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太平天国在一定程度上,为大清续了命?

发布时间:2025-08-06 03:56  浏览量:1

大家好,我是猫叔儿,用最硬的逻辑,带你看透历史真相【上方点击关注】

1860年,北京城火光冲天。

英法联军争夺战利品的嘶吼声,打破了圆明园的宁静。

咸丰皇帝仓皇逃往热河,留下一个被打断了脊梁的帝国。

此刻的西方列强,尤其是带头大哥大英帝国,按照他们在印度和非洲的剧本,下一步就该是把中国变成一个超级殖民地,彻底榨干它的血肉,这才是最“划算”的买卖。

事实上当时的英国,就是这么想的,而且也是这么干的……

第一次鸦片战争,让英国人彻底看清了满清“纸老虎”的本质。

在他们眼里,这个东方古国外强中干,比西方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还要不堪一击!

于是,当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再次杀来时,队伍里可不止有大兵和枪炮。

而是,多了一群特殊的观察员随行,他们是来自英属印度殖民地的资深文官!

当然,这帮人不是来旅游的,他们是来搞“社会调研”,踩点“未来殖民地”的!

就像公司并购前的尽职调查,他们在评估大清的油水,盘算着从哪里下刀最省力。

这些人在广东、在江浙、甚至在京畿周边,到处走访观察。

他们发现,清王朝内部官民对立,一盘散沙。

老百姓对头顶的“鞑靼朝廷”,怨声载道、麻木不仁。

谁当皇帝不是交粮纳税,老百姓根本不关心上边是谁。

英法联军所到之处,只要给钱,物资粮草就能源源不断。

百姓们似乎只关心柴米油盐,对“亡国灭种”也毫无概念。

英国佬乐了,这不是天助我也!

清王朝民心思变,统治基础薄弱。

民众“驯服”的堪比印度顺民,这简直是“印度模式”殖民的完美温床啊!

伦敦的议会里,那些靠鸦片贸易发家的犹太大亨们,也是兴奋得嗷嗷叫。

他们拼命游说政府:快吞下整个中国!黄金就在眼前!

然而,就在英国磨刀霍霍,准备肢解”大清时,他们的目光,被中国腹地的太平天国运动吸引住了。

那里,正上演着一场,让所有西方观察者目瞪口呆、脊背发凉的反抗战争!

战争的烈度,突破西方的想象力!

九江一战,太平军守将林启荣,硬扛湘军悍将李续宾。

围城14个月! 城墙反复易手,尸山血海。

城破之日,守军与部分百姓血战至最后一人,湘军也伤亡惨重。

这种拼尽最后一人的抵抗,让见惯了排队枪毙的欧洲军官惊掉了下巴。

安庆大决战, 湘军统帅曾国荃,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两大名帅对决。

围城近一年! 湘军深挖长壕,层层围困,断粮断援。

城内守军煮皮带,吃树皮,甚至人相食,依然死战不降!

城破时,尸骸枕藉,惨绝人寰。

单场战役直接死亡人数,轻松碾压同期欧洲的任何一场大战!

更让英国佬觉得心惊肉跳的,是双方恐怖的“学习能力”!

1860年9月,英法联军刚在八里桥用先进的阿姆斯特朗后膛炮、线膛枪、康格里夫火箭,打击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

不到一年!就在安庆前线!

曾国藩的湘军,已经大量装备并娴熟使用这些刚刚虐完清军主力的同款武器!

并且,湘军在安庆战役中消耗的弹药物资数量,竟然是英法联军在八里桥战役消耗量的数倍!

太平天国运动总共死了几千万,战场上是一个城一个城的打,攻城,野战,都是拿人命往里填。

几万人那是一个将领带的兵,英国佬哪见过这阵仗,我联军才几万。

欧洲几百年所有战争加一起,也没见过死这么多人啊。

并且,打赢以后还要屠城,还要杀俘杀降。

中国的内战堪比欧洲大战级别,列强都看傻了,第一次觉得“这个地方有毒”。

然后,英国决策层彻底懵了,也彻底醒了。

说好的“温顺的羔羊”呢?假的! 说好的“虚弱不堪”呢?假的!都是假的!

中国内战展现出的战斗意志、组织能力、学习速度、承受伤亡的极限,完全超出了西方军事理论和实践的认知范畴。

这时候再算一下“殖民成本”,还殖民个屁啊!

直接殖民中国,成本太高,风险太大,成功率渺茫!

精于算计的英国人,立刻调整策略,突然发现清政府眉清目秀了!

英国人放弃幻想, 彻底打消“印度化中国”的美梦。

最终选择保留,并扶持清政府这个现成的“代理人”, 让它继续坐在龙椅上,但必须听话。

然后,通过割地、赔款、通商、最惠国待遇等,达到利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

这是他们发现“殖民化”的代价付不起后,退而求其次的“最优剥削方案”! 让大清这个“买办”替他们收税、维稳、压榨本国人民。

而他们躲在条约后面数钱,成本低,见效快,风险可控!

太平天国运动,本意是推翻腐朽清廷,却这样阴差阳错地,以一种极其惨烈的方式,为大清续了命!

反正收藏你也不看,点个赞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