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武川县黑沙兔村:依托资源禀赋 走出“红绿融合”振兴路

发布时间:2025-08-07 11:21  浏览量:2

近年来,武川县得胜沟乡黑沙兔村依托资源禀赋,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在发展壮大种植业的同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业+红色文化+休闲旅游”的深度融合与联动,带动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

走进黑沙兔村的明秀园农家乐,远处,十几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正聚在一起畅聊。来自杭州的游客周国林告诉记者:“我们这群人是老战友,今年特地选择来大青山革命老区聚会,既是接受红色教育,也是庆祝建军节。”他指着远处郁郁葱葱的山峰说:“这里的气候凉爽,红色资源丰富,真是不虚此行。”

作为自治区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农文旅融合示范村镇,黑沙兔村依托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这一红色资源,以及冷凉气候条件和自然生态优势,探索出了一条“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红色基因永传承 文旅融合促振兴

走进黑沙兔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坐落在村中心的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展馆。该展馆不仅是全国百家红色经典景区之一,更是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

黑沙兔村党支部以传承红色基因为着力点,着力推动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工作同频共振。村党支部书记李建国介绍:“我们依托红色旅游资源,已发展6个特色农家院,旅游旺季在这里务工的村民每月能增收3000至5000元。”

明秀园农家乐经营者华明旺见证了这份红火:“自2016年农家乐营业以来,随着红色旅游和乡村文化的融合发展,我们的生意越来越好了。”更让他高兴的是,农家乐的发展不仅帮村民卖出了不少土特产,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发展起了大棚采摘。

绿色产业兴乡村 多元发展后劲足

在红色旅游的带动下,黑沙兔村的绿色产业发展也呈现出蓬勃生机。站在村后的山坡上放眼望去,成片的油菜花田格外夺目,莜麦地泛着青绿,远处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更是郁郁葱葱。

“我们村有耕地16283亩,其中水浇地2860亩。”李建国指着眼前的田地介绍道。据了解,黑沙兔村传统种植业以油菜籽、莜麦、小麦、马铃薯为主,近年来通过土地流转,已实现规模化种植3000多亩。更令人欣喜的是,村里还引进中国医药内蒙古通用中药有限公司,采取“支部+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中药材种植观光产业。“中药材基地不仅提升了土地效益,还解决了周边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李建国说。

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同样令人瞩目。通过建设储窖、入股龙头企业、发展特色种植养殖等多种方式,2024年黑沙兔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45万元。其中,投资150万元建设的1100平方米储窖年租金收益3.25万元;药材基地租赁费12.5万元;蘑菇大棚收益6.5万元……一项项收入,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民生福祉大提升 美丽乡村展新颜

走在黑沙兔村的硬化村道上,入目即是整洁的农家院落、齐全的基础设施和村民们幸福的笑脸。村民王阿姨告诉记者,“村里现在通了客运车,出行更便利了。垃圾也实行了集中清运,环境更干净了。”目前,黑沙兔村安全饮水全部达标,80%的农户完成户厕改造,6个自然村实现道路硬化。村里购置了40个垃圾箱和1台清洁车辆,垃圾集中清运体系日益完善,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对于未来,李建国信心满满:“我们将继续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目标,打造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乡村特色文旅之地,让村民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夕阳西下,落日余晖洒在村头的“乡村振兴示范村”牌匾上。从革命老区到乡村振兴示范村,黑沙兔村正以“红绿融合”的独特发展路径,绘就一幅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壮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