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根养好,剩下的交给成长:跟着崔玉涛学0-3岁轻松早教
发布时间:2025-08-06 20:47 浏览量:1
一提到“早教”,不少家长脑里就蹦出“抢跑”“鸡娃”,其实真正的早教是把孩子当一棵小树苗,先养好根,再让它自己往上窜。崔玉涛老师常说:“0-3岁是根,3-6岁是干,6岁以后才是枝叶。”今天咱们就围着这根“根”唠嗑,聊聊在家就能做的三件事:吃、睡、玩。
先说吃。很多妈妈把辅食当成考试,米糊稀了稠了、肉泥早了晚了,天天纠结。崔老师提醒咱们:辅食不是“补”,而是“试”。六个月开始,只要宝宝能靠坐、对食物感兴趣,就可以上桌“玩”。第一口高铁米糊,像给铁仓库补货;一周后加肉泥,不是奢侈,是及时雨。每添一种新食材,连试三天,观察大便和皮肤,没有红疹、腹泻就算过关。别急着给盐给糖,宝宝的味蕾天生是高清镜头,原味就能让他眼睛一亮。到了九个月,手指食物上场,蒸软的胡萝卜条、香蕉块,抓得满脸都是也没关系,手口协调就是在“糊一脸”里练出来的。
再说睡。睡眠不是充电,是大脑“整理文件夹”。崔老师把0-6个月的宝宝叫“半岁前的袋鼠”,最需要的是安全包裹。襁褓巾、白噪音、轻拍小屁股,模拟子宫的节奏,每晚7点半准时关大灯,让宝宝明白“天黑就该关机”。六个月以后,宝宝学会翻身,很多家长怕趴睡危险,夜里一骨碌就冲过去翻回来,结果全家都碎觉。其实真正要注意的是“空床”——别放毛绒玩具、别垫软枕头,床垫硬一点,宝宝即使趴睡也能呼吸顺畅。白天小睡遵循“醒两小时就睡”的节拍,别等孩子揉眼睛打哈欠才哄睡,那时候已经过度疲劳,哄睡难度翻倍。
最后说玩。早教班五颜六色的教具固然好,可家里只要三样东西就能玩出花:一面镜子、一条毛巾、一个空纸箱。两个月把镜子斜靠在床边,宝宝看到“另一个小孩”会咯咯笑,这是最早的社会性微笑;六个月把毛巾放他脚边,脚丫一蹬毛巾嗖地滑动,宝宝会惊喜地发现“原来我能让世界动起来”;一岁后把纸箱扣过来,开个小门,瞬间变成城堡,钻来钻去的过程里,空间感、平衡感、想象力一起升级。崔老师特别强调“慢半拍”原则:宝宝伸手够玩具时,先别急着递到他手心,停两秒,让他多蹬两下腿、多伸一次手,大脑就多一次练习,这叫“恰到好处的挫折”。
说来说去,早教的主角从来不是教具和课程,而是父母的“回应”。宝宝咿呀一声,你抬头“嗯哼?”;他摔倒了,你张开手但不急着抱,等他决定爬过来还是原地哭;他把饭碗掀翻,你平静地说“饭洒了,咱们一起擦”。每一次回应都在告诉孩子:你的感受被看见,你的能力被信任。崔老师把这叫“情感存款”,存得越多,将来青春期“取款”时才不至于透支。
养娃不是升级打怪,而是一场牵着蜗牛散步的旅程。今天多给他一口高铁肉泥,明天他就能多扛一次小感冒;今晚多坚持一次襁褓哄睡,明天全家就能多睡一小时;此刻多等两秒递玩具,未来他就能多两步自己走。把根养好,剩下的交给时间,慢慢来,反而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