糙将军的娇贵夫人:十八
发布时间:2025-08-07 17:13 浏览量:1
第119章新衣裳
崔琳琅知道,自己外出,她娘肯定一直在等着她回来,所以到家之后,没有先回自个儿的院子,而是直接去了父母的院子。
果然,崔琳琅刚进屋呢,就被她娘拉着坐下嘘寒问暖。
“回来了?晚膳吃了什么?厨房灶上炖着汤呢,要不再吃点儿?”
“不用了娘,我吃了不少,现在吃不下了。”
“好。”
李攸竹点了下头,紧接着又问起女儿,今天去定国公府他们有没有说什么。
“你要在家住的事,他们家可有人说什么了?”
“没有。您安心吧,没人说我什么,这事儿老夫人也发话了的,只说让我时不时过去看看,这也是应该的,反正咱们两家不远,我就三不五时过去走走。”
李攸竹这才放下心来:“是该时不时过去看看,毕竟是长辈,云铮那孩子不在家,你做媳妇儿的替他尽尽孝心是应该的。再说之前这一年,云锐那孩子也没少来咱们家,是个活泼的好孩子。”
抛去两家的姻亲关系不说,李攸竹也挺喜欢云锐那孩子的,人活泼,嘴又甜,自己家两个儿子,老大不知道像谁,性子一板一眼,老二呢倒是活泼,但好些时候活泼过了头。
以至于,她时常想着俩儿子的性子要是能匀一匀就好了。
崔琳琅听到母亲说起云锐,也忍不住笑道:“之前他给我们写信时也说了,经常来咱们家,还夸您呢,夸您温柔慈爱。”
这话把李攸竹说得脸红,也把崔琳琅她爹说乐了。
“你两个哥哥听见这话,怕是要哭了。”
李攸竹一听就不乐意了:“你这是什么意思?觉得我不温柔不慈爱?”
“咳! 那我可没这么说.….…”
“还没这么说,我看你就是这么想的。”
李攸竹瞪丈夫一眼:“阿留回来了,我心情好不跟你一般见识。”
她拉起女儿的手往外走,崔琳琅有些不明所以:“娘,咱们去哪儿啊?”
“娘之前给你在漱玉斋定做的衣裙正好下午都送来了,今日反正无事,你去试试合不合身,不合身再让她们改。”
从前,崔琳琅还没嫁人的时候,她娘都会固定日子叫人来给她量体裁衣做四季衣裳,从出生后年年如此。
崔琳琅微微屈身,将头靠在母亲的肩膀上:“谢谢娘。”
“傻孩子,这有什么好谢的。娘就喜欢看你穿得漂漂亮亮的。”
李攸竹从成亲起就想着以后一定要生个闺女,结果连着两个都是小子,后来都不抱希望了,却又怀上了,总算是生出个梦寐以求的女儿来。
崔琳琅原本以为,做衣裳嘛,就算是一季一身,也就四身衣服,等看到的时候着实是愣住了,这打眼儿一瞧,起码有十几身衣裳。
“娘让人按你以前的尺寸,稍微放大了一点做的。”
李攸竹可一点没觉得多,她看看衣裳,又看看女儿,最后满意地点点头:“娘看你没怎么瘦,还长高了一点,看来庭州那地方还是养人的,并不像人家说的那样。”
“那边的人看起来就比咱们京城的人壮实,大概是吃牛羊肉多吧,女儿去了也常吃那些,庭州的羊肉,味道都觉着比京城的好。”
至于牛肉,京城这边,甚少宰杀牛的,所以牛肉也不常见。
“让你说的,娘都想去庭州瞧瞧了。”
“去呀,要不今年您跟我一块去算了。”
崔琳琅衣裳都顾不上试了,跑过来挽着她娘说,李攸竹笑呵呵地给女儿挑了一条裙子叫她去试:“今年不成,到时候过年了,我把你爹一个人扔在家里不合适,明年开春再看,若是到时候家里没事儿,娘就过去看你。”
其实,李攸竹这一辈子,也没走出过京城,娘家是京城的,嫁的夫家也是京城的,若是真有那个机会能出去一回,她也觉得挺不错,何况是去看女儿,再远的路都不会觉得远了。
“好!那我就等着娘了。”
“去试试衣裳吧。”
现在是夏天了,崔琳琅现在试的就是一件藕荷色的夏裳,若是合适,正好最近就能穿了。
“我看看。”
等女儿换好衣裳出来,李攸竹将人上下前后都看过一遍,最后得出结论:“这长短倒是合适,就是胸口这儿是不是有点儿紧了?”
崔琳琅听见这话,不免脸红。
“跟娘还不好意思什么?你都是我生的。再说了,娘是过来人,都明白的。”
“娘.....”
“好了好了,娘不说了。那这几件夏裳都不用试了,明日娘让人改大一点。”
之后,崔琳琅又去试了春秋的衣裳还有冬衣,这两季的衣裳不像夏裳轻薄,本就做得宽松一些,所以尺寸正合适不用改。
“正好明日让人改了,过几天等你哥哥回来了,娘带你们去你舅舅家,过年那会儿娘过去,你舅舅舅母还念叨你呢。”
“好,娘你今天还跟我睡吗?”
