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水奔涌蓄势能 质效双升添动力——南昌以财政资金赋能产业向“新”而行
发布时间:2025-08-07 15:09 浏览量:1
6600万元首批奖补资金惠及184家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企业;科学技术支出达17.9亿元,同比增长2.3%……盛夏的豫章大地,在一次次自上而下的“真金白银”政策赋能中,推动资金加速流向新质生产力,将技术愿景化为产业现实。
从智能头盔“看见”未来导航,到农牧工厂用数据流重塑生产链,南昌制造业的创新脉搏强劲跃动,一股股含“新”量十足的生力军,正在成为发展的“主引擎”和“源动力”。
以技术创新点亮产业新赛道
戴上头盔的外卖骑手启动导航,眼前挡风玻璃上立刻投射出清晰的绿色导航路线图……这不是科幻片!这款智能交互穿戴设备正将科幻场景变为可触摸的现实。
在南昌晶能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展厅,公司战略业务部副总监王琼介绍:“这正是公司最新的Micro LED显示技术,也是我们硅衬底LED技术向显示领域延伸的其中一个应用场景。Micro LED技术被视为‘下一代终极显示技术’,可广泛应用于AI眼镜、万级像素矩阵式车灯、抬头显示等领域。”
“支撑这一转型的,是公司深耕多年的硅衬底LED技术。”王琼坦言,“以硅衬底LED技术为核心,公司不断进行技术迭代,2024年销售增长超30%,正是技术韧性的体现。”当前,晶能光电正重点发力汽车电子赛道,近年来保持100%的速度增长。LED与新能源汽车天然匹配,其节能性能为车辆节省更多电力。同时,公司正攻关矩阵式车大灯技术,目标是得到亮度更高、体积更小、可靠性更好的智能大灯光源。
今年5月,载有晶能光电开发的感知传感器件实现血压监测的智能手表新产品上市。“通过光在血液中的吸收来实现不同体征的监测。”王琼介绍,凭借不同波长的光集成设计,可以完善心率、血氧、血压等监测功能,让产品满足客户更灵敏、更节能的需求,并广泛应用于智能穿戴品牌。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产业技术持续迭代,研发投入是“真金白银”的保障。今年以来,我市以财政政策为支点,“精准滴灌”撬动硬核科技创新。上半年,全市科学技术支出完成17.9亿元,同比增长2.3%,为像晶能光电这样的创新型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手机闪光灯到智能头盔,从车用大灯到穿戴设备,晶能光电的发展轨迹,正是南昌LED产业不断突破边界的缩影。“我们通过技术匹配客户需求,提供深度定制化服务,让企业具备了更好的抗压能力和发展韧性。”王琼说,未来公司将紧紧抓住机遇,继续深耕优势领域,让晶能光电的LED技术在更多场景中发光发热,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数字化重塑农牧业管理模式
上高田心养殖场的生猪存栏量、湖北大悟养殖场的饲料出货进度、埃及饲料工厂的原料库存……在双胞胎集团南昌饲料厂的中央控制室,巨型屏幕上跳动着全球900多家分公司的实时数据,这些曾经分散在纸质报表中的信息,如今通过数字化改造实现了“一屏统览”。
“过去,生产经理需参考销售部门提供的月度总销量计划和历史销量制定生产计划,容易导致产销脱节的情况发生。如今,我们以生产订单拉通仓储、生产,实现了产供销协同,每一包饲料都符合生产计划。”南昌饲料厂负责人黄发勇指着屏幕上闪烁的数据流感慨道。这场由粗放管理向精细化运营的转变,正是南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典型缩影。
“转型本质是业务转型,业务是内核、技术是支点。”该集团流程与数字化中心副总经理甘淑娟道出关键。面对分厂快速扩张导致的产能失衡问题,集团联合华为、美的等服务商,对采购、生产等16个业务领域进行“手术式”改造,重构500余个业务场景。
南昌试点工厂率先突破设备数据化集成难题,10多家生态服务商组成的攻坚团队耗时5年,将数字化率提升至91%。“最难的莫过于打破数据孤岛。”甘淑娟举例,为打通生产与仓储系统,由10多个生态服务商和企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团队进驻南昌公司,协助改造升级关键设备,同时进行数据采集、建模、上云工作,最终实现订单、原料、设备的全链路可视。
“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离不开政策支持。”市财政局经济建设科科长孙仙虹说。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8810”行动计划,今年1至6月,全市扶持产业发展相关支出超40亿元,重点投向制造业产业链延伸、重大重点项目建设、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等领域。
记者还了解到,近年来,市财政局积极统筹中央、省、市各级资金,大力支持我市企业技术改造、数转升级,作为受益企业的双胞胎集团,便是其中的典型。“政府给予的数字化技改补贴,以及数字领航企业认证等荣誉,既是鼓励更是鞭策。”该集团流程与数字化中心总裁窦智领介绍,在政策支持下,南昌工厂经验迅速复制至全球400余家实体,构建起智能化养猪、智慧物流等数字平台。通过“以订单拉通全流程”的新模式,集团生产效率提升50%,质量合格率达99.98%,成本管理跃居行业一流。眼下,该集团正探索AIGC技术应用,期待在AI人才引进方面获得新支持。
这场变革的价值显而易见。2024年,双胞胎集团饲料销量达1550万吨,猪饲料外销全球销量第一,生猪上市1778万头,营业收入1038亿元,在全国农牧行业名列前茅。
“目前的成本管理水平已经达到行业一流。”黄发勇说,人效提升45%意味着同等产能可释放近半数劳动力,而99.98%的质量合格率直接降低养殖风险。该集团正将数字化基因注入产业链每个环节,为行业探路“数实融合”的新可能,并进一步布局AI建设,从提质增效、降低成本等环节寻找场景,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流程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