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对邻座薅头发弹脑门,熊父:他多大你多大?就弹了能怎样?
发布时间:2025-08-08 04:28 浏览量:1
昨天中午,我像往常一样,在午休前习惯性地拿起手机刷视频,谁知刷到的一个视频瞬间打破了我原本平静的心境,气得我半天都无法入睡。
视频反映的是一个高铁车厢内,一个男乘客正在闭目养神,突然邻座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伸出小手薅起了他的头发,一下子将其从瞌睡中惊醒了,这名乘客一看是个小男孩,皱了一眉头,瞪了他一眼,说:不可以这样!说完又闭上了眼睛。然而,没过几分钟,这个小男孩竟用手指使劲地弹了一下他的脑门,“咚”的一声响,在安静的车厢里格外刺耳,周围的乘客都纷纷投来了不满的目光。
“麻烦你们管一管孩子吧,这样真的影响到我了。”这名男乘客对其父母说。然而,小男孩的父母却像没听到一样,完全置身事外,依旧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母亲低着头专注地玩着手机,父亲则和旁边的人聊得热火朝天,对孩子的行为和邻座乘客的提醒充耳不闻。
视频截图:熊孩子的父亲叫嚣:就弹了你能怎样?
在父母的这种纵容下,小男孩变得更加肆无忌惮。他依旧我行我素,不断地骚扰邻座男子,脸上还露出一种狡黠的笑容,那表情仿佛在说:“你越生气我越高兴。”
邻座男子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他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声音也提高了几分,责问小男孩的父母:“你们到底管不管这个孩子?”
接下来出现的一幕,简直让人瞠目结舌。小男孩的母亲率先抬起头,脸上没有一丝歉意,反而带着一种理直气壮的神情说道:“他只是一个孩子,你跟他一般见识干什么?他多大你多大?”言外之意,是邻座男子应该无条件地忍受孩子的骚扰,被薅头发、弹脑门根本不算什么大事,不过是睡不了觉、看不了手机而已。
视频截图
更让人愤怒的还在后头。熊孩子的父亲听到邻座男子的质问后,不仅没有反思自己的行为,反而趾高气昂地站了起来,用手指着被弹脑门的男子,挑衅地说:“就弹了,你能怎么的?”那嚣张的气焰,仿佛他的孩子做了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情。
看到这一幕,周围的乘客们都在心里暗自摇头,纷纷感叹:果然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啊!这夫妻俩但凡有一个懂世理的,孩子也不至于顽劣到这个地步。
人们常说:“家庭不教育,社会会帮你教育。”这句话在很多时候都得到了残酷的验证。此前我就看到过一个类似的视频,在一辆行驶的公交车上,人不算多,一个熊孩子围着竖立的握杆转圈,一会故意用脚踢一下坐在他后座位上的胖哥哥。一开始,胖哥哥只是皱了皱眉头,并没有过多地计较,可能是想着孩子小不懂事。但熊孩子却把胖哥哥的容忍当成了软弱可欺,踢得越来越用力,频率也越来越高。终于,胖哥哥的恼怒达到了顶点。他猛地站起身来,一把将熊孩子抱了起来,然后狠狠地摔在地板上,并朝他的身上踹了几脚!
视频截图
那一瞬间,熊孩子发出了凄惨的叫声,当场就蹬腿抽搐起来。看着这一幕,他的父母和车上的乘客们都惊呆了。大家都能想象到,这一摔的后果肯定很严重,估计这孩子不死也得断几根肋骨。这样的结局无疑是惨痛的,无论是对于熊孩子还是他的家庭来说,都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家庭的教育方式和氛围,如同种子般播撒在孩子心灵的土壤里,深刻影响着他们的行为习惯、品德修养和价值观的形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能看到不同家庭教育下孩子截然不同的表现,这些鲜明的对比,让人不禁感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视频截图
我曾亲眼目睹这样一个温馨的场景。那是在一辆高铁列车上,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她四五岁的女儿。为了让女儿保持安静不打扰到别的乘客,这位妈妈在上车前专门买了一小袋红豆、绿豆和黄豆,上车后说:“宝贝,你能把这些豆子分开拣出来吗?”小女孩一听,眼睛一亮,马上开始分拣豆子,一路上都安安静静的。这位妈妈通过巧妙的方式,既让孩子安静下来,又培养了她的专注力和耐心,展现出了极高的教育智慧。
还有一次,我乘坐地铁时,遇到了一对懂事的姐弟。地铁车厢里同样人满为患,座位都被占满了,人们都在努力寻找一个可以站稳的地方。姐姐一直把弟弟抱在自己的腿上坐着,硬是挤出了一个空座。这两个孩子的行为,无疑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典范,他们的父母一定在日常生活中给予了他们正确的引导和榜样。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做到如此。就像之前提到的火车上的案例,一个熊孩子在车厢里肆意骚扰邻座乘客,而他的父母却对孩子的行为听之任之,甚至在邻座乘客提出抗议时还进行言语挑衅,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出门在外,没有人愿意和别人打架、发生摩擦。但人都是有底线、有尊严、有血性的,俗话说“兔子急了还咬人呢!”每个人的忍耐都是有限度的,当一个人被反复地侵犯和挑衅时,他的愤怒和不满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试想,如果你被熊孩子反复薅头发、弹脑门,又遭到其父母的言语挑衅,你会怎样?你是否能忍住?如果你在气极之下一拳打过去,是不是会被认定为“互殴”?
我认为,在这个案例中,如果这个乘客真的打了熊孩子,那么熊孩子及其父母挑衅在先,他们的行为严重侵犯了邻座乘客的权益和尊严,应承担全部责任。
2025年6月,公安部联合最高检、最高法发布《关于依法准确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各级公安机关摒弃“和稀泥”式执法,对正当防卫案件全面复查。老百姓也常说,挑衅在先,打了白打!我们再也不能让那些遵守规则、保持克制的人在受到无端挑衅后,还要为自己的正当反抗付出不合理的代价了!对此,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