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女生复读后又回原校,复读圈疯传的“缘分”,在跟学生套路?

发布时间:2025-08-07 12:09  浏览量:1

前几天网上有个新闻,山东有个女生去年考上了山东政法学院,觉得成绩不够好,就决定复读。结果今年再考,居然又考上同一所大学,通知书上的年份从2024变成2025,连学校名字都没变。这事一出,网上吵翻了天,有人说“学校比学生还努力涨分”,还有人说“复读就是在测和学校的缘分”。

其实这种事不是个例。我有个同学去年考上了安徽农业大学,嫌弃学校名字土,非要复读。结果第二年连安徽农大都考不上,第三年硬着头皮再考,最后还是安徽农大。另一个朋友家的孩子初中就能直接读师范,但他妈非让参加高考复读,最后读完四年大学又考编当老师,多折腾了五年。

数据挺吓人的,去年全国有500万人复读,占高考人数的40%。但效果呢?统计说成绩能涨50分以上的只有两成,大部分就涨个二十分左右。复读就像买彩票,花一年时间、几万块钱,可能连原来的成绩都保不住。

网上有人说“复读是和学校的缘分”,这话听着搞笑,但仔细想想还真有点道理。就像贵州有个同学,连考三年贵州大学,第三次去报到的时候,发现班里已经有同学是大四了,校友看见他直乐:“哟,你终于来了?”这种尴尬谁扛得住?

现在有些学校改名字更让人头疼。比如泸州医学院改名叫西南医科大学,有人第一年嫌弃学校名字土没去,第二年复读考上了新名字的大学,去了才发现这不还是原来那地方。这种“被套路”的经历,复读圈里一抓一大把。

其实复读也不全是糟心事。那个山东女生虽然没换个学校,但多学了一年知识,对自己想读的专业也更清楚了。关键是要想明白:复读到底冲谁去?如果只是因为不甘心,或者被家长逼的,那就别瞎折腾了。

现在填报志愿更得仔细,别光看学校名字,得查往年分数线、招生政策,还有专业前景。要是真想复读,最好先算算账:家里能不能负担费用?自己成绩能提升多少?万一再掉坑里咋办?

高考不是终点,但复读确实是个冒险。与其为了“不甘心”赌一年,不如想想其他出路。比如读职校、留学,或者直接工作。有人觉得“不高考人生就不完美”,其实完美的人生多了去了,哪有那么多标准答案?

总之,复读这事得掂量清楚。就像那个女生,虽然又回了原校,但多了一年准备时间,说不定能读得更顺心。至于那些说“缘分”的人,可能也是经历过复读的人太懂这事儿有多玄学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