“不了,你今日自己睡吧,这两天你好好歇歇,多睡会儿。”
李攸竹心想自己跟女儿一起睡,就忍不住要拉着女儿说话,扰得女儿都睡不好。
“反正一时半会儿你也不走,有什么话娘白天再跟你说。”
说罢,她就要回自个儿院子去了,顺便让人将要改的衣裳也拿走了,免得第二天来那又打搅女儿睡觉。
因为今天歇了午觉,所以崔琳琅沐浴洗漱过后,也没什么睡意,干脆坐到书桌前开始给云铮写信,就写今日去定国公府的事情。
这笔一拿起来,就没注意时辰,等搁下笔的时候,都是半个多时辰之后了,崔琳琅揉了揉手腕,静静等墨迹干掉,将信装好之后,才回床上歇息。
一夜无梦,次日,崔琳琅起得有点晚了,早膳才用了一半,就听人过来说,大姐回来了,现下正在祖母院子里呢。
当即她早膳也不吃了,就要起身出门。路过父母院子的时候,正好遇上她娘出来。
“娘,我听说大姐回来了。”
“嗯,你什么时辰起来的?早膳吃过了吗?”
“我起来有一会儿了,早膳吃过了。娘,那咱们一块过去吧。”
第120章大姐
“对了娘,我方才都忘了问,大姐有带小外甥回来吗? 我是不是得准备见面礼啊?”
崔琳琅算算日子,大堂姐的孩子应该也差不多有五个月了。
“哪里会带回来,韩家那边把孙子看得什么似的,咱们家人去看都舍不得呢,再说现在孩子才四五个月,抱出来也不方便。”
崔琳琅听她娘说这话,倒是想问问怎么回事,但是现下在路上,也不是个说话的地方,只好先按下不说。
等到了崔老夫人院儿里,果然崔琳琅就只看见崔琳玥一个人回来了,没有带孩子一起。姐妹俩从前感情还是很好的,如今一见着面,两人眼睛都有些红了。
“阿留,阿姐真是想你,你在庭州好吗?”
“我好着呢,阿姐放心。”
今日,崔琳玥本就是为了崔琳琅回家才回来的,所以姐妹俩跟长辈打过招呼之后,就去一边说话去了。
“昨天听说你已经到家的消息,我都想立马就过来。”
崔琳玥笑着摸了摸妹妹的头发,柔声说:“阿留现在更漂亮了。”
“阿姐你也一样。对了阿姐,我还没见过小外甥呢,等过些日子,我过去看看。”
“好,听祖母说,你这回回来,能在家待两个月?你有空什么时候去都行,阿姐等着你。”
“嗯,这天热了也不好赶路,干脆多待一阵。”
“阿留。当初….我也是后来才知道,当初咱们俩抽签是怎么回事,阿姐谢谢你。”
可笑,她一开始还真的以为是上天注定。
崔琳琅方才那话就是随口一说,并没有什么别的意思,没想到大姐竟然还提起从前的事儿,她赶忙道:“阿姐,你别想太多,当初也是我自己愿意的,再说我现在过得也挺好的,以前的事儿,就让它过去吧。”
崔琳琅当初做那个决定时,的确考虑了很久,但是从来没有抱着那种为了大姐能嫁到韩家,所以牺牲自己的想法。
“我.....”
“好了阿姐,不说那些了,跟我说说小外甥吧。”
崔琳玥回来并没有久待,吃过午饭之后就回去了,临走时还拉着崔琳琅的手,要她改天去她那儿坐坐。
一家人中午是在老夫人屋里用的,吃完饭后,崔琳琅送走大姐,就去了母亲那儿,母女俩自然就接着上午的话头,说起韩家的事儿来了。
现在说起这事儿,李攸竹还生气呢:“阿铃嫁的那个韩二郎吧,他本身人是不错,就是他母亲,阿铃的婆婆,一看就是个难缠的,当初元哥儿满月,咱们都去了的,自然就想看看孩子,就这她都不乐意,推脱了两遍看你大伯母不高兴了,才让奶娘抱出来给看了一眼。”
说是一眼,李攸竹一点没夸张,真就是一眼,她都没怎么看清呢,她倒也不是都稀罕看这孩子,但是这么办事儿就不像话。
“也许就是太宝贝孙子了吧。”
“谁家孩子不宝贝?你大伯母私下里还说呢,得亏阿铃这一胎生的是儿子,若是女儿,她那个婆婆不定得什么脸色呢。”
说完,又告诫女儿:“你去韩家看看阿铃和元哥儿倒是可以,可别上手抱,人家宝贝金疙瘩,还是少碰的好。”
“娘,您别这样说,那孩子也不只是韩家的孙子啊,还是我外甥,是您的侄外孙。”
“我说这话又不是对孩子和阿铃,反正啊,你记住娘说的话就行。”
“我知道了,我也不会抱孩子,谁的孩子我都不敢抱啊。”
本来还在说韩家的事儿,李攸竹一听这话,立马忧心道:“我差点儿忘了,这回你回来,应该找个嬷嬷到时候跟你一块儿去庭州的,不然你以后有了身孕,身边连个照顾的人都没有。”
李攸竹越想越觉得这事儿很重要,恨不得立马站起来去挑人去了。
“跟着你那几个丫头,小小年纪自己也没嫁人,什么都不懂呢,以后这怀孩子养孩子,要注意的事情可是不少,身边没个懂的人可不行。”
这事儿,崔琳琅想想也确实是,这些事儿她确实是不懂,到时候要是在庭州现找,也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
“但是这人不好找吧,有家有口的肯定不行,咱们也不能为了自个儿,让人家一家人分隔两地啊。”
李攸竹听到女儿的话,想了想说:“还真有个人合适。”
“谁?”
“秋果她娘啊。”
“啊?”
