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人!中国男篮93-88沙特,我发现了3个客观事实和4个残酷现象
发布时间:2025-08-06 17:34 浏览量:3
昨晚中国男篮跟沙特队打了一场,最后赢了5分,赢了球当然是好事,但这过程,看着是真不让人放心,沙特在亚洲,肯定算不上最顶尖那拨队伍,伊朗、黎巴嫩、菲律宾这些队打沙特,场面通常不会这么胶着,可我们愣是跟人家拼到了最后一分钟才分胜负,这本身就说明点问题。
胡明轩和廖三宁展现了出色的个人控球技术,这俩后卫,尤其是胡明轩,拿球的时候确实稳,对手想从他们手里硬抢下来,不容易,他们能把球长时间控在自己手里,寻找机会,或者等到进攻时间快没了再分出去,这种控球能力,是他们的特点。
第四节中国队的罚球命中率不足,比赛最后阶段,中国队获得了一些罚球机会,如果这些罚球能更准一点,都罚进的话,分差能拉得更开一点,不至于最后只赢5分,让比赛悬念留到最后一刻,沙特那边第四节投进了一些高难度的三分球,包括一个5号球员和一个不太讲理的远投。
王俊杰在场上展现出一定的拼劲和存在感,虽然他第二节末段对沙特投三分球员的那次犯规是个明显的错误,送给了对方三次罚球,但抛开这次犯规,他打球挺有冲劲的,不过,他在那之后,整个第四节都没再获得上场时间。
对阵沙特这样的亚洲二线队伍,中国队仅以5分险胜,且过程艰难,反映出球队整体实力在亚洲已无明显优势,甚至处于挣扎状态,沙特自己都清楚,想赢球就得拼中国队,因为打伊朗、黎巴嫩、菲律宾他们更难,而我们成了人家眼里有机会拿下的目标,最后还差点被翻盘。这跟20年前动辄赢对手几十分相比,反差太大了——那时候我们可能得98分,对手得10分;现在对手能得88分,我们可能就得93分,对手得分大幅上涨,我们得分能力显著下滑。
廖三宁在比赛中的短板暴露明显,他的控球好是事实,但短板也很突出,打阵地战时,作为控卫,他处理球的能力显得不足。他的投篮是个大问题,命中率不行。防守端,他经常成为对手针对的突破口,是个“漏勺”,他唯一发挥好的地方是打快攻反击,但整场比赛,沙特防守严密,没给他几次这样的机会,所以他在场上大部分时间作用有限,甚至经常在丢分。
主教练郭士强的临场指挥和用人策略存在明显争议,首先,他在第二节末王俊杰犯规后,在对方罚球前(时间还剩20秒左右)叫的那个暂停,被很多人质疑,暂停时他大声质问“他(指沙特球员)那球能投进吗?你犯规!”这种说法被认为很不专业,更像是在发泄情绪和打压球员(王俊杰)来立威,而不是从技战术角度分析问题。其次,第四节当沙特疯狂追分,特别是连续丢掉关键篮板球时,郭士强始终没有换上之前表现积极、篮板拼抢不错的王俊杰,让人费解。最后,第四节开局阶段,郭士强就大面积换上替补阵容,感觉像提前开香槟庆祝了,结果差点被沙特一波流翻盘。这也不太符合他一贯强调防守的风格,这场防守问题确实没解决好。
球队存在体系性问题,教练组难以整合球员天赋,尤其对“海归”球员存在理念冲突和排斥,像王俊杰、杨瀚森、赵维伦这些球员,他们的打法更接近国际潮流,但国内教练(这里指郭士强及其团队)似乎玩不转这些球员,甚至可能本能地抵触这些带海外背景的球员,担心自己的权威被挑战。结果就是教练无法把这些有天赋的球员有效捏合起来,反而倾向于强行灌输自己那套固化的思维,有时通过打压海归球员来巩固自己的“老大”地位,王俊杰那次三分犯规,教练本该冷静地指导防守技巧(比如“防三分别轻易下手”),而不是用“赌气”式的反问去质疑对方球员的能力,这很业余。
这种体系性的问题导致了一系列后果:当对手用灵活的后卫打挡拆或者跑轰战术时(像之前男篮女篮都吃过亏),我们的防守经常跟不上,被投死或跑死,理论上需要攻防一体的球员,真到了硬仗,往往防不住重点人,自己进攻也打不开,对手一旦收缩防守,我们的内线连球都很难接好;对手要是上强度紧逼,一些所谓的高大后卫,基本功不足的弱点就暴露无遗,护球都慌慌张张,这场球第四节进攻哑火,除了罚球不准,根本原因还是战术打法和球员使用上出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