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百姓竟对皇帝说:我家猪丢了,您帮我找找吧 皇帝竟然赏他一千钱
发布时间:2025-08-06 18:29 浏览量:1
唐玄宗开元时期,山东济南历城县令杜丰曾在皇帝泰山封禅时为皇帝准备了30口装潢精美的棺材,可谓“史上最大胆的送礼者”,比给他曾爷爷李世民送鹅毛的缅伯高更牛掰,然而在北宋初年,又有一位“胆大包天”的人,竟然找到国家一把手,要皇帝帮他把丢失的“小猪佩奇”找回来,这位大胆者并不是官员,而是生活在最底层的老百姓,奇葩的是,他让皇帝帮自己找猪猪,皇帝不仅没生气,反而给他1000文钱,够他买几十头猪的了,这件事在北宋史书《塵史》上明确记载着,事后,皇帝和国家二把手宰相还专门炫耀了这件事,认为自己这是“爱民如子。”
“今日有人声登闻来问朕觅亡猪者,朕又何尝见他猪耶?然与卿共喜者,知天下无冤民”—北宋学者、史学家王德臣在《塵史》中记载宋太祖赵匡胤帮百姓找丢失的猪的事情,记录赵匡胤对宰相赵普说的原话。(王德臣生于宋仁宗年间,距离宋太祖的年代不算远,他记载宋太祖帮百姓找小猪的事相对真实)
这段话是赵匡胤对宰相赵普说的,意思是:“今天个百姓敲响登闻鼓,让朕帮他找丢失的猪,可朕又什么时候见过他家的猪啊?但今天让我和你高兴的是,天下百姓并没有冤屈。”
“登闻鼓”,是古代设立于朝堂或者最高衙门门前的鼓,供百姓官员告状的设施,相当于今天去法院起诉被告者,只不过现在是律师和起诉状,古代则是击鼓鸣冤。
臣民们如果有冤情,就可以登堂击鼓鸣冤,请求审判裁决。
根据《周礼》中的记载,登闻鼓起源于3000多年前西周时期的“路鼓”和“肺石”,此后不断完善,在西晋南北朝时期,登闻鼓制度不断完善。
登闻鼓的作用说白了就相当于今天百姓上访投诉,一层一层上访,但大案和冤案可以直达天庭,请求皇帝直接参与审判,效果比下面机构要好。
宋朝开国后,宋太祖赵匡胤为收买民心,掩盖自己窃取后周江山的污点,恢复了“登闻鼓”制度,结果引发“为百姓找母猪”的闹剧,成就了一段“皇帝与民同乐”的佳话。
历史上最牛的百姓,击鸣冤鼓,对皇帝说:“官家(宋朝的官员和百姓称呼皇帝不称“皇帝”和“陛下”,而是称“官家”)我家的猪丢了,您帮我找找吧。”
敢要求皇帝帮自己找猪崽子,几千年的历史上也就这哥们儿能干得出来,奇葩的是,皇帝不仅没怪罪他,还好声好气的赔了他1000文钱,这个有趣的事件发生在宋朝初年。
公元959年,五代第一明君、后周世宗柴荣英年早逝,中原变天,公元960年,后周大将、禁军殿前指挥使、都点检赵匡胤谎称北汉入侵,发动“陈桥兵变”,从而黄袍加身夺取了后周天下,是为宋太祖。
赵匡胤欺负后周孤儿寡母夺了天下,心虚的他为了让百姓们臣服,下令恢复了先秦时期的“登闻鼓”,所谓“登闻鼓”,就是设立在皇城门口的“鸣冤鼓”,只要有冤情就可以击鼓鸣冤,宋太祖这一做法让百姓纷纷叫好。
这时,一个叫牟晖的百姓要试试这个鸣冤鼓到底管不管用,虽然皇帝说有冤情就可以击鼓喊冤,但究竟是“纸上谈兵”还是“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还得实践实践才能确定。
真是“无巧不成书”,恰巧这时候牟晖家里的一头猪丢了,牟晖觉得机会来了,他跑到“登闻鼓”处,“咚咚”的敲响了鸣冤鼓。
赵匡胤接到太监的报告,觉得里面肯定有重大冤情,于是接见了这哥们。
宋太祖问牟晖:“你有何冤情啊?”牟晖说:“启禀官家,草民牟晖,家里的一头黑底白花的猪跑丢了,草民找了好久也没找到,您能不能派人帮草民找找猪啊?”
赵匡胤听了之后哭笑不得,这啥玩意啊?费了半天劲,就是让朕给你找猪?
可是自己当初设立“登闻鼓”就是摆明自己就是为百姓服务的,如今要是为这事将牟晖赶出去,这不是打自己的脸吗?
但是皇帝不能真的派禁军满世界找一头猪吧,这不是蹭热点的节奏吗?
赵匡胤很无奈,下令给牟晖赔偿1000文铜钱,然后将他送出了皇宫,注意啊,是送出去不是赶出去。
牟晖的这一做法让自己名声大噪,但是却害苦了赵匡胤。赵匡胤送走找猪的百姓后,对着宰相大发脾气,告诉宰相:“以后要问清情况再放人进来,像这样找猪找鸡鸭鹅狗猫的就不要放进来了,老子丢不起这人。”但他后来转怒为喜,又对宰相赵普说:“今天的事让我很高兴,证明天下百姓没有冤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