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惠民·每周一展丨古代文化里的羽间趣谈

发布时间:2025-08-06 15:47  浏览量:1

在中国古代的文化图谱中,

鸟类不仅是天空的舞者,

更是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使者。

从古老的神话传说,

到日常的生活点滴,

鸟儿以其独有的方式,

绘制了一幅幅跨越时空的文化图卷,

诉说着中华民族对自然和宇宙的无尽遐想。

五代 黄筌 写生珍禽图

传说中的神鸟

清 杨大章 凤凰梧桐图

在古代神话的神秘世界里,

鸟类不仅是天空的主宰,

更是连接天地、沟通神明的重要媒介。

它们以优雅的姿态和超凡的形象,

在古人的想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成为文化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凤凰作为百鸟之王,

象征着祥瑞与和平。

《山海经》中有言,

凤凰“见则天下安宁”。

这一形象不仅美化了人们的想象空间,

更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青鸾作为高贵与美丽的化身,

常被描绘为西王母的信使,

穿梭于天界与人间,

传递神圣的信息。

它不仅是一种美丽的鸟类,

更代表了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

三足乌则是太阳的化身,

居住于东方汤谷之上,

每日驮着炽热的光芒穿越苍穹,

给大地带来光明与温暖。

古人通过三足乌的形象,

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理解与敬畏。

五代 周文矩(传) 仙女乘鸾图

南宋 李迪(传) 蟠桃青鸟图

五代 莫高窟35窟 十一面观音经变 日轮中的三足乌

文学艺术中的飞羽

明嘉靖年间刊本《诗经》

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长河中,

鸟儿宛如灵动的符号,

既承载着自然界的美妙与神秘,

也寄托着人类深邃的情感与哲思。

自《诗经》起,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便以雎鸠象征爱情的美好与纯洁,

奠定了鸟儿在文学中作为情感寄托的传统。

唐代诗人杜甫《绝句》中的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不仅展现了春日生机盎然的画面,

更隐喻了诗人心向自由、志存高远的情怀。

宋代花鸟画作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高峰,

尤其擅长捕捉鸟类的神韵。

宋徽宗赵佶所绘的《瑞鹤图》,

以其细腻入微的笔触和丰富饱满的色彩,

展现了二十只姿态各异的丹顶鹤

在宫殿上空翩翩起舞的壮观景象。

每一只鹤都栩栩如生,

似乎随时都会破纸而出,

飞向蓝天。

这幅作品不仅展示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同时也寄托着对国家繁荣昌盛、

社会和平稳定的向往。

北宋 赵佶 瑞鹤图

建筑装饰上的飞翼

东汉四层彩绘通体陶仓楼

屋脊中间立有一朱雀造型

在建筑装饰方面,

鸟类元素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宏伟壮观的宫殿,

还是朴素雅致的民居,

雕刻精美的雀替上,

常常带有凤凰、喜鹊等象征吉祥的图案。

这些细致入微的雕刻,

为建筑物增添了独特的艺术美感,

也深刻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传统建筑中重要的装饰元素之一——鸱吻,

融合了多种动物特征,

其中就有鸟类的翅膀,

它以其独特的形态屹立于屋顶之上,

用以镇宅避邪,

守护家宅平安。

民间最常见的传统吉祥纹样——“喜上眉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