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特科技IPO:超45%营收倚重单一客户,“100%铸件外购依赖”遭监管关注,因安全合规漏洞领罚单

发布时间:2025-08-07 19:34  浏览量:1

珠海市南特金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南特科技”)的北交所IPO进程已进入关键阶段,计划于2025年8月8日接受上市委审议。公司拟发行不超3718.33万股,募资2.86亿元,用于安徽中特高端精密配件生产基地二期项目以及珠海南特机加扩产及研发能力提升项目。

在客户结构上,南特科技面临高度集中的风险。2022年至2024年间,公司向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分别为7.43亿元、8.10亿元和9.0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9.20%、86.35%和87.78%,其中美的集团单家占比分别达52.17%、46.23%和45.46%。这种深度绑定虽带来订单稳定性,却导致公司议价能力薄弱。

更值得关注的是业务模式引发的监管质疑。2022至2024年间,南特科技向海立股份销售的精密件中,外购铸件使用比例从15.13%飙升至100%,同期向海立股份采购铸件金额从201.93万元增至1939.69万元。这一异常变动被北交所在问询中重点追问,监管要求南特科技说明2022年至2024年间对海立股份产品的外购铸件比例、向海立股份采购铸件金额均大幅提高的原因,南特科技与海立股份的合作模式是否发生变化。

此外,公司内部治理与合规漏洞频发,进一步拖累IPO进程。2023年至2024年,南特科技因生产环节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如未安装关键防护栏及缺失冷却水流量监测报警装置)被行政处罚;其子公司武汉南特则因未按时公示2023年度报告受罚,暴露了公司在安全投入、执行及基础合规管理上的系统性不足。

客户集中度超85%,超45%营收倚重单一客户

精密机械零部件制造商南特科技,凭借从模具设计到精密加工的全链条能力,在空调压缩机与汽车零部件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然而,其耀眼成绩背后,却潜藏着一个难以忽视的结构性风险——客户高度集中,尤以对单一大客户美的集团的深度依赖最为突出。

2022年至2024年间,南特科技向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分别为7.43亿元、8.10亿元、9.0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9.20%、86.35%和87.78%,主要客户相对集中。更令人警醒的是,南特科技对美的集团的销售收入分别为4.35亿元、4.34亿元、4.6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2.17%、46.23%、45.46%。

图片来源:南特科技招股书

南特科技下游行业具有集中度较高的特点,以美的集团、格力电器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占据空调压缩机行业主要市场份额,且市场集中度呈逐年上升趋势。当超45%营收系于单一客户时,企业失去的不仅是议价权,更是战略主动权。如果出现主要客户因发展战略变更、经营状况不佳、宏观经济环境重大不利变化等因素导致对公司产品需求减少,或公司无法持续跟进客户新产品的迭代工作,或公司对新客户及产品新应用领域的开拓不及预期,将可能对公司的业务发展、业绩和盈利稳定性带来不利影响。

“100%铸件外购依赖”遭监管关注

南特科技与海立股份的关系,构成了一幅复杂的商业图景。2022至2024年间,南特科技向海立股份销售精密件中使用外购铸件比例为15.13%、78.44%、100%,同期采购铸件金额分别为201.93万元、1154.45万元、1939.69万元。使用外购铸件的比例从15.13%一路攀升至100%,这种转变引来了市场的警觉。

针对这种情况,监管要求南特科技说明2022年至2024年间对海立股份产品的外购铸件比例、向海立股份采购铸件金额均大幅提高的原因,南特科技与海立股份的合作模式是否发生变化。

南特科技将这一急剧转变归因于其自身产能布局的战略调整。公司解释,随着公司在华东地区设立安徽中特基地以服务区域客户,铸件供应矛盾迅速激化。铸件作为高密度金属材料,长距离运输成本极高,而华东基地当时缺乏自建铸造产能。在华南基地铸造产能早已满负荷运转的情况下,公司被迫转向本地采购。

图片来源:南特科技二轮问询的回复

安徽海立作为年产能超10万吨的大型铸造企业,其马鞍山基地与南特的安徽中特基地近在咫尺。南特强调,2023年经过独立比价与谈判,安徽海立凭借显著的地理位置和供货优势胜出,双方签订的是纯粹市场化定价的《基本供货合同》。南特同时出示了来自上海海立(南昌海立母公司)的说明,强调南昌海立从未干预其采购决策,精密件质量责任完全由南特承担,以此力证交易独立性未遭破坏。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安徽中特基地铸造产线在2025年一季度正式投产,南特铸件自给能力获得突破。2025年上半年,公司从海立股份采购铸件金额骤降至407.57万元,同比锐减73.57%,外购依赖被打破。

南特科技产能的短板虽然被填补,但过渡期留下的供应链依赖风险,仍为投资者审视企业战略落地能力敲响了警钟。

因安全合规漏洞领罚单

2023年-2024年,南特科技及其子公司接连遭遇监管处罚,安全漏洞与信息披露疏漏相继暴露,企业内控短板引发外界关注。

其中一起处罚源于严重的安全管理缺失。2023年5月22日,珠海市应急管理局对南特科技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经查,该公司铸造车间存在明确的安全隐患:3号与4号中频炉拆除预留口平台未能按照安全规范要求安装防护栏,同时,1号及2号铸造熔炼炉的配套冷却水系统,未按规定设置关键的进出水流量检测及报警装置。这两项安全设施的缺失,显著增加了作业现场的事故风险。监管机构依法责令企业限期整改,并处以25000元罚款。该事件直接指向企业在生产环节安全投入与管理执行上的疏失。

此外,企业的基础合规义务亦未履行到位。南特科技子公司武汉南特于2024年11月5日收到鄂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出的罚单。武汉南特未能遵守《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规定,未在法定期限(2024年6月30日)前,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报送并公示2023年度的企业年度报告。这一看似程序性的疏忽,反映出公司在信息合规管理上的懈怠,最终导致被处以3000元罚款。

图片来源:南特科技首轮问询的回复

从熔炉旁缺失的防护栏、报警器这类关乎生命安全的实体隐患,到未能按时提交、公示企业年度信息这类关乎市场诚信的基础义务,均清晰表明企业在日常运营监管与合规意识培养方面存在系统性不足。接连的警示,无疑为南特科技的治理架构敲响了一记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