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江评论:群众心中那杆秤,称出基层干部公信力

发布时间:2025-08-07 17:03  浏览量:8

荆州新闻网评论(评论员 周自法)基层干部的公信力源自何处?它不靠文件堆砌,也不凭口号响亮,而是深深扎根在老百姓的心坎里。这座名为“信任”的丰碑,是群众用切身的感受,一块砖、一片瓦精心垒筑而成的。想让它立得住、立得稳,关键就看干部干的实事儿,是不是真解了群众的难,暖了群众的心。群众心里那杆秤,最是精准。

群众的心,捂热了才信你。群众的信任不会凭空掉下来,它建立在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之上。家门口那条坑洼路修平整了,邻里间扯皮的疙瘩解开了,家人看病报销的钱有着落了……这些在干部看来或许是“小事”,对群众而言却是“大事”。当干部们真正俯下身、沉下心,将群众的烦心事视作自家事,用实际行动把“题清单”问转化为“满意答卷”,信任的种子才算真正落地生根。这份信任,说到底,是群众从难题解决、生活改善中,尝到了甜头,感到了踏实。

实打实的成效,比啥都管用。老百姓过日子最实在。再好的规划,再美的承诺,落不了地、开不了花、结不了果,时间一长,就成了空话,消磨的是好不容易攒下的那点信任。公信力是干出来的,是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一点点攒起来的。村集体账本上多了收入,水渠修好后庄稼长势喜人,乡亲们学了手艺找到工作露出的笑脸……这些实实在在的成效,才是赢得信任、凝聚人心的硬道理和真底气。

一碗水端平,人心才服气。基层是离群众最近的地方,干部的一举一动都在群众眼皮子底下。做事公不公,心正不正,群众心里门儿清。特别是在低保评级、补贴发放、宅基地审批等关乎切身利益的敏感事上,能不能做到规则透明、程序公正、不偏不倚、不沾不贪,直接决定了群众还信不信你。有位管惠民资金的村干部,坚持“阳光操作”,每一笔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都清清楚楚贴在公告栏;评定低保户,每次都请村民代表一起议;碰上托人情、送好处的,一概挡回去。他这份“不近人情”,守住的恰恰是公平的底线。群众看在眼里、信在心底——这样的干部,办事让人放心。唯有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秉公用权,才能让群众心里踏实,信任的根基才打得牢。

说到底,基层干部的公信力,是群众用脚投票、用心感受的结果。它不是悬在半空的楼阁,而是牢牢钉在解决实际难题、创造发展实绩、坚守廉洁底线这三块基石上。基层干部只有真正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头,把发展的担子扛在肩上,把廉洁的戒尺悬在头顶,用经得起检验的实绩和经得起打量的人品,才能不断赢得群众的信任票。才能让这座用民心垒起的信任丰碑,在基层的沃土上稳稳矗立,成为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力量之源。民心是最终的标尺,实效是最好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