李攸竹一时半刻都等不了了,立马叫丫鬟去把人叫来问问,她对女儿说:“你想想,秋果她娘就秋果一个女儿,跟她男人也早就和离了,没什么挂碍,这不是正合适。”
说“和离”是李攸竹委婉的说法,其实是当初,秋果她娘年轻的时候,嫁了人因为就生了一个女儿,被婆家休弃了,后来因为有一手好手艺,才被人介绍到崔家做事,这么多年,她一直在二房的厨房做事,如今已经是厨房的管事了。
“咱们先问问,若是人家不愿意,就算了。”
秋果她娘,府里人一直叫她萍婶儿的,萍婶儿被叫来的时候,还不知道是什么事儿呢,待听李攸竹说完之后,她愣了好一会儿才想起来谢恩。
“这……奴婢愿意的!奴婢愿意跟三姑娘到庭州去。”
她这一辈子就女儿一个亲人了,如今能跟女儿在一起,她哪里会不愿意。
“好,你先起来吧。我让你跟着一起去庭州,也没别的意思,就是想着阿留身边没个老成的人,秋果她们几个也都是小姑娘,很多事儿都不懂。”
“是,奴婢明白二夫人的意思,二夫人放心,奴婢一定竭尽所能。”
“嗯,该做些什么事儿,回头我会专门让人来教你,你先下去吧,也去跟秋果说一声。”
别说萍婶儿愣了,连崔琳琅都愣了,她是没想到她娘这么雷厉风行,这么快就把事情这么定下来了。
“娘,萍婶儿跟我走了,您这怎么办?”
“我你就别操心了,回头再找人就是了。”
母女俩说这话,突然外头又有丫鬟进来禀报,说是宫里来人了。
第121章进宫
太后娘娘着人来传懿旨,家里头的人自然都过来了。
崔琳琅一头雾水地接了入宫面见太后的旨意,不过面上还是得体地将来传话的公公送出去了。
太后懿旨只说让她明日巳时入宫,具体为了什么事儿没说。
崔家现如今的境况,连入宫参加宫宴的机会都少有,崔琳琅以前也未面见过太后,思来想去,可能就是因为她嫁给了云铮,所以,太后想看看她是什么样子?
又或者,太后娘娘想问问嘉荣郡王的事儿...….
崔琳琅的母亲跟她也是一样的想法:“不是说当初赐婚,就是云家老夫人去求的太后吗? 许是看你回来了,想看看你呢。”
“嗯。”
崔琳琅点点头:“总归应该也不会是什么坏事儿吧。”
明日一早就要入宫,现在再想那么多也来不及了。
崔老夫人想了想说:“早些年,我还进宫见到过太后,看起来是个顶和气的人,再说咱们家除了阿留嫁给云将军这事儿,还有什么事儿能入太后娘娘的眼吗?”
崔老夫人又嘱咐孙女:“明日进宫,谨慎知礼些就是了,不用怕。”
“是,祖母。”
次日一早,李攸竹就到女儿屋里来,帮着打点她入宫的穿戴。
“要不穿那件藕荷色的?娘已经让人改好了。”
李攸竹觉得女儿长得白嫩,穿藕荷色正合适,粉嫩好看,但是崔琳琅想了想,摇摇头说:“头一回进宫,还是穿素净些吧,最近天热,穿湖蓝色好了,显得清爽。”
“也好。”
等崔琳琅换好了衣裳出来,李攸竹又干脆亲自过来给女儿梳头。
“娘都好久没帮你梳过头发了。你小时候刚留头那会儿,最喜欢叫娘给你梳头了。”
母亲的话,唤起了崔琳琅从前的记忆,那时候她一大早就要去找娘梳头,有时候遇上她爹休沐日,他们俩起得晚,她也不回屋,就在两人房门口台阶上坐着。
李攸竹梳头的手法依旧麻利,很快便给女儿梳好了发髻,今天穿的衣裳简单,所以头饰也不必很多,略微戴两支珠钗装点一下就行。
“好了,我女儿真好看。”
崔琳琅回首看着母亲,亲昵道:“娘好看,所以我才好看。”
“那是,你们兄妹三个,就你长得最像我了。”
崔琳琅突然就想到,也不知道以后她和云铮的孩子会长得像谁,不管像谁,应该都不会难看吧......
洗漱穿戴完,时辰还早,母女俩又一起吃了早膳崔琳琅才从家出发进宫去,崔琳琅在宫门外下了马车,带着春樱步行进宫,刚进去,就有一个宫女上前给她行礼。
“奴婢见过云夫人。夫人,太后命奴婢来接您。”
“有劳。”
崔琳琅对人微微颔首,缓步登上了太后让人准备的轿辇,从宫门外一路到太后居住的寿康宫门口,都没有遇上什么人。崔琳琅这一路上也只觉得宫道很长,宫门很高。
到了寿康宫外,自然就要下轿步行了,崔琳琅目不斜视,跟着方才的宫女往里走,走过好远,才听见宫女说:“嬷嬷,云夫人到了。”
“进来吧,太后娘娘正等着呢。”
崔琳琅跨过门槛,进到屋里,微微抬头后又屈膝行礼,她只抬头到看见太后娘娘双手的位置,就停了下来,只觉得自己看到一双很年轻的,看不出年纪的手。
随即,她就听到一声:“起来吧,来人,赐座。”
崔琳琅谢过之后,屈身坐下。
“抬头让我瞧瞧。”
崔琳琅微微抬头,露出一个笑来,也是这会儿,她才算是看清了点太后娘娘的长相。
居然.....长得跟嘉荣郡王很像,这个发现,一下子让崔琳琅心里头那种面见太后的紧张感都少了不少。
太后此时也一脸笑意地也夸赞崔琳琅:“真是个漂亮丫头,云家那小子好福气,人在那么老远,白得这么漂亮一个媳妇儿。”
“臣妇谢太后娘娘夸奖。”
“不用客气孩子,我听焘儿说了,在庭州的时候,你没少让人照顾他,真是麻烦你了。”
崔琳琅自然是说不敢,而且说实在的,她其实也没照顾什么,就是让人给嘉荣郡王送点儿吃得而已。
崔琳琅到现在也没摸清楚,太后叫她来具体是干什么来了,后面又问她一路上去庭州累不累,在庭州习不习惯,她都一一答了。
“我听焘儿说,庭州风光壮美,他差点儿都舍不得回来了,叫他跟我细说说,他又急着要出宫去玩儿,待会儿午膳,你就留在这儿用,顺道跟我好好说说,可好。”
崔琳琅低头应下:“是。”
太后吩咐人去传膳,崔琳琅则是挑拣着跟太后说庭州的事儿,说戈壁,雪山,落日。
待说到日出日落时,雪山上像撒了一层金光,太后脸上也露出向往的神色:“一听就知道,肯定很漂亮。也难怪焘儿一去几个月,回来时还说自个儿舍不得呢。”
崔琳琅注意到,太后娘娘每次说起嘉荣郡王时,脸上都不免露出笑来。
说曹操,曹操到,外头突然出现一声“母后”,是崔琳琅很熟悉的一个声音,再看来人,正是她们方才说起的嘉荣郡王。
崔琳琅起身,跟元焘行了一礼,就打算要先退下避开,但还没等她开口,就听元焘说:“咦? 这么巧啊,弟…….云夫人怎么在这儿?母后,你把人宣进来的?”
