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与行丨全方位、全领域、全地域推进绿色转型
发布时间:2025-08-08 08:50 浏览量:2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充分认识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大使命,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将绿色转型的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方位、全领域、全地域一体推进,全力打造绿色发展新引擎
■全方位、全领域、全地域推进绿色转型,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重视绿色低碳发展,2023年5月在河北考察时,要求河北“在推进全面绿色转型中实现新突破”。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河北省加快绿色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作为工业大省,河北绿色转型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更好统筹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全方位、全领域、全地域推进绿色转型,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推进全面绿色转型对河北意义重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站位决定方位,思路决定出路。河北是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承担着推进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的重大使命任务。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充分认识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大使命,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推进全面绿色转型是建设美丽河北的必然要求。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是习近平总书记寄予河北的殷切期望。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日益强烈,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等要求越来越高。河北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抓好北方防沙带等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工程建设,不断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22年所有设区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第一次全部退出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后十位,2023年、2024年成果进一步巩固;2024年沧州南大港候鸟栖息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事实证明,推进全面绿色转型,才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态环境需要。
推进全面绿色转型是实现河北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长期以来,河北能源结构偏煤、产业结构偏重,环境因素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改变传统发展方式,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当前,绿色发展已成为全球产业竞争制高点,围绕绿色技术创新的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主动顺应绿色发展大势,积极推动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以发展“含绿量”提升增长“含金量”,不断提高河北经济竞争实力。
深刻理解推进全面绿色转型的内涵要求
全面绿色转型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我们必须紧紧把握住“全面”这一关键,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将绿色转型的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方位、全领域、全地域一体推进,全力打造绿色发展新引擎。
全方位推进绿色转型。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认识绿色转型,在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推进绿色转型。一是科学规划空间格局。统筹优化农业、生态、城镇和海洋等功能空间布局,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严守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明确城镇开发边界,在持续扩展绿色版图、不断增厚绿色家底的同时,保障生产安全、生活安全和生态安全。二是加快产业结构绿色转型。一方面,持续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环保绩效创A,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升级,促进钢铁、煤炭、玻璃、化工等行业减污、降碳,向绿而行;另一方面,以新能源、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为战略支点,促进资源要素向高效益、高技术、高成长性企业集聚。三是以数字技术赋能绿色生产。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在生产领域的应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打造更多的绿色工厂、零碳工厂、超级能效工厂和绿色工业园区。四是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加大绿色产品供给,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促进消费模式绿色转型,以绿色消费促进绿色生产。
全领域推进绿色转型。绿色转型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领域、全过程、全链条,必须抓住关键环节,加快发展绿色低碳导向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一是促进能源绿色转型。积极推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科学布局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和风力、光热发电,提升可再生能源比重,逐步实现新旧能源的有序替代。二是加快交通运输绿色转型。积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绿色改造,推广新能源交通工具,构建大宗货物绿色集疏运体系,提升新建车站、机场、码头和高速公路设施的绿色化与智能化水平,积极发展零排放货运。三是推进城乡建设绿色转型。持续开展既有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节能节水降碳改造,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推动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优化种养结构,推广优良作物、畜禽品种和绿色高效栽培养殖技术,培育乡村绿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
全地域推进绿色转型。河北省地貌类型齐全,兼具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海滨等,各地区生产要素分布、自然环境条件差别较大。推进全面绿色转型,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发展实际,坚持统筹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科学设定绿色转型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一是地域之间要协同转型。根据自然资源禀赋差异,可在冀西北地区加快风电、光伏、水电建设,在平原和东部地区发展风电、海洋能等清洁能源,在燕山、太行山及中部地区因地制宜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同时,鼓励各地区发展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绿色低碳产业,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二是城乡之间要协同转型。细化主体功能区划分,将绿色转型要求全面落实到城乡规划、建设、治理各环节。提高大中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效能,推动小城市和县城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推广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筹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科学把握推进全面绿色转型的方法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低碳转型是系统性工程,必须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全方位、全领域、全地域推进绿色转型,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
坚持系统思维,汇聚绿色发展合力。统筹各种资源,汇聚各种力量,打好法治、市场、政策“组合拳”,构建起与全面绿色转型相适应的协同治理体系。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全社会推动绿色转型的合力。
坚持辩证思维,把准绿色发展路径。推进全面绿色转型,必须处理好发展和保护、当前和长远、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统一,统筹好发展与减排,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要保持定力,既立足当下,一步一个脚印解决具体问题,积小胜为大胜;又放眼长远,把握好转型的节奏和力度,久久为功,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驱动相结合,善用“两只手”发力,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更好发挥制度优势、市场活力。
坚持创新思维,释放绿色发展动能。创新是破除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的有效方法,是推进全面绿色转型的根本动力。要进一步聚焦科技创新、政策制度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形成以技术突破驱动绿色增长、以产业创新支撑绿色转型、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牵引绿色发展的新范式,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坚持底线思维,夯实绿色发展根基。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在推进绿色转型的同时,必须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不能脱离实际。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原则,有计划分步骤科学推进全面绿色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