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秋,钟南山院士建议中老年:早餐吃这5种,元气满满一整天

发布时间:2025-08-07 13:08  浏览量:1

本文1958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今天立秋,虽说暑气未散,但季节的转折已悄然来临。俗话说得好,“立秋养生,早餐是根本”。这时候的饮食调理,尤其是中老年人的早餐安排,既是保养脾胃的关键,也直接影响一天的精气神。

钟南山院士曾多次强调,中老年群体应重视早餐营养的科学搭配,特别是在季节交替时,更要吃得对、吃得巧。立秋这一天,早餐怎么吃最养人?下面这5种食物是钟南山院士推崇的“立秋首选”,不仅温和好吸收,还能帮你元气满满开好头。

鸡蛋几乎是最完美的早餐蛋白来源。它不仅含有人体必需的优质蛋白质,而且富含胆碱、维生素D、叶黄素等多种营养素。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早上吃一个鸡蛋,有助于稳定血糖、延缓饥饿感,还能帮助肌肉维持、预防肌少症。尤其是一些有糖尿病风险或血糖波动较大的长者,早餐摄入适量蛋白质,有助于减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避免血糖暴冲。

需要注意的是,水煮或蒸蛋是最推荐的做法,既保留营养,又易于消化吸收。肠胃功能较弱的老人,建议搭配粥类、软质面食一起食用,避免单一摄入蛋白引起消化负担。

立秋一到,肺气渐旺,燥气也随之而来。此时最怕的就是“秋燥伤肺”。山药是中医认为的平补药材,尤其适合秋季进补。

现代研究发现,山药中的黏液蛋白具有增强免疫、调节血糖、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对慢性胃炎、糖尿病、便秘等中老年常见问题,山药都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建议早餐将山药蒸熟后搭配小米粥、红枣粥食用,既润肺健脾,又温和易吸收。对于牙口不好的老人,可以将山药打成泥或做成山药糊,更适合咀嚼与吞咽。

很多人到了秋天就发现头发掉得比平时多。这并不是巧合,而是“秋燥”在作祟。黑芝麻入肾、入肝,有助于补养精血、润泽毛发,是秋季养生的经典食材。

黑芝麻还富含维生素E、不饱和脂肪酸和膳食纤维,对于中老年人常见的便秘问题也有明显改善效果。尤其是肠道动力不足、代谢变慢的老人,早餐适量吃些黑芝麻,可以帮助润肠通便,轻松开启新的一天。

不过要注意,黑芝麻最好炒熟后打碎,或者搭配牛奶、豆浆打成糊状,才能更好地释放营养,避免“吃进去、排出来”的尴尬。

红薯是很多老年人的“心头好”,但不是所有时间都适合吃。立秋这天吃红薯,恰到好处。它不仅富含复合碳水,还能提供丰富的膳食纤维、钾元素和β-胡萝卜素

研究显示,早餐适量摄入红薯,有助于稳定餐后血糖,增强饱腹感,而且对预防便秘、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慢性病都有帮助。

推荐做法:蒸红薯或烤红薯搭配蛋白质食物,如牛奶、鸡蛋,既满足口感,又能形成营养互补。注意不要空腹吃大量红薯,以免引起胃酸增多或腹胀。

杂粮粥是立秋早餐中最温暖的一口。相比精米白面,杂粮粥的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更丰富,对中老年人控制体重、调节血脂、维持肠道健康都有积极作用。

常见的优质杂粮包括:小米、燕麦、玉米渣、红豆、薏米、糙米等。建议根据个人体质适当搭配,如脾胃虚寒者加点生姜、红枣,湿气重者可加入薏米、红豆

不过,杂粮粥再好,也不能替代蛋白质摄入。理想早餐搭配应为:杂粮粥+鸡蛋+蔬菜/水果+低脂奶或豆浆,实现碳水、蛋白、脂肪和微量营养素的良好配比。

虽然大家都知道早餐重要,但很多中老年人仍存在一些吃法上的误区,不改掉,营养吸收打折,身体负担加重。

误区一:空腹喝浓茶或咖啡

不少老人习惯一早喝茶“提神”,但空腹时,茶叶中的咖啡因和鞣酸容易刺激胃黏膜,还会影响铁的吸收。建议早餐后1小时再适量饮用,不可替代水或正餐。

误区二:早餐过于清淡或只吃水果

很多老年人怕“吃多了不好消化”,于是早餐只喝点稀饭,甚至吃点水果就算完事。但这种吃法既缺蛋白,又升糖快,不利于维持血糖稳定,也容易导致午前乏力。

误区三:早餐喜欢吃咸菜、剩饭

立秋时节,脾胃功能本就较弱,吃太咸或隔夜食物,容易加重胃肠负担。剩饭中可能含有亚硝酸盐,长期摄入对健康不利。早餐应以新鲜、温热、低盐低油为主,避免加工类食品。

写在最后

立秋是调养身体的好时机,尤其对中老年人来说,一顿营养科学的早餐,胜过任何保健品。今天开始,不妨根据钟南山院士的建议,从这5种食材入手,吃出活力,吃出抵抗力

记住:不是吃得越多越好,而是吃得对、吃得巧。用一顿好早餐,为秋日养生打下扎实的基础,才是真正的长寿之道。

参考资料: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中国营养学会老年人营养与健康指南》

感谢关注!有你在,我们会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