崔琳琅心头先是一紧,好在元焘也知道不合适,没在这儿把那声“弟妹”喊出来。
太后也没注意他说了半截那话,只道:“还不是你,每回叫你跟我细说说庭州吧,你就不耐烦,我只好叫云将军的媳妇儿来跟我说说了。”
“哦? 她是怎么说的?”
崔琳琅站在原地,走也不是留也不是,好在太后又开口叫她坐下:“不打紧,坐着吧。在我这宫里。不讲那些规矩。”
待听过崔琳琅方才跟太后说的那这事儿之后,元焘又道:“说得我又想去了。”
“你可消停点儿吧,老大不小了,该娶个媳妇儿了。你看人家云将军,比你还小点儿吧?你还不抓点紧。”
元焘一听这个,就坐不住:“母后你们慢慢聊吧,我去看看我皇兄。”
说完,一溜烟儿就走了。
第122章相思病
“这孩子,一说起这个就跑。”
太后笑骂了句,摇了摇头:“算了,咱们接着说,不管他。”
太后又问崔琳琅:“这回回来,打算什么时候回去呢?”
“打算八月里回去呢。”
“八月....…嗯,是差不多,等走到那儿,就快入冬了吧?一路上这么远,倒是苦了你了。”
崔琳琅自然摇头说不苦,顺道还赞了朝廷说官道修得好,驿站也多,让人出行便利。
“官道又宽敞又平整,坐在马车里不怎么晃,白日赶路,晚间在驿站歇息,并不觉得十分辛苦。”
如今的官道,很多是当今即位后,又重新修整过的,是以太后听到崔琳琅谢谢真心夸赞,自然十分高兴,待崔琳琅也越发热络起来。
不过,太后娘娘再好相处,崔琳琅跟她说话不免也在心里提着一口气,好在吃过午膳后,太后又赏赐给了她一大堆东西,就让她出宫了。
等出了宫门,坐上自家马车,崔琳琅才算是真正松了口气,还不等她让马车启程回家,就又听到元焘的声音了。
“弟妹。”
看崔琳琅要行礼,又摆摆手说:“哎呀,这都出了宫了,就别客气了。圻安还好吗?”
崔琳琅以为元焘这是关心云铮呢,正要回答又听他说:“你回京,他是不是哭鼻子了?”
崔琳琅默然......他怎么看起来幸灾乐祸呢。
元焘好像叫住崔琳琅就为了这个,说完他就让崔琳琅回家了,也没再说别的事儿。
马车动起来后,崔琳琅忽然就觉得进宫一回比她赶路累多了。于是靠在车壁上闭目养神。
殊不知,方才她与元焘在宫门外说话的事儿,已经被人给禀告给了太后。
太后听了就跟身边的嬷嬷念叨:“你说焘儿不愿意娶媳妇儿是怎么回事?总不会是.…有心上人了吧。”
这会儿太后说起的“心上人”,自然不用说也知道指的是谁。
“这可不行啊,云家对大熙有功,焘儿可不能抢人媳妇儿。”
“这……应当不会吧。您别多想,咱们郡王也没说过不愿娶妻不是?许是还没遇着满意的。”
“他是没说不愿意娶妻,可你看他那样儿,我一说他就躲,老大不小了能有不想娶媳妇儿的?”
太后在这儿忧心忡忡的,哪里能想到自个儿儿子赶过去跟崔琳琅说话,就是为了笑话云铮一通的。
崔琳琅知道她进宫,家里人肯定都惦念着,于是到家之后,她先去了祖母那儿,打算去跟祖母说一声叫她宽心,又吩咐春樱去跟她母亲说一声,说她先去给祖母请安,之后再回屋。
果然,她猜得没错,崔老夫人正等着她回来呢。
“阿留,今儿太后叫你去,是说什么了?”
“也没什么。就是让孙女儿给她讲讲庭州风光,还有先前嘉荣郡王在将军府住了几个月,太后说谢谢我,还赏赐了好些东西。”
“没什么别的事儿了?”
