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先楚与叶飞同为开国上将,50年代成搭档,为何相处有矛盾?

发布时间:2025-08-06 21:26  浏览量:2

在新中国的开国上将里,韩先楚和叶飞都是非常传奇且有能力的人。

韩先楚在长征结束时都只是营长,抗日战争又回到延安学习4年多,正常来讲这种情况能被授予中将已是不错。但他硬是在解放战争中打出“旋风司令”的威名,抗美援朝也作为志愿军第三副司令员多次抵前指挥,凭借战功被授上将军衔。

叶飞则是从土地革命时期开始独当一面,开辟发展闽东根据地时他有两次险之又险的经历:身中三枪未死、跳下悬崖未死。后来他长期得到重用,带领的部队一直是主力。从各方面来看,他都是很标准的标准。

不过,有能力的人往往个性也会很强,各自发展都能很出色,放在一起反倒容易出矛盾。韩先楚跟叶飞在50年代合作后,就有过几次冲突,尤其是进入60年代后极为不愉快。

一、都有主见,就难达成共识

韩先楚和叶飞都不是那种随波逐流的人,遇到认为正确的事情,无论面临多大压力他们都敢坚持。像叶飞1958年对粟裕的态度、韩先楚1959年对彭总的做法。

但一个家庭两口子都强势尚且容易出矛盾,更何况两个执掌军区的主官了。在炮击金门前夕,两人就出现过分歧。

叶飞当时是福州军区政委,却被主席指定为前线指挥,叶飞就领悟到,这更像是一场政治仗。

可“好战分子”韩先楚却没理解这层意思,当时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炮兵司令员陈锡联都来到福州,韩先楚便与他们一道抵达厦门前线。

在观看两军部署后,韩先楚提出应出动空军轰炸金门,叶飞则说,按照毛主席的意图,我方并无登陆作战的打算,所以不需动用空军。

韩先楚随即针对性阐述自己的观点,叶飞被搞得无可奈何,只好说那就将两人的意见上报中央,让组织定夺。

次日,总参作战部部长王尚荣的电话打到前线,说主席已经看过电报,完全同意叶飞的意见。韩先楚遂不再坚持。

当然,这件事只是两人看待问题角度不同,叶飞着眼政治,韩先楚只管军事,并不算什么大问题。但在1959年后,两人的矛盾就变深了。

二、相处磕碰,未成和谐搭档

1959年,韩先楚在已经定性的情况下,还敢去庐山芬兰别墅看望彭老总,当时没什么大问题,但随着1960年各大军区遵照上级指示深入揭批,福州这边就将韩先楚当成了“漏网分子”。

韩先楚是司令员,可按照党指挥枪的原则,他地位不及党委书记兼第一政委的叶飞。叶飞又是个党性很强的人,组织有命令,他就很严格地执行。此后几个月的时间里,大会小会批评,要韩先楚承认自己的“错误”。

福州军区之所以能支持叶飞,一来揭批是中央定的调,各地都需配合,二来福州军区是以三野为基础,叶飞是该部的老首长,韩先楚只是“外来户”。因此,无论上级名义还是私人感情,福州军区大多都是力挺叶飞。

那段时间韩先楚的日子不太好过,工作难以开展。

在这非常关键之际,韩先楚的四野首长发话了:对韩先楚的错误要坚决地批,同时又要坚决地保护、坚决地使用。大家都是明白人,听出其中的保护之意,揭批的势头也就冷了下来。

叶飞性子也很痛快,既然上级认为有误,他就主动做了检讨,在会议上承认自己犯了将斗争矛头扩大化的错误。

他的话语特别诚恳,没什么问题,但随后一位军区干部发言时,却说“叶飞同志的检讨有着伟大的气魄”。

这句话让韩先楚听着很刺耳,明明自己被批了几十天,为什么反过来还是别人伟大了?当时他忍着没发作,几天后的军区交心会,他就忍不住问那个干部了。

所谓交心会,就如名字,大家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把矛盾和问题都解决掉,以期更团结更和谐。

然而面对质问,那人不承认自己说过这样的话。韩先楚气得够呛,就问其他参会者有没有听到。大家毕竟要长期共事,怎么回答都不好,有的讲记性差,有的说当时没留神等等。

韩先楚哪能容得这种情况,连忙让军区党委秘书去把会议记录拿来。军区党委秘书叫宋清渭,非常尊敬韩先楚,做事也极为认真,他仔细去翻找记录,上面确实记着“具有伟大的气魄”这句话。

见到证据后,对方没话说了。而韩先楚之所以如此较真,也是觉得叶飞批得有些过分。此事过后,双方关系一直比较别扭。

开国少将、时任福州军区政治部主任的严政在回忆录里写过这样一件事:有次严政去理发,看到前头的韩先楚刚进去又出来,就问他为什么不理发了?韩先楚回答得比较躲闪,说里面人太多,自己下次再来。严政进去一看,发现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叶飞。

不过值得说明的是,两人的分歧主要还是来自于公事,私下里并没什么深仇大恨,韩先楚晚年曾跟秘书说,这一生有一大憾事就是没跟叶飞合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