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与东大孰美?”,印度频向特朗普表心意,却被特朗普嫌弃!

发布时间:2025-08-06 16:37  浏览量:1

烂泥扶不上墙,就直接扣掉!

这段时间,特朗普于推特之上频频发推,莫迪则予以强硬回击,如此这般,这两位“盟友”被推至全面贸易战的悬崖边缘,形势岌岌可危。

2025年盛夏,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出的一则关税威胁,直接将美印关系引爆。他宣布将大幅提升对印度征收的关税,并暗示可能将印度从普惠制贸易待遇名单中移除,直接导火索是印度持续购买俄罗斯石油并转售获利的行为。

这已是短期内美国对印度的第二轮打击,此前美国已对印度纺织品、电子产品等主力出口商品加征25%关税,商务部同步威胁限制高科技产品对印出口。

就在他对印度发出关税通牒的前几天,美国商务部已宣布对印度纺织、电子等关键出口品类征收25%的关税。这些商品占印度对美出口的比重极高,针对性打击明显。

更深远的是美方同步发出的技术封锁信号,限制高科技产品对印出口,直指印度产业升级的咽喉。

面对美方攻势,莫迪政府展现出罕见的强硬姿态。总理莫迪在内阁会议上直接拒绝美国停止购买俄石油的要求,并将此定性为“主权问题”。印度外交部的反击更具实质性,宣布拟提高美国农产品进口关税,直击美国农业州的选票根基。

商工部的紧急发布会则算了一笔经济账:俄罗斯原油比国际均价低12%,每年为印度节省40亿美元外汇。这些数字背后,是印度85%的原油依赖进口的现实,其中俄罗斯原油占比已达45%,日均采购量稳定在175万桶。

莫迪敢于对抗的底气,部分源自俄罗斯提供的特殊结算机制。俄罗斯接受印度卢比结算石油交易,此于美元储备紧张的印度而言,不啻为一条生命线。石油部长辛格着重指出“印度有权自主决定能源采购”,此中实则蕴含着切实的能源安全逻辑,当然也挑不出任何毛病!

莫迪还开辟了“第二战场”,在民众集会上号召抵制美国电子产品与服装,试图将外部压力转化为内部凝聚力。此一举动,一方面是对特朗普将印度贬斥为“死亡经济体”的有力回击,另一方面则是推动进口替代的战略之举。

但这种强硬姿态正暴露出印度的致命软肋。与中国的全方位抗压能力不同,印度既缺乏足够的内需市场,其零售规模仅为中国的1/6,又在产业链上高度依赖外部。电子制造业80%核心部件需进口的窘境,使贸易战成为难以承受之重。

特朗普政府对印度的打压,看似能源制裁,实则蕴含三重战略考量。最直接的是打击俄罗斯战争融资。美方测算显示,只要印度减少50%的俄油采购,就能令俄罗斯每日损失2000万美元,这对深陷战争的俄经济构成精准打击。

更深层的是解决美印贸易逆差问题。每年近300亿美元的逆差在“美国优先”政策下成为特朗普的眼中钉。他试图通过关税迫使印度开放农业市场,而农业关乎印度60%人口生计,成为莫迪绝不可退让的禁区。

特朗普还意图重塑全球产业链。他公开反对苹果在印度建厂,要求库克将产能转回美国,直接打击印度“印度制造”战略的核心。这种双重施压的本质,是要将印度彻底纳入美国主导的战略体系,剥夺其外交自主性。

美印关系的恶化存在一个极具讽刺的转折点。2023年前,美国对印度购买俄油持默许态度,私下甚至表达理解,当时印度被视为“印太战略”关键支点,特别是在牵制中国的布局中具有特殊价值,某种意义上说,现在印度能够得到这样的发展,是离不开美和欧洲的,只是印度底子太差,没有接好这波富贵,导致事倍功半,还让美受累,在美眼中,印度成了一个只占好处不卖力的混子。

然而随着俄乌战事胶着,特朗普迫切需要切断俄罗斯能源收入以促成停火协议。战略重心转变使印度从“盟友”变为需要规训的对象。《印度教徒报》一改往日对美的吹捧,毫不犹豫的一针见血指出,两国关系已然呈现出“结构性裂痕”。

更具杀伤力的是巴基斯坦因素的介入。特朗普在印巴冲突中暗示印度损失五架战机,又在白宫高调接待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这些举动在印度国内引发政治地震,反对党借机向莫迪发起“逼宫”,要求澄清战机损失真相。

中国的硬实力体现在45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构建的庞大内需市场,以及从芯片设计到终端制造的完整产业链。当然,我们有我们的底气我,,我们的硬实力体现在45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构建的庞大内需市场,以及从芯片设计到终端制造的完整产业链。

中国的软实力布局更显前瞻性,近期批准183家巴西咖啡企业准入,与东盟签署农产品关税再降15% 的新协议,构建多元化的“抗风险网络”。

反观印度,其贸易结构高度集中于美、欧、中三方,缺乏战略纵深。当特朗普威胁对价值100亿美元的印度药品加征关税时,该品类年对美出口额达120亿美元,印度医药业面临数千人失业风险。这种不对等对抗暴露了印度“有反抗之心,无铺路之智”的战略短板。

特朗普已在集会上向印度发出最后通牒:必须在“美国利益和俄罗斯利益之间做出选择”。这种非此即彼的逼迫,把莫迪逼到了墙角。

印度商务部数据显示,其18%的出口依赖美国市场,而美国资本更深度渗透印度金融、零售等关键领域。一旦全面对抗,双方损失严重不对等。

美国《外交政策》分析认为,特朗普政府可能在等待印度内部生变,反对党借军购丑闻持续施压,农业团体对开放市场的恐慌,都可能迫使莫迪调整立场。

但印度石油部长“绝不屈从威胁”的宣言,以及维持日均175万桶俄油采购的实际行动,表明莫迪仍在坚持战略自主的底线。

这场冲突的本质已经超越了贸易争端范畴。《印度教徒报》点破了核心矛盾:这是美国的霸权护持需求与印度的战略自主诉求之间的碰撞。当特朗普要求苹果撤离印度,当莫迪呼吁抵制iPhone,象征意义已远超经济层面。

冰点之下的美印关系,暴露出国际秩序重组期的深层裂痕,任何国家试图在战略自主与大国博弈间走钢丝,终将面临更严酷的考验。而缺乏多元化布局的印度,正在为这场豪赌付出高昂的代价,某种意义上说,只是印度把自己太高估了,也不知道长此以往,印度会坚持下来,若是坚持到特朗普的任期之外,徐公我倒是有点佩服了。#上头条 聊热点##MCN双量进阶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