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是个“好学生”,长大后多半赚不到大钱,别不信!
发布时间:2025-08-07 12:05 浏览量:1
《重遇未知的自己:全新修订版》新装上市!
华语世界深具影响力个人成长作家张德芬献给每一颗孤独心灵的勇气之书。
特别收录全新自序,新增万字全新文章分享。
爱上自己的不完美,才能活出真正的自己,让我们在《重遇未知的自己》中再次相遇。
新书发售倒计时5天
嗨,我是慢慢,一名心理咨询师。
有很多来访者都跟我分享过同一个疑惑——
自己从小到大都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地读书、工作,
但在赚钱这件事上,却不如一些不听话、不守规矩的人混得好。
曾经,我也有过这样的迷茫。
作为一个事事听话的乖小孩,一路走来我都非常保守、不敢冒险,为的就是能有父母口中稳定的工作、收入和生活。
可当身边的朋友陆续买房换车,而我还在为了买一条裤子而精打细算时,
我内心难免有些苦涩。
乖孩子们,似乎在财富面前陷入了一种集体困境:
循规蹈矩,却依然陷在金钱焦虑里;
花钱瞻前顾后,但积蓄也平平。
其实,问题核心就在于:
“过度听话”这种习惯,和“赚大钱”需要的特质,很多时候是反着来的。
那么,具体都有哪些不同呢?
今天我总结了3类人格特质,来看看你中了哪一条吧👇
*案例均已作授权和模糊化处理
会赚钱的人,主动出击,太听话的人,被动等待。
赚钱,尤其是想突破普通收入,往往需要你主动出击,去发现别人没注意到的机会。但听话的人习惯了等待指令,就像等着老师布置作业的学生。在没正式进入心理行业之前,我做过一段时间的公号撰稿兼职。当时公司有个账号在征广告稿,稿费非常可观,主题恰好是我感兴趣的领域。
我能写好广告软文吗?
数据转化不好怎么办?
领导也没叫我去,万一他觉得我不够格呢?
“为什么这个东西这么贵?”
“这个事为什么非得这么麻烦?”
“有没有更高效更赚钱的方法?”
但听话的人总觉得“既然规定是这样,我就应该按照规矩来”,困在应该思维里。这个“应该”来自父母的目光、权威的评价、集体潜意识又或是某种奖惩制度。“我这种普通员工,应该乖乖等普调。”
“女孩应该要安分一点,不要太有野心。”
“职场人应该听老板的安排,不能太自我太刺头。”
结果小李一直等到年底普调,一分钱没有涨。会赚钱的人,敢于开口争取,太听话的人,还经常被灌输这样的理念:谦虚是美德谈钱太庸俗......这种“在金钱面前退让”的教育,会导致我们对自我价值的低估。在涉及利益的关键时刻——谈判、分成、争取资源,我们羞于启齿,内心被“我不配”、“提要求显得贪婪”的声音淹没。这种“金钱羞耻”也曾是我的顽疾。
“我的时间、技能和知识非常有价值,值得被公平付费。”
“赚钱是对我创造价值的认可和奖励,这很正当,不可耻。”
“别人有拒绝的自由,我也有争取的权力。”
“拥有金钱不会让我变得庸俗或冷漠,我依然可以保持善良和本心。”
“谈论金钱和利益不等于自私自利,这是维持健康关系的基础。”
“我的价值不由他人单方面定义,我有权认可并主张自己的价值。”
“每一次自信地谈钱、收费、接受报酬,都是我破除金钱羞耻的胜利。”
“我允许自己体验富足的感觉,并相信这感觉会吸引更多丰盛。”
愿我们都能走出乖小孩、好学生的桎梏。当你开始理直气壮地认可自己的价值时,财富也会更理直气壮地走向你。这一次,不妨从打破限制性信念开始——
灵动生活旗下开设《3天财富心理学体验营》,由陈芳谊老师带领授课,帮你看见自己的对于金钱的限制性思维,活出属于自己的力量,让金钱源源不断。在这里,有人陪你一起成长,也陪你听见自己的声音。这一次,不再只是听话,也试试听听自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