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瓦?

发布时间:2025-08-06 15:51  浏览量:3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这期我们来聊瓦。老规矩我们先从瓦这个字入手。

《说文解字》中对 “瓦” 的解释是 “土器已烧之总名,象形”。意思是所有经过烧制的陶器都可以称为 “瓦”,未烧制的陶器叫做“坯”。

也就是说,屋瓦只是“瓦”的其中一种。你看,篆体的瓦就像是个屋顶上瓦片相扣的形态。

我们今天还把煎药煲汤的罐子叫做瓦罐。

后来随着语言发展,“瓦” 的含义逐渐变窄,而日用的烧制土器慢慢被 “陶”“瓷” 等词细分替代。“瓦”则更多指建筑屋顶的覆盖物了。

瓦的起源比大多数建筑构件都要早,在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也就是人类从 “穴居”“巢居” 走向 “屋居” 的时期。

之前的先民多以茅草、树枝覆盖屋顶,也就是 “茅茨”,但茅草易燃、易腐,防雨性能差。

随着制陶技术的成熟,一种原始的 “瓦” 逐渐出现。目前考古确认的最早瓦件,出自陕西岐山周原遗址(西周早期),其形制为弧形陶片,带有绳纹或方格纹,用于覆盖屋脊或檐口。这说明至迟在西周早期,陶瓦已开始替代茅草,成为高等级建筑的屋顶材料。

到了春秋战国,随着铁器的使用,瓦的制作技术快速发展,战国时我们熟悉的筒瓦和板瓦,瓦当都已经出现,二者仰覆相扣,形成连续的防雨层,这一结构沿用至今。

战国瓦当

不过瓦在历史上大放异彩,还要等到汉朝。大家一定听过一个词叫做“秦砖汉瓦”。

何为秦砖汉瓦

“秦砖汉瓦” 是对秦汉时期建筑用砖和瓦当艺术成就的高度概括,秦砖指的是秦朝制作的质地坚硬,常雕刻有精美的纹饰砖。

而汉代是中国古代制瓦技术的黄金时代,造型和纹饰都达到了巅峰。我们最熟悉的当属汉代的瓦当了,在西安各大博物馆你都能见到精美的四神瓦当、文字瓦当和云纹瓦当,有一种“大一统”的秩序之美。

而且此时的瓦构件已经相当完善,铺设屋顶的筒瓦、板瓦,檐头的瓦当、屋脊的脊瓦、转角的角瓦等等。

板瓦:弧形片状瓦,仰面铺设形成瓦沟,承接雨水,是屋面的主要排水构件,在《营造法式》中叫做的 “瓪瓦”。

汉绳纹板瓦

筒瓦:半圆形或弧形筒状瓦,覆盖在板瓦的纵向接缝(瓦垄)上,防止雨水渗入,等级较高的建筑使用,在《营造法式》中叫做 “㼧瓦”。

瓦当:位于屋顶檐角最前端的 “挡头” 构件,安装在每一排瓦片的最末端,用来封堵瓦片之间的缝隙,防止雨水渗入屋檐内部,同时固定瓦片。常见为圆形,少数为半圆形。

滴水(也称 “滴水瓦”):是檐口处板瓦(凹瓦)末端的下垂部分,形状多为三角形或如意形,边缘有装饰纹样。作用是将瓦当流下的雨水进一步向外引导,避免雨水直接冲刷檐下的木构件。

这么多构件中,其实最核心的还是板瓦和筒瓦。铺法很简单就是 “一拱一凹” ,这种经典铺法叫“俯仰瓦”,也叫 “阴阳瓦”或者“鸳鸯瓦”。

板瓦:瓦面弧形向下,像 “凹” 字,铺在下层,横向排列,主要作用是排水,瓦的边缘相互搭接,形成一道道排水槽。

筒瓦:瓦面弧形向上,像 “拱” 字,铺在俯瓦的接缝处,纵向覆盖,起到固定和防止雨水渗入缝隙的作用,顶端还会扣上瓦当(檐口的仰瓦端部)。

不过在一些民居建筑中,没必要用筒瓦,一般把板瓦扣过来直接铺设就行。这种铺法一般瓦规格小,弧度较平缓,铺设后屋顶呈现细密的波浪纹,从下往上看如同蝴蝶展翅,故称 “蝴蝶瓦”。

虽然像宫殿、宗教建筑中为了稳固瓦片,要用灰浆把瓦固定,但民居大多靠 “搭接” 和 “重压” 固定,灰浆通常只在关键部位使用,起到密封和加固作用。原来有一句话叫做上房揭瓦,在民居建筑上,你还真能把瓦片揭掉。

常见颜色有黄、绿、蓝、黑、紫、白等,其中以黄、绿、蓝、黑四种最为常见。

黄色琉璃瓦

等级最高,为皇家专用。仅限皇宫、太庙、天坛、社稷坛等皇家建筑,以及奉旨修建的寺庙使用。

绿色琉璃瓦

等级次之,用于亲王、郡王等宗室府邸,以及一些重要的皇家祭祀建筑、皇家寺庙的次要建筑。

蓝色琉璃瓦

多与天、祭祀相关,用于祭祀建筑,象征 “青天”。典型如天坛的祈年殿(上青、中黄、下绿,顶部蓝色为主)、先农坛等,体现对天的敬畏。

黑色琉璃瓦

等级较低,常用于皇家园林的次要建筑、寺庙(非皇家专属)、地方文庙等。黑色在五行中对应 “水”,也常用于藏书楼,取 “水克火” 之意。

普通百姓和低级官员的建筑,只能使用青灰色陶瓦(无釉),禁止使用琉璃瓦。

瓦这个构件其实很有意思,它本身技术不高,并且有一堆缺点,但它却一直从原始社会用到了封建社会末期,贯穿了中国3000年的历史。这是为啥呢?

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早期,能用于建筑的材料很有限,唯一不缺的就是黏土,而且瓦可以手工塑性,低温烧制,在那个时代确实是最佳的选择。

不仅如此瓦铺设形成的排水槽可以保护木建筑,破了还能单独更换,可以说在成本、工艺、实用性三者之间达到了完美平衡。

北方寒冷,瓦烧厚一些就能保暖,南方雨水多,瓦倾斜一些,就能加速排水。非常灵活。

最重要的是中国古建筑以梁架为核心,屋顶重量需严格控制以避免梁架过载。瓦重量适中,比石材轻便,又比茅草坚固。早已经和古建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了。

若淘汰瓦,意味着整个木构屋顶体系需彻底重构,所以你明白瓦的重要性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