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SUV也能卷出花?试驾小米YU7后,我发现它藏了不少“反套路”

发布时间:2025-08-07 12:28  浏览量:1

最近有机会试驾了小米YU7的两款车型:后驱标准版和四驱MAX。说实话,试完之后,我对这台“不是传统SUV”的纯电车型,有了一些不一样的看法。

外观不走寻常路,目标人群很清晰

先说外形。YU7如果你只看尺寸,车长近5米、轴距3米,怎么看都像一台中大型SUV。但真看到实车,会发现它根本不像传统SUV,更像一台压低姿态的轿跑或猎装车。

整车比例修长流畅,车高只有1.6米,加上隐藏式门把手、低风阻轮圈,这车确实更讨年轻人喜欢,尤其女性消费者,已经不少人拉着男朋友去试驾了。定位清晰:它不是为了越野,也不是满载五口之家,它想做的是一台“有个性、有质感的家用电车”。

空间够用,但舒适性设计还有改进空间

别看车大,但坐进去你会发现空间是够用,但不是“压倒性大”。我175cm,坐后排腿部大概三拳空间,表现中规中矩。靠背支持调节,最多能躺到130°,长途坐着不累。前排也挺宽裕,唯一的问题是副驾腿部下方镂空设计导致腿悬空,长时间会不太舒服。

后排坐垫偏低,大腿会悬空,这对男性乘客来说可能不够友好。但换个角度,它的坐垫长度是偏长的,对于身材娇小的乘客(比如女性或老人)反而更舒适,这是设计的取舍。

驾驶质感有惊喜,后驱够用,四驱更带劲

如果你是电车“小白”,YU7开起来的平顺性和加速表现,很容易让人上瘾。后驱版本5.88秒的加速参数看着平平,但实际体验很充足,城市通勤、高速变道都够用。四驱MAX版本性能更猛,深踩电门那一下,会有明显的推背感,“运动+”模式下甚至有点“暴躁”。

但问题也在这:MAX虽然性能强,但价格高,而且你未必用得上这么大的动力。多数人其实日常开,后驱标准版+长续航就够用了。想追求操控、续航兼顾,四驱Pro更值得,MAX更像是“秀肌肉”的产品。

悬架、动能回收都能打,但不完美

操控方面,标准版的机械悬架给我留下了不错的印象,虽然不如空悬高级感强,但过弯支撑好,侧倾小,比较有驾驶乐趣。反而顶配四驱MAX,空气悬挂偏软,连续变道时车身有轻微“摆动”,舒适性提升了,运动性打了折扣。

刹车方面,调校相对线性,但急刹后松脚那一下有“滑行感”,初上手可能需要时间适应。动能回收方面,舒适模式下没有明显拖拽感,这点很加分,开起来不会像在“拉橡皮筋”。

配置够用,但操作逻辑还有优化空间

配置方面,中高配有14扬声器,音响素质在线;语音助手识别也准,小爱不再“装聋作哑”。但也有反人类设计,比如:喷水玻璃水要么得进多级菜单,要么反复喊“小爱”,开车的时候这么操作,真的不安全。

另外,天幕遮光慢、不隔热,夏天暴晒下车内温度直线上升。中控屏幕有反光问题,强光下看导航信息有点费眼。这些细节问题,如果能优化,会大大提升使用体验。

总结:不追求传统SUV的用户,可以重点考虑YU7

小米YU7不追求“全面性”,它挑明了自己是面向年轻用户、偏好设计感和驾驶体验的人群。如果你是那种不需要满座出行、不追求越野属性,但希望车够快、颜值在线、日常通勤顺手的消费者,后驱版YU7是个不错的选择。

而如果你还想要点性能,又不想花太多,建议优先考虑四驱Pro而不是MAX。后者更像是品牌展示肌肉、冲高端的工具,不是走量的选择。

它不是台十全十美的车,但至少,它很明确知道自己是给谁开的。买车也好、试车也罢,如果你想要的不是“大而全”,YU7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