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亏大了?国产抗癌神药被外资72亿买走,对方却转手卖了800亿!

发布时间:2025-08-06 18:32  浏览量:1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我们自己的科学家,研发出了一款抗癌神药,结果因为没钱,72亿含泪卖给德国人。

而不到一年,人家转手就卖出了800亿的天价!

痛心的是,神药上市后,我们自己的病人,还吃得起吗?

今年6月,美国制药巨头百时美施贵宝,也就是BMS,宣布要和德国的BioNTech公司联手,共同开发一款叫BNT327的抗癌新药。

为了拿下这次合作,BMS给出的条件堪称天价。整个交易的潜在总金额,高达111亿美元。按照当时的汇率,折算成人民币超过800亿。

但谁能知道,这款被西方资本疯狂追捧的“香饽饽”,曾是不折不扣的“中国货”。

就在一年不到之前,它的亲生父母,中国普米斯公司,因为实在没钱了,只好把它连同整个公司一起,以大约8亿美元的总价,卖给了德国的BioNTech。

这中间十几倍的惊人差价,像一根刺,深深扎进了所有关注中国创新的国人心里。

BNT327这款药在普米斯公司的内部编号,叫做PM8002

这绝不是一款普通的药,它是一种技术非常前沿的双特异性抗体,圈内人简称“双抗”。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长着两只不同功能手臂的超级士兵。

它的一只手臂,专门去抓癌细胞表面的一个叫PD-1的东西。抓住它,就能撕掉癌细胞的伪装,让身体里沉睡的免疫细胞立刻醒过来,重新识别并攻击肿瘤。

它的另一只手臂,则去抓一个叫VEGF的靶点。这个东西是肿瘤长出血管、获取营养的关键。抓住它,就等于切断了肿瘤的后勤补给线,要活活把它饿死。

一边激活免疫系统正面进攻,一边切断后路断其粮草。这种双管齐下的打法,在临床试验里显示出了惊人的效果。

特别是在治疗最凶险、最难缠的三阴性乳腺癌上,超过一半的患者用药之后,肿瘤都出现了肉眼可见的缩小。对于晚期病人,整体的疾病控制率更是达到了90%的惊人水平。

这意味着,十个走投无路的晚期患者里,有九个的病情都能被它有效控制住。更关键的是,它能把晚期病人的生存期,实实在在地延长一年多,而且副作用远比化셔小。

在普米斯埋头研发的那几年,国际制药巨头默克、GSK等公司,投入巨资研发的同类药物,都在临床试验中接连失败。

而普米斯这家名不见经传的中国公司,却硬是凭着扎实的技术和数据,把PM8002做成了,一度跻身全球该领域的前三名,成了当之无愧的第一梯队产品。

这足以证明,它是一个能改写癌症治疗历史的战略级资产。既然手里握着这样的王牌,普米斯为什么还要把它卖掉?答案既简单又残酷,就是没钱了。

做创新药,就是一场拿钱当柴烧的马拉松。行业里的普遍共识是,一款新药从实验室走到病人手里,平均要花掉十年以上的时间,以及超过二十亿美元的真金白银。

普米斯虽然从2020年开始,拉来了IDG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先后完成了四轮融资,总共到手了2.4亿多美元。

可这笔钱,对于后续规模更大、耗资更巨的临床试验和生产线建设来说,根本不够看。普米斯自己建实验室、建生产线,已经砸进去了几十亿人民币。

更要命的是大环境变了。从2021年到2023年,整整三年,普米斯没有再拿到一分钱的新投资。

不是普米斯一家公司如此,而是整个中国的生物医药行业,都掉进了“资本寒冬”里。前几年还热钱汹涌的赛道,一下子变得冷冷清清。投资人捂紧了口袋,不敢再轻易出手。

根据统计,2024年国内生物技术企业的IPO融资金额,和前一年相比,直接减少了将近60%

对于普米斯这样每一天都在烧钱的公司来说,账上的资金随时都会见底。一旦钱烧光了,研发就得停,公司就得关门。之前所有的投入,所有科研人员没日没夜的心血,就全都白费了。

就像另一家创新药公司的创始人说的那样:“现在什么理想、抱负都先放一边,最首要的任务,就是活下去。”

