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的抗日表演
发布时间:2025-08-07 21:34 浏览量:2
总有些朋友要问,抗日战争到底是国民党打的,还是共产党打的?说实话,这个问题很幼稚,我们不妨换一种问法,国民党或者说蒋介石是怎样对待抗日将士的?
因为我们的态度是很明确的,早在1956年,周总理就给出了标准答案:国共曾两次并肩作战,共同反对帝国主义。
当年,周总理的话传到北京功德林监狱时,一帮原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们都轰动了。黄埔一期的宋希濂望了众人一眼,用力拍了一下大腿,突然高叫一声:“我是今天被共产党俘虏的!”
这些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们的兴奋是非常真诚的,过去他们也曾受过蒋校长的嘉奖,但那种嘉奖,更像是浮于表面的表演。说蒋介石拿抗日做表演,或许很多人会反驳,这里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听完大概就很明了了。
1939年夏的一天,冯玉祥在重庆歌乐山住处外散步,突然就听到一阵男童清脆的叫卖声,他顺着声音看到两个衣衫破旧的小男孩正提着壶在街上叫卖茶水。高大的冯玉祥走过去俯身与两个孩子聊了起来。
冯玉祥问:“你们是哪的人,姓什么?”
“河北藁城县庄合村人,姓郝。”
孩子的回答让冯玉祥想起了一个人,“你们那儿有一个姓郝的,叫郝梦龄,你们认不认得?”
“认得,他是我爸爸。”
冯玉祥瞬间愣住了。郝梦龄是国民党第九军军长,曾在冯玉祥的国民军中任职,中原大战后被蒋介石收编。1937年10月16日,郝梦龄在忻口会战中壮烈牺牲,是抗日战场上牺牲的第一个军长。
郝梦龄牺牲的时候,蒋介石政府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国葬,何应钦代表蒋介石主持了葬礼,而老蒋更是亲自撰写祭文:
娇娇郝君,一军独领,身先士卒,纵横驰骋。神皋禹甸,寸土寸金,有寇无我,人同此心。仗兹精诚,虏人吾掌,一尊妥殓,尚其来享。
这样的表演,当然加强了蒋介石作为抗日领袖的地位,也为他的爱国形象上涂了一层脂粉。可是仅仅过去了两年,郝梦龄的家人就沦落到了这般田地。
1938年武汉沦陷后,郝梦龄的妻子剧纫秋便带着孩子们,辗转到了重庆,全家的生活马上陷入困顿。郝梦龄在遗书上说,国民党政府办有遗族学校,但他们却没有上成,而是进了重庆一家私立中学。由于战事纷扰,生活处处没有着落,所以谁都不会相信这么一家人,在重庆会沦落到一半豆渣一半粮。
那时候,国民党的一些军政要员都在山上,因为日军轰炸,陈诚等人都在山上,山上林子很深,有些房子也不容易发现,但是去防空洞前大家不一定带水,所以郝梦龄的两个儿子就去那里卖茶水。有时候,他们也会卖一些西瓜。
郝梦龄的遗孀还算是幸运的,冯玉祥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帮他们解决了孩子们上学的问题,并给他们批了两万块钱,谋得了一个卖药的生计。其他抗战英雄的遗孀就没那么好了,戴安澜毕业于黄埔三期,可以说是蒋介石嫡系中的嫡系,随远征军出战时,牺牲在缅北的丛林中。蒋介石表现得极为痛心,他在日记里写道:“闻戴师长死讯,如晴天霹雳。”据说还曾失声痛哭,称“此乃余五年来最痛心之事。”当然也少不了盛大的国葬,以及亲自赋诗表达哀思。
戴安澜为国捐躯时,妻子王荷馨年仅35岁,最小的幼子才2岁。戴安澜留下的积蓄又不多,这个孤寡家庭很快就陷入困顿。一家人被迫要变卖家里的东西过日子,有时候急等钱用,就干脆把东西卖给左邻右舍。他们的邻居基本上都是戴安澜生前同僚们的家属,此时却趁人之危,一个劲地杀价。
他们没有遇到冯玉祥,孩子们的上学都成了问题。戴安澜将军的儿子戴复东总是能记得,年幼的他经常在酣睡中被妈妈的哭声惊醒,边哭边对他说:“人在人情在啊……”
直到1949年,蒋介石政府才重新又想起戴安澜将军来,派人来要将他们一家人带着撤离。这时候要带走他们一家人,蒋介石当然不会是为了照顾昔日爱将的遗孀,只不过是不想让他们落到共产党手中,授人以宣传统战的话柄。王荷馨坚定地对他们说:“我的丈夫葬在哪里,我一辈子就带着孩子在哪里,绝不离开他。”这是王荷馨对丈夫的忠贞,也是看透国民党政府人情淡薄后的凄怆。
蒋介石对抗战英雄遗孀冷漠的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今天就讲这两个吧,其他包括佟麟阁、赵登禹这些杂牌将领的遗孀,内战中被俘的杜聿明的家眷,被国民党政府标榜至今的四行仓库谢晋元团长的遗孀以及死里逃生的壮士。甚至是被某些人吹嘘得神乎其神的张灵甫的遗孀,也对蒋介石的行为颇有怨言。这些故事以后有机会再说。
《我们的父亲:国民党将领后人在大陆》,周海滨,华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