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罗公司拒绝向中国低头!宁愿裁员9000变卖公司,也不转让技术
发布时间:2025-08-07 19:28 浏览量:1
大家都知道,罗尔斯-罗伊斯公司这名字一听就高端大气上档次,它家做飞机引擎那可是全球顶尖的。说起这公司拒绝中国合作的事儿,得从头捋捋,不能瞎编,得基于真实情况来说。
网上有些传闻说罗罗公司宁可裁员9000人、卖掉部分资产,也不肯把核心技术交给中国企业,这听起来挺戏剧化的,但实际情况没那么简单。咱们一步步来看,看看背后的逻辑和真实发展。
先说公司背景。罗尔斯-罗伊斯控股公司主要做航空引擎、船舶动力和能源系统,不是大家常想的那个卖豪车的罗尔斯-罗伊斯汽车,那部分早在2003年就归宝马了。
航空这块儿,罗罗是全球第二大民用飞机引擎制造商,市场份额大概12%左右。它的特伦特系列引擎用在波音787和空客A350上,技术牛的地方在于高温材料和涡轮设计,能让引擎更省油、更耐用。罗罗的生意模式不光卖引擎,还靠售后服务赚钱,比如按飞行小时收费维护,这占了它一半收入。
疫情来了,一切都变了。2020年春天,新冠病毒全球扩散,航空业直接趴窝。飞机停在机场闲着,订单没了,罗罗的民用航空部门收入直线掉。
2020年上半年,公司亏了40亿英镑,债务堆到320亿英镑。现金流断了,工厂闲置,工人没事干。公司高层一看,这不行,得自救。
5月20日,他们宣布裁员至少9000人,占全球员工的五分之一,主要砍民用航空部门。不是因为什么国家层面的对抗,就是单纯的经济压力。航空业恢复得慢,预计要几年时间,公司得瘦身过日子。
裁员不是空谈。公司关闭了布里斯托尔和德国的一些工厂,还卖了能源部门的部分资产和测试设备。新加坡的分支也关了门。这些动作换回点资金,但股价还是暴跌,供应商跟着遭殃,当地社区闹腾。
首席执行官沃伦·伊斯特公开说,公司得调整结构,宁愿缩小规模求生存。政府援助有点,但不够顶事儿。2023年10月,又额外裁了2500人,继续精简。整个过程,罗罗从52,000员工砍到更精干的规模,省下每年上亿英镑。
现在说到中国这事儿。传闻说中国企业想合作,提供资金换技术分享,但罗罗拒绝了,导致自己更惨。这有部分事实,但不全对。中国航空工业起步晚,发动机是短板。
从2008年启动C919项目,目标造大飞机和国产引擎。C919用的是通用电气和萨弗兰的LEAP引擎,国产CJ-1000A还得等几年。罗罗的技术对中国有吸引力,中国市场对罗罗也大,航空需求旺盛。
但合作没那么容易。罗罗和中国有来往,比如2022年9月和中航集团成立合资维修厂,在北京首都机场区,投资22.4亿人民币,专修特伦特系列引擎。
2023年8月动工,预计2025年底运营。这不涉核心技术转让,就维护服务。罗罗也卖引擎给中国航空公司,但技术出口有管制。英国和美国有出口限制,怕敏感技术流失,尤其是军民两用东西。罗罗作为跨国企业,得遵守这些规则。
网上有些文章说罗罗“拒绝低头”,宁愿裁员也不转让技术,这可能源于2020年疫情时的一些猜测。那时中国经济恢复快,航空市场有潜力,有人觉得中国能注入资金。
但罗罗没公开说拒绝中国帮忙导致裁员。相反,疫情是主因。罗罗的麻烦早于疫情,2010年代特伦特1000引擎出问题,维修成本高,影响声誉。疫情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草。
再深挖,中国航空发展快。C919于2022年12月9日首架交付东航,2023年5月28日商业首飞,订单超200架。国产引擎CJ-1000A计划2030年左右成熟。
2025年5月,国产涡轴引擎通过极端测试,用在运输机上。中国走引进消化再创新的路子,像汽车业一样。先用外资技术,后自己搞。罗罗和中国合作限于表面,不深挖核心专利,比如三转子设计或高温合金。
为什么不深合作?商业逻辑摆着。罗罗的技术是命脉,专利墙厚实。转让了,竞争对手就多了。中国企业学得快,罗罗怕丢市场。
加上地缘因素,美英对华技术出口严。2018年有报道说中国窃取航空技术,包括罗罗的,FBI抓人。罗罗卷入过腐败案,2017年承认在多国行贿,包括中国,罚了1.7亿美元。这说明合作有风险,但不等于拒绝所有事儿。
中国航空独立走。C919扩展航线,求欧洲认证。罗罗继承传统,继续竞争。双方合作维护,不涉转让。公司没卖身,就是瘦身。传闻夸张了,真实是经济压力加技术保护。未来,中国引擎成熟,罗罗得创新保持领先。这事儿接地气说,就是企业求生,技术是饭碗,谁都不轻易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