在能不能活下去这个根本问题面前,普米斯的选择其实并不多。卖掉最值钱的资产,是它当时能抓住的唯一一根救命稻草。

活下去当然是第一位的。但是怎么活,活下去之后怎么办,却能看出一家公司的远见和格局。普米斯的选择,就在行业里引发了深深的思考。

把药物的海外权益授权给国外大厂,换一笔钱回来继续搞研发,这种模式在圈内叫“license-out”,是现在中国药企出海最常见的做法。

这几年,国内药企通过这种方式,已经从海外拿回来了超过800亿美元的投资。这本来是好事,说明我们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国际市场的承认。

但普米斯的操作,和大多数同行都不一样。他们不是授权一部分权益,而是把公司和药物的全部权益,打包卖了个干干净净。

这种做法,等于是一次性清仓走人。股东们拿到了钱,可以安心退出了。但普米斯原来的研发团队,却彻底失去了对这个“亲生孩子”的控制权,变成了BioNTech公司研发部门里的一个干活的执行团队。

我们看看其他一些成功的中国药企,在出海这件事上,策略就显得高明许多。

比如泽璟制药,他们把药授权给海外公司时,死死守住了大中华区的市场权益,而且在合同里写明了要参与未来的利润分成。

百济神州更加强势,他们在和国外大厂合作时,坚持由自己来主导全球的临床试验。谁手里有最完整、最核心的临床数据,谁在未来的合作里就有更大的话语权。

最经典的例子是传奇生物。他们和美国强生合作开发一款细胞疗法,不但拿到了巨额的首付款,还和强生约定,海外市场的销售收入五五分账,中国国内的市场,自己拿七成,强生只拿三成。

这些公司,既解决了眼前的资金问题,又为自己留下了未来的发展空间和更大的利润想象。

回头再看普米斯,它的选择确实解决了生存问题,但也彻底堵死了自己未来的路。

商业层面的得失,还可以慢慢讨论。但一个更现实、更尖锐的问题,已经摆在了所有国人面前。未来,这款由中国人辛辛苦苦研发出来的抗癌神药,中国的病人要花多少钱才能用上?

很多人应该都还记得电影《我不是药神》里的情节。瑞士诺华公司的抗癌药格列卫,在国内一盒卖好几万,无数病人因为吃不起药,只能在绝望中等待死亡。

这绝不是电影里的夸张。现实中,中国创新药在我们自己国家卖得便宜,到了国外就卖天价的例子,有很多。

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在国内进了医保,一针不到两千块钱。可它在美国上市,定价是六万多人民币,价格差了三十多倍。

还有一款药叫F-627,在美国的售价,也是国内的十四倍。这种巨大的价格差异,背后就是专利持有方,根据不同国家的支付能力,制定的不同价格。

现在,BNT327的全球开发、生产和销售权,已经完完全全落到了德国BioNTech和美国BMS这两家公司的手里。

未来这款药在全球卖多少钱,在欧洲卖多少,在美国卖多少,尤其是在中国卖多少,定价权已经和我们没关系了。我们可能连建议一句的资格都没有。

如果他们将来参照国际市场的价格,给BNT327在中国定一个天价,那我们就会面临一个极其讽刺和尴尬的局面。

我们自己的科学家研发出的救命药,我们自己的病人却可能用不起。

结语

对于当时已经被逼到悬崖边上的普米斯来说,这可能是一场悲壮的自救。他们至少保住了公司,让这个凝聚了无数心血的成果没有直接消失。

但如果站得再高一点,从整个行业和国家的角度看,这又是一次代价沉重的教训。

它告诉我们,我们已经有了做出世界顶尖创新成果的能力,但在资本运作、商业谈判和长远战略这些看不见的战场上,我们还显得有些稚嫩。

抗癌药,终究不只是一门生意,它的背后,是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希望和绝望。手里有了能救命的好东西,就必须得有守住它、用好它的智慧和底气。

出海找钱、找机会,是必须要走的路,但这条路上,有些东西是绝对不能丢的。

你怎么看这件事呢?

信源:国产抗癌神药,转手卖了800亿2025-06-18金融界

信源:一款国产抗癌药,“少卖”750 亿元2025-06-18新浪财经

信源:中国创新药“一折”卖身海外!普米斯0.55亿授权BNT327,转手获111亿美元回报2025-07-22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