崔琳琅摇摇头。
“好,没事儿就好,你也歇着去吧,进宫一回怪累得慌的。”
“好,那孙女儿就先回去了。”
崔琳琅回到母亲那儿,她也是问了跟祖母一样的问题,问太后娘娘找她什么事儿,崔琳琅还是一样回答。
李攸竹又说:“太后娘娘赏赐那些东西,我让春樱收好了,回头你去庭州带上。”
具体赏赐了些什么,崔琳琅还没看,不过她笑着对母亲说:“您这回打算让我带几车的东西去呀?东西带多了赶路慢,少带点儿,那些东西就留给给娘您用好了呀。”
“你不想带就留在家里,首饰轻便可以带上,布匹娘回头让人给你做了衣裳,再送到庭州去给你。”
崔琳琅揽着母亲的胳膊靠上去:“娘别总是想着我呀,您自个儿也多做几件新衣裳。”
“娘有呢,我还能委屈自个儿?”
李攸竹摸着女儿的脑袋,轻声叮嘱:“娘跟你说,女人到什么时候都不能委屈自己,就算你以后有了自己的孩子,也是这样。”
“嗯,我知道了娘。”
“这日子一天天过得真快呀,娘总觉得你还是个小娃娃,你刚出生的时候,你爹还有你哥哥们都抢着要抱你,但是娘舍不得给他们抱,这一转眼,你都成亲了,说不定再过不久,你也要当娘了。”
“这日子一天天的,过得可真慢呀!”
云铮坐在营帐里叹气,他家阿留不在,他都不知道该干什么了,军营里的事儿,是老早就处理完了,没有阿留让他黏着,整天两眼一睁就是干正事儿,多少公务都能给做完了。
“阿留......”
“阿留阿留阿留……”云铮撑着脸,盯着自己的袖子看个不停,这衣裳可是阿留给他做的。
“将军!”
“干什么?吓我一跳!你怎么不敲门?!”云铮怒瞪向来人。
廖旬挠挠头,诚实道:“这儿,也没有门啊......”
“算了,找我什么事儿?”
“有兔崽子打起来了。”
云铮闻言立马站起身,不过嘴上还是道:“打起来拉开不就行了,这事儿也要找我?”
云铮一边往外走一边骂:“吃饱了撑的没事儿干,还打架,真是出息了!”
廖旬在后头听见云铮骂人,心想老曾说得果然没错啊,将军最近心情不好,今天打架算他们倒霉。
他追上去继续禀告:“拉开一回,刚吃饭时候一不注意又打起来了。”
“为什么打?”
军营这种几乎都是男人的地方,打架的事儿几乎天天都有,要是每回都叫云铮去拉架,那他得累死了,他不知道这回有什么特别的。还非得叫他过去。
“为女人。”
“什么?”云铮停下脚步,叫廖旬说清楚。
“他俩先前轮休的时候,一块儿去....…”
“去哪儿了?”
廖旬压低声音,含糊道:“去青楼了。”
铁塔一样的人,说起这个来还不好意思了:“他俩就争风吃醋,打.….….打起来了。”
“完蛋东西!打架该怎么罚怎么罚,叫我有什么用?”
主要是士兵在轮休期间上青楼这事儿,军令里头没禁止,只要不是非外出时间私自出营,云铮也管不了这个,只能按打架来罚了。
“嗯,叫您没用。”
云铮被廖旬说得一哽,再次停下脚步看他:“那你叫我来? 耍我好玩儿?”
“老曾说...…”
“说什么?”
“说您天天想媳妇儿快得相思病了,叫我给你找点事儿做,我一时没找着更大的事儿,只有这事儿了,您要不还是去管管吧。”
云铮: “……”
“嘿嘿,总比您在屋里喊您夫人名字有意思吧?我刚才都听见了将军,您夫人姓刘啊?”
云铮: “……”
第123章 大哥二哥
入宫回来之后,崔琳琅才算是结结实实闲了两天什么都没做,正好歇了这两天之后,就到了大哥二哥回来的时候了。
国子学就在城中,但里头的学子可是等闲回不了家的,兄弟俩自从前几日接到父亲让人传来的消息,知道妹妹回来了,就日夜盼着回家这天。
这不,十四这日,一大清早两人就要收拾东西回家。
“明慎,明日的诗会你还去吗?”
崔知节东西都收拾完了,正提起包袱要走,听见这话动作不停,只对同窗摇摇头说:“不去了,我要陪我妹妹玩。”
“玩儿?你的妹妹不是都嫁人了吗?你还有小妹啊?”
崔知节奇怪地看着同舍好友:“哪本书上写了嫁人就不能玩儿了?”
“额……那倒没有。”
正好这时,崔知礼在门外喊了一声,崔知节便不再说什么,快步往门外走,待看到弟弟鼓鼓囊囊的包袱,他又忍不住开口:“你是不是又把好几日的脏衣裳攒着了?小心又惹娘生气。”
“你真啰嗦,你不去告状娘能知道?”
崔知礼浑不在意,还道:“再说阿留回家了,娘肯定高兴,哪里还会骂人。”
“子曰: 君子..…”
“你可别曰了,还回不回了?”
崔知礼懒得再搭理兄长曰来曰去,自个儿背着包袱往前走。
还不到巳时,兄弟俩便到了家,不过到家之后,还是依着规矩先去祖母那儿请了安,才脚步轻快地往他们二房的院子去。
崔琳琅正在跟母亲一起看她那些嫁妆铺子的账本,就听到外头老大一声“阿留”。她赶紧放下手里的账册,起身往外走。
“大哥二哥! ”
“哎呀,看来庭州伙食不错嘛,我们小阿留都长胖了。”
崔琳琅心中无奈,这个二哥,每回见她都要打趣她。
“别听你二哥瞎说,再说真能长胖也好,更结实。”
崔知节本想像从前那样拍拍妹妹的头,可手伸出去了,就不知道现在是否还合适,崔琳琅见状,微微踮起脚用头顶碰了碰大哥的掌心。
“大哥,我就算是嫁人了,也还跟从前一样。”
“好。”
崔知节轻拍了两下,又收回手问妹妹:“想去哪儿玩,大哥带你去。”
崔琳琅正要开口,就察觉脑袋上多出一只手来,不用想就知道是谁了。
“二哥!”
