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近现代名人——李文焕

发布时间:2025-08-08 08:33  浏览量:8

李文焕(公元1919年—2001年11月),字彩然,号黎石,人们尊称为“石公”,今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人。民国陆军少将,“泰北山区民众自卫队”(“泰北孤军”)副总指挥,兼第三军军长,掌管51个村。

李文焕并非正统军人出身,在对抗日战争中,组织过乡勇保卫家园,后来国共内战,因为家乡盗匪肆虐,被县长任命为剿匪大队长,维持家园治安。卢汉(今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人)投共之后,李文焕率领家乡的子族(儿子一辈)兄弟兵一同到缅甸投奔李弥(今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人),从此踏上戎马生涯。第三军的组成,正是当年的这些子弟兵,李文焕带着这批子弟兵从云南走到了缅甸,又从缅甸走到了泰国。虽然贵为军长,至始至终,李文焕的使命,都是在照顾自己的乡亲。作为被遗忘的孤军领袖之一,为了孤军的前途和命运,1971年的夏天,李文焕在泰寮边境清孔(今泰国清莱府清孔县)晋见泰国国王普密蓬·阿杜德向其投降,并奉上一块来自帕党山(位于泰国清莱府境内,泰国和老挝的边境上,山的东边是老挝,西边则是泰国。帕党山的最高海拔约1800米,在山顶可以远眺湄公河和邻国老挝。这里常年气候凉爽,风景优美)上的石块。2000年11月,李文焕去世,享年82岁。

李文焕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李朝柱,出生于1950年,住在美国,另一个叫李晋国,1954年出生,美国留学归来,现住在今泰国清迈府清迈市。李文焕的妻子姓杨,住在今泰国清迈府清迈市,李家有属于自己的果园,种有荔枝、龙眼、芒果。

延伸阅读:泰北山区民众自卫队(“泰北孤军”)

国民党兵败西南,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追击下,国民党第八军237师709团团长李国辉(今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人)率残军800多人惶惶如丧家之犬,越过西南边境,遁入缅甸境内。1951年3月,这支部队与国民党第二十六军93师278团副团长谭国忠(籍贯不详)率领的另一股入缅残军600多人在今缅甸东部大其力(今缅甸东部掸邦大其力县)汇合。在滇南、缅北地区整编出号称有“十万之众”,成立了所谓“复兴部队”,李国辉任总指挥兼第709团团长,谭国忠任副总指挥兼278团团长。1951年8月。国民政府云南省主席李弥(今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人)奉蒋介石之命,来到金三角(位于东南亚的泰国、缅甸和老挝三国边境地区的一个三角形地带,因这一地区长期盛产罂粟等毒品、是世界上主要的毒品产地,而使“金三角”闻名于世)地区接管并改编这支“复兴部队”。原国民党第二十六军93师师长吕国铭(籍贯不详)被任命为泰缅第二十六军军长,下辖第193师和第93师。第193师师长由第709团团长李国辉升任,第93师师长由彭程(籍贯不详)担任。

此时,在命运之绳的指引下,雷雨田(今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人)也率残部,跟随李弥、李国辉、谭国忠等一起“反攻云南”。李弥初期的反攻相当顺利,并一度占领了云南省十数个边境县城,但被解放军击败后只能退守云缅边境的争议地区(江心坡和南坎一带,约为2.7万平方公里)。

到1953年,缅甸国民党残军已经扩充到18500余人。1954年3月,缅军在军事围剿失败的情况下,开始通过联合国寻求维护其主权。1953年4月23日,联合国作出决议,要求国民党残军解除武装撤回台湾。在联合国监督下,从1953年11月至1954年3月,迫于国际舆论的强大压力,在美国的调停下,国民政府云南省省主席李弥率李国辉、第二十六军193师、谭国忠第93师部分共5473人经泰国撤到台湾,但仍有1万余人滞留缅甸。陆军中将段希文(今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人)自任国民政府云南省省主席一职。后来分析,一方面,台湾方面不愿放弃云南;另一方面,残军内很多官兵也不愿赴台,仍想反攻大陆。

1954年—1955年,缅军又对国民党残军发动了攻势,但收效甚微,不但没有剿灭国军,反而自己的领土被占领了不少。

1957年下半年,蒋介石派柳元麟(今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人)前往收拾残局。柳元麟收编残军成立了“云南反共人民志愿军”,自任总指挥,段希文、彭程任副总指挥,下辖五个军:第一军军长吕维英(籍贯不详);第二军军长甫景云(籍贯不详);第三军军长李文焕;第四军军长张伟成(籍贯不详);第五军军长段希文(雷雨田任参谋长兼第93师师长)。

根据周恩来(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总理和吴奈温(缅甸仰光人,被称为“缅军之父”,长期担任缅军总司令,总参谋长,创建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并任主席,专任革命委员会主席和总理,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务委员会主席(即缅甸总统)于1960年10月1日,签订的《中缅边界条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从缅甸联邦手中收回民国二年(1913年)被英国侵占的片马(今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片马镇片马村)地区、以及民国三十年(1941年)被国民政府割让给英国的班洪、班老(今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县班洪乡、班老乡)等领土,放弃了对江心坡(位于中国云南高黎贡山之西恩梅开江及迈立开江之间地带,面积约为2.7万平方公里,长约1000公里,阔约270公里。具体指今缅甸克钦邦密支那县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北起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察隅县,南到缅甸尖高山)和南坎[今为缅甸掸邦北掸邦南坎县。南坎系掸语地名,即“金江”之意,因古人称瑞丽江为龙川江,南坎在瑞丽江南面的坝子,故而得名南坎。南坎原为中国领土,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被英国“租借”,二战期间先被日军占领,后被中国远征军收复并建立“光复乡”。不久民国政府以年租金1000卢比的价格继续“租借”给英国。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6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政府边界条约》签订,中国放弃了南坎的主权]被民国政府划出国界]的领土宣称。江心坡和南坎一带成了中国放弃,缅甸管不了的地区,政府放弃这里的同时,也放弃了对数十万国民政府军残部的追剿。

