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i8二次上市,到现在理想都不承认自己的错
发布时间:2025-08-08 04:08 浏览量:1
一、还记得李想自己说过的话吗?I8 难道没有认识到吗,现在的问题根本不在水军这里,水军现在都没有心思,因为流量不够,都跑乐道90 和huawei 了。记得马云那句对理想的话很对,“赢的人要反思自己侥幸在哪里,输的人要反思哪些事情做好了就会赢”
二、外形的尴尬,到现在都还在把一切归于水军,难道真的内部就没有人反对过吗,就没有思考过吗,理想L系列销量好一个是稳重大气原创的外观,另一个就是增城红利,mege失败后,难道i8就没有反思,还是在倔强的道路上一往直前,听不进任何吗。
回首往昔,理想ONE凭借原创设计积累经验,理想L系列以大气外观铸就辉煌。即便抛开增程式技术带来的红利,理想汽车在设计上始终保持着极高的原创度与辨识度。然而,当i8映入眼帘,那瞬间给人的冲击宛如MDGE(此处推测可能是想表达“让人脑袋发懵”类似意思)之感。为追求低风阻而牺牲审美,这样的设计真的能契合大众喜好吗?
这种以功能性为导向的设计语言,将传统SUV的硬朗气质彻底剥离,取而代之的是如高铁般圆润的曲面造型。此般功能性优先的设计逻辑,与传统消费者对SUV的审美认知大相径庭,全然不见L系列所具备的大气风范。
令人费解的是,难道理想内部就无人意识到这些问题吗?难道真的无人有勇气承认错误?其实,认识到错误并不可怕,怕就怕在即便煞费苦心、回炉重造,甚至推迟发布,问题依旧存在。倘若说MEGE的设计失误是首次“失足”,那i8又是如何说服内部再度推出这般设计的车型呢?
要知道,理想汽车的成功,工业设计功不可没。无论是方头方脑的理想ONE,还是秉持天圆地方理念的理想L系列,皆迎合了中国人所钟爱的中庸审美。可此次i8的设计,难道内部就真的没有一丝反对的声音吗?
当然也有人说,理想L系列和问界一样,做增程纯电双路线,但你不知道的是,理想L系列风阻太大,如果直接换纯电,实话说,100度电池,可能都干不到450km。别忘记了,L8 现在理想就52.3度跑280 cltc,翻一翻电池重量和效率更加下降。
三、增程的红利时代过了,纯电的市场里都是技术积累的等待 ,都在等待市场的爆发
增程时代里,理想属于堵对了路线,吃了这个红利。在这个时代里,理想做了领头羊,可以套娃、可以不顾风阻、可以不顾电耗、可以不用深耕过多技术 ,甚至不用学长城比亚迪做插混变速器,同时车可以做很大,配置可以很高、不用轻量化,这样子都可以高定价,因为有发动机,大油箱、大电池、大娱乐配置能解决一切可能的问题,大舒服就可以。
纯电不同,为了能耗各个厂家要考虑纯电驱动技术、待机电耗、轻量化和集成化,简单点说就是平台和电气架构的整合与轻量化,这和买个增程器解决一切可能问题完全不同,你如果还按照增程、插混时期的低集成度思路和技术,虽然你可以按照传统功能区域划分依靠国内强大的供应网络去分开供应和设置,但缺陷也暴露无疑,大量不能集成的模块之间、线束、重量等都会造成体、能量的损失。举个例子,比亚迪的纯电集成、华为的集成、甚至未来的集成,其它的就不说了,你就看最近针锋相对的乐道L90 和理想I8,蔚来乐道用常规SUV 的外观+大轮毂的电耗,理想要靠MPV的造型和小轮毂才能做到差不多的(首先申明我不是黑,我只是觉得理想不认识错误),说明什么,纯电不会像增程那样简单粗暴解决问题,每个厂家都在有自己的积累,只是纯电市场在不断的酝酿和成熟中。
四、最后想说的,任何时候认识错误都不晚,就怕自己在倔强的道路上坚持
不可否认,我也喜欢理想的L系列,也寄希望于理想。但现实很残酷,虽然理想的增程优势还在,但增程再好,终究不是终点站。增程是用户思维的完美结晶,也是首次从油车转电车的情绪安抚,但它很难成为推动整个行业向纯电深度变革的核心引擎。并且,“平价理想”遍地开花: 零跑靠着“半价理想”的定位冲到新势力销冠,理想那些开创先河的内饰、外形的大气、舒适的配置,那些所谓的冰箱彩电大沙发,现在都已经不是竞争力,都成了标配,甚至更花哨,价格却一点点下探。增程这条赛道,早已经卷得昏天暗地。理想如果不去耕耘纯电,就像当年的诺基亚,把“耐用抗摔”的用户需求做到了极致,却在智能化的浪潮中掉了队。
理想汽车若想真正迈向未来,不仅要延续其敢于涉足“纯电领域”的无畏勇气,更关键的是,要正视自身所犯的错误,展开深刻的反思。须知,增程式技术带来的红利并非永恒。若不能及时纠正问题、汲取教训,随着行业的发展与变革,曾经的红利很可能会转变为制约其发展的不利因素,使理想汽车陷入困境。唯有如此,理想汽车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