“崔知礼,你又欺负妹妹是不是?”李攸竹在屋里坐了好一会儿,不见几个孩子进来,就出来看一眼。
“我没欺负,大哥能摸阿留脑袋,怎么我就不能摸?”
“你给我头发都弄乱了。”
崔琳琅抱怨一声,又对大哥说:“明日娘要带我们去大舅舅家,就不出去玩儿了。”
“嗯,你们舅舅舅母好些日子没见你们了,也该去看看。”
“是。”
因为兄弟俩回来了,晚上还是在老夫人房里用的,今儿晚上老夫人特别高兴,孙辈们渐渐长大,都要各奔前程,像这样齐聚的时候还真是不多了。
“今日要是阿铃回来了,咱们就就算是聚齐了.……不过阿铃前几日回来过了,也算是聚齐了。”
崔家除了二房的崔知节崔知礼外,崔家大房有一个儿子,名叫知信,是崔琳琅的堂弟,如今不过十二三岁,三房一样是两兄弟,年纪比崔知信还小两岁,崔家给请了先生在家,三兄弟一块儿读书。
崔琳琅回家几天,都没见着两次这三个堂弟。
“大郎快要考试了吧?”
“是的,祖母。先生说今年约莫八月初就要考试了。”
“那也就一个多月的工夫了,好好考,你是老大,要给弟妹们做个榜样。”
“是,孙儿谨遵祖母教诲。”
崔老夫人摆摆手说:“祖母就是随口说两句,谈不上教诲,读书的事儿祖母也不大明白。不过有一事你得上心了。您年纪不小了,等考完也该说亲了。”
崔老夫人说完,又催李攸竹:“老二媳妇儿,这事儿你要上心,不止是大郎。二郎年纪也不小了,得早点儿相看起来了。”
崔知礼刚要笑大哥,没想到下一个就轮到自己了:“祖母,等大哥娶了我再娶也不晚吧?一下找两个媳妇儿把我娘累坏了怎么办?”
“怕把你娘累坏了,那就祖母给你找。”
“祖母,您瞧您这话说的,把您累坏了孙儿不是更罪过吗?”
“你啊..…什么话都叫你一人说了。”
饭后,一家人乘着月色回家,路上崔知礼还叽叽喳喳问李攸竹:“娘,您打算给大哥找个什么样儿的媳妇儿啊?”
“你管好你自己得了,管那么多干什么?”
被亲娘撅回来了,他也不生气转头又问妹妹:“阿留啊,妹夫对你好不好?要是对你不好,哥去揍他。”
崔琳琅看二哥一眼,心想就二哥这身板,就别说揍不揍的事儿了。
“二哥,他对我挺好的,暂时用不着你出手。”
“哦? 是吗?那二哥暂且放他一马。”
走在前头的李攸竹摇摇头,就这儿子,还找媳妇儿呢,谁看得上他?
“娘,你摇头什么意思?”
“你烦不烦!我还不能摇头了?”
过了一会儿,崔知节也开口:“娘,我的亲事还是等等再说吧。”
“娘知道啊,你上回不是说过了,要等你考完试?娘记着呢。你现在别操心这个,好好准备考试就行。”
最多也就再等两个月的事儿,也不差这两个月了。
“大哥,你要是八月初考试,正好那会儿我还在家,能送你去考场呢。”
“嗯,先生是这么说的,大概就是月初那几天吧。阿留是不是正好可以过了中秋再回?”
“嗯!反正都要留到八月,干脆就过了中秋再回。”
崔知节笑说:“那正好,你走的时候大哥还能送你。”
他算着考完试后,就等着公布成绩,期间也没有别的事儿了,正好可以送送妹妹。
“什么走不走的,这事儿能不能过后再说?对吧娘。”
崔琳琅回屋之后,照旧坐到书桌前开始给云铮写信:“今日京城的月亮又圆又亮,庭州应当也是一样吧......”
第124章 明月照见有情人
“今日是六月十四,若是按信送到的日子,你再看过一次月圆,我就要启程回庭州了。我想,大概第四次月圆时,咱们就能一起看到了。”
云铮收到这封信的时候,已经是七月二十了,圆月变成了弯月,不过依旧明亮。
自此之后,云铮除了收拾菜,又多了一件可以干的事儿一一看月亮。
上个月,地里的菜就开始成熟了,云铮自个儿去摘了豆角,煮熟晒干了送到京城去。算算日子,阿留回庭州前应当能吃上。
这块地,从崔琳琅回京后,就一直是云铮自己在打理,浇水施肥从不假他人之手,农书他都看了好几本了,收成挺不错。
地里的菜收获之后,他又跟厨娘学了一手腌咸菜的本事,以前从未做过的事儿,试一试倒也觉得乐趣十足。
“女婿来信了?”
