有牵挂的家;是看着孩子长大时,能笑着想起自己也曾这样被爱着。
说到底,生活的完美很简单:胃里有喜欢的味道,身边有牵挂的人,时光里有传承的暖。如此,便是最好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