1960年11月20日,中缅勘界警卫战打响,中国人民解放军与缅军一道用了不到三个月时间,将国民党残军驱赶到老挝境内和缅泰边境地区。到1961年1月,缅军精锐部队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配合下,第一次将国民党残军击溃。在缅甸政府及国际舆论的再次压力下,联合国要求国民党残军余部撤退。台湾当局只好要求国民党残军余部撤回,并于1961年5月第二次从缅甸分批将国民党残军柳元麟所部第一、二、四军约3600多人撤回台湾。但李文焕、段希文的第三军和第五军共2000多正规军拒绝撤回台湾,继续驻守缅泰边境。段希文放弃了大部分领土,但位于中泰边境的美斯乐(位于泰国北部清莱府以北密梭罗)地区依然没有放弃,云南边境国民党军残军和后裔20万人依旧驻扎在这里。虽然段希文的云南省只剩下区区几个村镇,台湾当局放弃,中国大陆也不再追剿,“泰北孤军”成了世界上著名的“亚细亚孤儿”[罗大佑(今台湾省苗栗县人)歌曲所描述]。

1962年,段希文重新整合残军,成立了“东南亚反共志愿军指挥部”,自任总指挥。由于国民党残军第三、五军拒绝返台湾,台湾以其拒绝命令断绝了供给。为寻求生存,段希文、李文焕率部重返萨尔温江[中国称怒江,发源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安多县境内、青藏高原中部唐古拉山脉,经中国云南保山市、临沧市)流入缅甸,注入马达班海湾。下游构成缅甸和泰国间约130公里国界线。上游藏语叫那曲河,因江水深黑色,中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把它称为黑水河。怒江在当地的怒族中被称为阿怒日美,“阿怒”是怒族人的自称,“日美”在汉语中译为江,“阿怒日美”就是怒族人居住区域的江,故名怒江。此江的东方山脉为他念他翁山脉]两岸,走上了“以毒养军,以军护毒”的邪恶之道。自此开始,滞留缅甸的国民党残军第三、五军开始沦为一支规模庞大的毒品武装集团,其反攻大陆,复兴“中华民国”的美梦被残酷的现实击得粉碎。此时,国民党残军所占据的面积已达15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将近5个台湾、2个浙江大小,就是现在闻名世界的“金三角”地区)分别被坤沙[中文名为张奇夫,原名张启福或张祈福,自称今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人,出生于今缅甸掸邦莱莫山弄掌大寨人,父亲张秉尧是汉族人,母亲是掸族人,缅甸名字为“关约”,“坤沙”(坤沙多次对采访的记者说,自己叫“昆沙”不是“坤沙”,至于其中的原因后来有人透露说:坤,为阴阳的阴,有女性化的意思。不过因为周围的称其为“坤沙”,以后就约定俗成)则是泰国名字。著名毒枭,亦是缅甸军阀,前蒙泰军(MTA)总指挥,因海洛因而闻名世界。1989年金三角毒品贸易达到最高峰时,坤沙控制了整个金三角地区毒品贸易的百分之八十。1996年1月5日坤沙向缅甸政府军投降,随后前往缅甸仰光,开始了被软禁的晚年生涯,2007年10月26日在缅甸仰光寓所病亡,终年74岁]、罗星汉(今缅甸掸邦果敢人,缅文名字叫“畏蒙”。前东南亚大毒枭,曾被美国政府称为“海洛因教父”,罗星汉于1973年在泰国泰北被捕,然后交给缅甸政府。罗星汉在缅甸被判处死刑,后改为无期徒刑,1980年大赦后获释。在2013年7月6日,罗星汉在缅甸仰光家中去世,终年79岁))占领,坤沙、罗星汉原本是国民党下层军官,两人成立了两大贩毒集团占据此地。后来缅甸共产党和苗族共产党的武装部队也分别到达这里,还有一些国民党残军官兵则投奔坤沙和罗星汉。这些人凭着多年的作战经验,很多人成为了贩毒集团的骨干,更使这些贩毒集团如虎添翼。潘多拉盒子终于被打开,从此,泰、缅、老、中交界的三角地区,成为毒品王国。于是在这个美丽的地方,贩毒集团崛起,从此不再安宁。

1964年春,段希文率国民党残军向泰国政府投降,后被改编为“泰北山区民众自卫队”,段希文任总指挥,李文焕任副总指挥,仍驻扎在距今泰国北部清莱府城60公里处的美斯乐。段希文去逝后雷雨田任“泰北山区民众自卫队”总指挥。

李文焕像

李文焕(右一、右中)

位于缅甸掸邦腊戌县登尼镇热水塘村中央的石公墓园——即李文焕将军墓园

李文焕将军墓园

李文焕将军墓园

李文焕将军墓园

位于泰国北部清莱府美斯乐——泰北义民文史馆

泰北义民文史馆——英烈纪念馆

位于泰国北部清莱府美斯乐泰北义民文史馆前——段希文塑像

位于缅甸掸邦腊戌县登尼镇热水塘村周围山坡上——一律面向北方的华人坟墓

金三角、美斯乐所处位置图

美斯乐

国军93师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