李攸竹到女儿房里来,看到女儿手上拿着信纸,还一脸笑意,就猜肯定是女婿来信了,这段日子她也看出来了,女儿女婿感情甚好,这也让她放心不少。
“嗯。”
崔琳琅红着脸将信收起来,面对母亲时还有些不好意思:“云铮写信说地里的菜就要成熟了,要制些干菜给我们送来。”
算算写信的日子,现在菜干大概已经在进京路上了。
李攸竹想了想,有些迟疑地说:“女婿毕竟是一军将领,这又是种菜,又是绣花的,叫人知道了是不是不大好?这些事儿当个消遣玩玩就罢了。”
“可不就是消遣吗?娘您放心,云铮他自己也有分寸的,不为这些耽误公务就是了。”
“别的事儿就罢了,绣花这事你以后可别叫他做了。”
崔琳琅闻言玩笑道:“娘,您这还未见着女婿,就护上了?上回爹可跟我说了,您还戴着荷包回舅舅家呢。”
李攸竹轻轻点了点女儿的头,告诉她:“这事儿做一回,人家只会夸他孝顺,做得不好人家也会夸上一句有心。可次数不能多了,也不能做得太好你可知道?再多来几回,包管有人说你是个悍妇了,在家里让男人做针线。”
崔琳琅哭笑不得:“女人做得针线为何男人做不得?再说了这事儿也是他自个儿喜欢,我可从未逼迫过他。”
“就是啊,你说你从未逼迫,可外人不一定相信,到时候你这悍妇的名声担得冤不冤?”
崔琳琅只得应下:“以后他再要做,我让他关起门来做就是,不让别人看着。”
崔琳琅心想,她好在没说之前,云铮当着好些人的面绣手帕这事儿。
“不说这个了,娘。明日不是要上香去?您早点儿回去歇息吧。”
“那你也早点儿睡。”
李攸竹说完,转身就从女儿的房里出去了。等回了自己屋,都躺下了,又坐起来。
“我过去一趟怎么正经事儿忘说了……算了,明儿早点过去说吧。”
方才李攸竹去闺女那屋,是想说明晚她们在寺里住一晚,后日赶上烧完头香再回来,结果一说起话来,这事儿倒忘了提了。这会儿她估摸着把女儿都要睡下了,也没再叫人去打扰。
“怎么了?什么事儿忘说了?”崔博言也跟着坐起来。
李攸竹把这事儿说了:“你说,我是不是老了,记性都不好了?”
“谁说你老?你一点儿都不老。”
崔博言心想这事儿他要是说错话了,那就完蛋了。
“你今早上照过镜子了没?”
“照了,怎么了?”
“这么美若天仙的一张脸,你自己没看见?怎么还说自己老了?”
李攸竹被丈夫说得脸红:“你可省省吧,油嘴滑舌。”
崔琳琅不知道她娘过来是有事儿要说,只当娘就是想睡前过来看看她呢。次日一早,起来之后才知道。
“那现在让夏蝉收拾点东西就行。”
“嗯,不着急。今日你舅母也过去,咱们跟她在山下汇合。你舅母说,要去替你表兄求一求,盼着能早点儿调回京城来,或是离京城近点儿的地方。”
“嗯,也不知道大哥日后会去哪儿,今天得替大哥好好求求。”
李攸竹闻言,就对女儿讲:“你别光顾着给你大哥求,也给你自己求一求,还有给女婿也求个平安符吧。”
她不久前听说朝廷要用兵,不免又忧心起来,现在就她跟女儿两个人说话,因此不免说了句心里话:“要是女婿一直在京城就好了。”
崔琳琅听了则是笑:“娘,您怎么不想想,若是云铮在京城,这婚事还能轮着咱家吗?”
“那可不一定,有时候这缘分是上天注定,不管两个人在哪儿,这红线都能把人牵到一块儿去。”
崔琳琅闻言,笑着哄她娘说:“是是是,说不定呀,您上辈子也是云铮的丈母娘呢。”
她想,若是云铮听见这话,估摸着尾巴又要翘起来了。
崔琳琅的舅母比两人先到山下,正等着她们呢。
云觉寺所在的山名为落霞山,山势不高,而且很早就修建了整齐的阶梯供香客行走,所以一直香火旺盛,京城的人烧香都喜欢往这儿来。
今日她们就是打算步行上山的,往山上走时,遇到不少跟她们一样上山的人,李攸竹不免忧心:“这么多人,不知今晚可还有厢房住。”
“若是有咱们就住,若是没有咱们就回,天注定住不了有什么法子?”
“嫂子说得也有道理。”
不过,今日她们运气还不错,女眷这边儿还有最后两间房,舅母一间,崔琳琅就跟母亲一道睡,丫鬟便只能在地上打一夜地铺了。
还有跟着崔琳琅来的周高和周远,厢房是没得住了,遇上个好心的小师傅,听到他们没地方住,说让两人去他的禅房挤挤。
因为就快到国子学考试的日子,近日来烧香的人,几乎都是来替自个儿的儿孙,或是兄弟求学业的。
崔琳琅自然也是替大哥求了学业有成,又捐了香火钱,求了两个平安符,出佛堂的时候,崔琳琅看到一张熟悉的脸,柳俞心。
不过,她还记得之前自己答应的,在外头得当自己从未见过她。
柳俞心肯定也是被家里嘱咐过的,没有跟她说话,只在两人擦肩而过时,微微跟她点了下头。
第125章 梧桐
不过后来,崔琳琅还是见到她了,在寺里用过午膳之后,崔琳琅她娘想睡会儿午觉,崔琳琅睡不着,又怕在屋里待着她娘睡不好,干脆就说自个儿要出去走走。
李攸竹心想着要是女儿在屋里,她就想跟女儿说话,也没心思睡觉了,不过她昨夜没睡好,这会儿着实困倦。
所以,听到女儿说要出去走走,她也没说别的,就嘱咐说让她别一个人乱走。
“放心吧娘,有春樱在,还有周高周远跟着我,您睡吧,我出去了。”
她们早晨到这儿时,听一个小沙弥提起过寺院后头有一棵千年梧桐树,午后炎热,去树下走走正好。
