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学者齐声唤贤原创“辞书纠错”:“碴”“茬”今不宜作异形词

发布时间:2025-08-07 14:23  浏览量:1

碴 1.cha。碰破碎片:玻璃碴儿、胡碴子、胡子拉碴、瓦碴。“碴”旧同“茬”,今不作“碴”的组词:茬口(A.农作物轮作的关键期或土壤适种期B.办事时机、机会)、答茬(搭话)、对茬(吻合;相符)、接茬(A.持续,继续。B 搭腔)、跑茬(忙于一些引起争执的事情)、破茬(婚前坏了贞操,即非处女)、戗茬(意见不一;语言对立)、善茬(好对付的人)、找茬(A.有意挑毛病、找岔子。B.打架)。2.zha。碴子、打碴(渣)子河南等北方方言指:开玩笑。

举例:①辨例:《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与《现汉》,均称“茬儿”与“碴儿”是异形词,“碴儿”为首选词。央视2013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将“胡子拉碴”作为标准答案,而将“胡子拉茬”列入误例(注:建言“胡碴子”胡子拉碴“为规范用词)。而《现规》则称,“‘碴’同‘茬’,现在一般写作‘茬’。”显然在首选(规范)词上,《现汉》与《现规》是截然相反的。其实,两家主要工具书的观点都有片面性。正确的用法是:“碴”适用对象是金属、土石、玻璃等质硬性物质;“茬”的适用对象除过显见的农作物相关组词外,还有毛发、植物等软性物质。《现汉》所收“话茬(话题、话头)”就不作“话碴”。

②误例:1.“茬儿”用成“碴儿”:崔伟文在《呼伦贝尔日报》(2012年8月29日)载文《谁来继承濒临失传的传统手艺?》,称:“理发拿着剃须刀轻轻滑过李大爷的脸颊,胡碴儿一扫而光。”2.“碴儿”用成“茬儿”:《章回小说(下半月)》(2008年第12期),载文《监狱里的白领丽人》,写道:“她朦朦胧胧地捡起了一块碎玻璃茬儿,猛地刺向手腕……”

3.“话茬”误作“话碴”:1)“话头”之义的“话茬”误作“话碴”:(1)张长《空谷兰》:“然后再回来!”她接住话茬说。”(2)魏巍《东方》:“郭祥马上接过话茬说,‘对!这位同志说得对!”2)“话题”之义的“话茬”误作“话碴”:(1)徐光耀 《平原烈火》(46):“ 钱万里接着岗楼的话碴往下搭讪。”(2)《小说选刊》(1981年第8期):“贤慧接过话碴儿说,‘给多少补差?’”这几例当时不应为误。

4.茬口、答茬、接茬、跑茬、破茬、找茬等“茬”的组词,误作“碴”的实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