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源” 系列战略调整:老款停产与新品迭代背后的市场博弈!

发布时间:2025-08-07 11:46  浏览量:1

#酱香型白酒的酱味到底是什么味?#

8 月 6 日,茅台保健酒业公司正式宣布旧版 “台源酒” 停产,同时推出升级产品 “台源红”,这一举措在白酒行业引发广泛关注。作为茅台集团布局百元价格带的核心产品,台源系列的战略调整不仅是一次简单的产品迭代,更折射出茅台在大众酱香市场的深度思考与战略重构。

2023 年 3 月上市的旧版台源酒,曾被寄予开拓下沉市场的厚望。其 156 元 / 瓶的定价,精准卡位百元酱香赛道,首年销售额突破 10 亿元,成为茅台保健酒业历史上首个十亿级大单品。然而,市场表现的光鲜背后暗藏危机:

价格体系崩塌:尽管官方指导价为 156 元,但电商平台实际售价已跌至 77 元,部分开箱产品甚至低至 65 元,这种价格倒挂严重损害了经销商利益,导致渠道信心受挫。品质争议发酵:消费者反馈显示,旧版台源酒存在香气寡淡、酒体轻薄、回甘时间短等问题,与茅台嫡系产品的品质预期存在差距。有行业人士指出,其高粱比例下降、发酵周期缩短等工艺调整,削弱了产品竞争力。渠道管理失控:茅台保健酒业在市场启动初期采取粗放式招商策略,导致经销商数量激增但质量参差不齐。部分经销商为快速回笼资金,不惜低价串货,进一步扰乱市场秩序。

面对这些问题,茅台保健酒业选择 “壮士断腕”。停产旧版台源酒,既是对渠道健康的保护,也是对品牌价值的重塑。正如行业评论人肖竹青所言:“停产决策更多是基于对渠道健康和品牌长期价值的战略考量,而非单纯的短期业绩压力。”

与旧版相比,台源红在产品设计、市场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升级:

产品力重构:台源红保留 53 度经典规格的同时,新增 43 度产品,满足不同场景的饮用需求。在工艺上,通过优化勾调技术,提升酒体的醇厚感与回甘表现,力求在风味体验上更贴近茅台嫡系品质。包装设计采用喜庆的中国红,强化宴席场景的适配性。渠道精细化运营:针对旧版渠道混乱的问题,茅台保健酒业成立 “台源核心联盟商”,通过数字化技术实时监控产品流向,严厉打击串货行为。同时,实施 “一商一策” 差异化扶商战略,聚焦 50 家核心经销商,淘汰低效渠道,重构厂商共赢生态。场景化营销突围:台源红将宴席市场作为主攻方向,通过高速广告投放、夜市品鉴活动等方式,深度渗透大众消费场景。例如在新乡开展的 “红色风暴” 品鉴会,通过免费试饮、文化衫宣传等接地气的方式,快速建立消费者认知。

三、行业视角下的战略意义

此次战略调整,是茅台在行业深度调整期的重要布局,具有多重战略意义:

百元酱香市场的卡位战:当前,百元价格带已成为大众酱香的核心战场,不仅有习酒、郎酒等名酒品牌的竞争,更面临茅台镇中小酒企的低价冲击。台源红的推出,旨在通过品质升级与精准营销,巩固茅台在这一价格带的领导地位。厂商关系的重塑:茅台保健酒业通过成立核心联盟商、简化核销流程等举措,推动厂商关系从传统博弈向价值共生转变。这种新型合作模式,被行业视为穿越周期的关键竞争力。集团战略的协同推进:作为茅台集团 “酱香白酒 + 露酒” 双赛道战略的重要一环,台源红的升级与茅台醇等产品形成互补,共同构建覆盖不同消费层级的产品矩阵。同时,其市场表现将直接影响茅台集团在大众消费市场的品牌形象。

台源红的市场前景值得期待,但仍需突破多重挑战:

品质信任重建:尽管台源红强调工艺优化,但旧版的品质争议可能影响消费者信心。茅台保健酒业需通过透明化的品质展示(如开放生产基地参观)、权威机构认证等方式,重塑消费者认知。渠道管控力度:如何平衡控量与增量的关系,是台源红成功的关键。茅台保健酒业已建立 24 小时反馈机制,对经销商问题快速响应,但在实际执行中仍需避免政策 “一刀切”。文化价值赋能:与茅台主品牌的历史积淀相比,台源系列的文化内涵尚显薄弱。未来需进一步挖掘 “福文化” 等差异化 IP,通过文化营销提升品牌溢价能力。

台源系列的战略调整,是茅台在大众酱香市场的一次重要 “试错 - 迭代” 过程。从旧版的市场困局到台源红的全面升级,茅台保健酒业正在探索一条 “品质筑基、渠道优化、文化破圈” 的发展路径。在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的背景下,这一调整能否成功,不仅关乎台源品牌的兴衰,更将为茅台集团在大众市场的战略布局提供关键参考。正如茅台保健酒业董事长冯铖所言:“我们将以长期主义思维,把台源酒培育成酱酒产业生态中的参天大树。” 这场百元酱香市场的攻坚战,值得行业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