问了在屋檐下打盹儿的小僧,崔琳琅沿着寺院黄色的院墙,踏着石板路,顺着小僧人指的方向去找梧桐树。
她就是在这个路上再次遇到了柳俞心,她身边还有一个嬷嬷,就是上回去庭州接她的那个嬷嬷。
许是见四下无人,崔琳琅身后的春樱和周高周远,又都是当初在庭州见过她的人,柳俞心这回看见崔琳琅就直接叫住了她,还顶着嬷嬷不赞同的神色,朝她走近。
嬷嬷虽然不赞同,但是最后还是没说什么。
“我原以为自庭州一别,咱们这辈子再也见不着了,不成想还有这样的缘分。”
“京城说大也不大,总有再见的时候。”
柳俞心却摇摇头告诉崔琳琅:“我以后就不在京城了,我这回是真的要去越州外祖家了,也许就在那儿嫁人一辈子不回来了。”
崔琳琅有些惊讶,但是很快出言宽慰道:“听闻越州山清水秀,是个好地方。”
柳俞心自己倒是一副已经释怀的样子:“你说得对,其实也挺好的,那儿应该比京城漂亮多了。”
柳俞心弯唇笑了笑,对崔琳琅说:“祝你和云将军百年好合。”
“谢谢……你也多保重。”
“嗯!”柳俞心点点头,笑着离开了。
崔琳琅站在原地,看到她的背影消失在转角,才回过身接着往前走,没一会儿,她就看到了那棵千年梧桐。
茂密的枝叶,在这盛夏里仍然遮挡出一大片浓荫。树下放着石桌石凳,许是供人纳凉用的。
崔琳琅在石凳坐下,才发觉圆形石桌的边缘原先是有雕刻的,但是如今带有棱角的刻线已经变得模糊圆滑,昭示着这张石桌的“年纪”。
崔琳琅坐在树下,坐在树荫里,不禁就想,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同享过这片阴凉。
树是,人非。
崔琳琅在树下坐了许久,估摸着她娘午睡快醒了才往回走,她回来的时候正好,李攸竹起身不久,刚洗漱完。
“外头热吧?去哪儿玩了?”
崔琳琅方才一路走来,脸被晒得有点红了,额角也冒出了细汗,李攸竹干脆让丫鬟又重新打了盆水,她自个儿亲手拧了帕子,给女儿擦脸。
“寺院后头有一棵千年梧桐,我刚才在那儿纳凉来着。”
“千年?那岂不是很大?”
“嗯!很粗壮。下午吃过晚膳后,我带娘去看看。”
“好。”
李攸竹笑着摸了摸女儿的脸:“我去看看你舅母睡醒没有,下午有师傅讲经,咱们也一块儿去听听。”
“娘,你等会儿再去,女儿有话跟您说。”崔琳琅将母亲拉住,又朝春樱挥了挥手,让她带人出去再把门也关上。
“怎么了?有什么事儿要跟娘说。”
崔琳琅拉着母亲在床边坐下,只稍稍犹豫了一下就伸出手抱住了母亲,李攸竹被女儿的动作弄得一愣,还以为是出了什么事。
崔琳琅赶紧开口说:“娘,女儿就是想跟您说,您是天底下最好的娘。”
李攸竹松了一口气,抱着女儿拍了拍:“吓死我了,还以为出什么事儿了。你也乖,你是娘心目中最好的女儿。”
“不是出什么事,就是想抱您一下,像小时候那样。”
古树过了千年,仍旧郁郁葱葱,相较而言,人这一生何其短暂,理当……珍惜才是。
“好。”
李攸竹抱着女儿,也像小时候一样,轻轻拍着女儿的后背,甚至还轻轻哼起了歌谣,崔琳琅从模糊的旋律里听出来熟悉的感觉。
“你小时候,一听这首歌就能睡觉。”
“难怪我还真是有点儿困了。”
李攸竹将女儿放开,跟她说:“困了你就在屋里睡吧,听经我跟你舅母去就行了。”
崔琳琅想了想,点头答应了,要是待会儿听经的时候在殿里头睡着了,就更不好了,还不如就留在屋里呢。
崔琳琅躺在寺院厢房的床上,闻着似有似无的檀香,很快就睡熟了。还做了一个美梦。
梦到小时候的自己躺在她娘怀里,爹和娘轮流唱那首歌谣,哄她睡觉。
寺院用斋饭的时辰早,吃过之后日头还未落山。崔琳琅就带她娘和舅母,一块儿去看后头那棵千年梧桐树。
黄昏时分,日头不再毒辣,偶尔还有晚风拂过,倒是比中午的时候舒服得多了。待看到古树,两人还拉着崔琳琅一块儿拜了拜。
“这树这么多年了,还长在这香火旺盛的寺里,八成是有了灵性了。阿留,你也来拜拜。”
崔琳琅最大的心愿,就是家人爱人身体康健,她也不知这树灵不灵验,但还是双手合十,站在树下默默念着自己的愿望。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破开云雾时,外头响起了古朴厚重的钟声,不论站在寺院的哪个地方,都能听到,一声未息,一声又起。
崔琳琅她们三人起了个大早,烧到了头香,心满意足地下山,今年国子学考试的日子也定下来了,是个吉利日子,八月初八。
八月初三这天,云铮自己亲手所制的豆角干送到了京城,看样子就知道收成很不错,给她送了不少来。
崔琳琅不知道云铮有没有给定国公府也送一些,还特地拣了些送去,顺道在那儿陪老夫人吃了顿午膳,她回家这两个月里头,隔七八日便会去一回。
云锐知道崔知节考试的日子,那天还特地跟崔琳琅说:“崔大哥考试,我也去送他!”
云老夫人听了就笑:“想去就去吧,只是千万不要胡闹打搅了你崔大哥。”
“怎么会?祖母您把孙儿当成什么人了?”
崔琳琅马上就要回庭州了,预知后续,精彩明日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