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器时代”:到底存不存在,该不该推翻西方论断?

发布时间:2025-08-07 08:00  浏览量:1

十九世纪,丹麦学者克里斯蒂安·汤姆森,以工具材质的演变为分期依据,将史前时代划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三个阶段,其中没有“陶器时代”。此后,通过器物共生关系与风格变化建立相对年代序列,“三期论”成为现代考古学的基础方法论。

其实,所谓“三期论”是一种人类进化链条,即从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再到铁器时代。但问题是,如果以工具材质的演变为分期依据,那么陶器显然也是一种工具,为何没有被单独划分时代?如果以对矿石加以提炼为依据,那么从石器时代能否直接过渡到青铜时代?

以上这些疑问,不能不让人提出这样一个疑问:为何没有陶器时代,该不该有陶器时代?

存不存在陶器时代

关于存不存在陶器时代,笔者也不好说,毕竟现在学术界都普遍不提“陶器时代”,但陶器的出现对人类社会影响极其深远,比如以下两点:

首先,陶器的直接作用

陶,这是第一种人造材料,它的出现使人类生存和社会行为发生了重要转变,运输、烹饪和储存各种固态和液态实物以及保存其他物质的重要用具,以及乃至直接成为生产工具,比如陶轮、陶梭等,因此它显然是一种改变人类社会的重要工具。同时,陶器也是艺术和文字表达的重要载体。

以目前可信的考古证据来看,最早的陶器发现于中国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距今2万年。距今5000年前后,中国陶器已经相对普及,很多普通人墓葬中也有陶器。

总之,陶器肯定是一种重要工具,关于其作用之大,其实可以反过来想象一下,就是没有陶器的话,人类社会将是什么样?

其次,陶器的间接作用

笔者查了相关资料,比如百度题库里提到为何没有陶器时代,给出的回答是“不像青铜时代会对矿石加以提炼”。但问题是,从石器时代能够直接过渡到青铜时代吗?答案当然不可能,其中需要制陶业的发展。

其实,想要烧制一定质量的陶器,就发展出可以烧出相应炉温的“陶窑”,还要对陶土有一定分辨能力,更要有组织能力(这一点往往被忽视,大规模的制陶业必须要有组织能力)等。到了距今万年左右,中国出现彩陶,而彩陶除了技术原因之外,一则需要更高炉温,一则需要矿石颜料(开始有目的的探索矿石情况了)。

如今,考古给出的回答是:约八千多年以前的裴李岗陶器,烧成温度在820℃以上;距今5000多年的屈家岭陶器,烧制炉温在1000度以上;到夏商时期,中国已能烧制1200度以上的原始瓷器。其中,屈家岭文化中已有烧制多种矿石,有学者研究认为已在冶炼青铜。

因此,制陶业是青铜时代的前提,没有制陶业就不会出现青铜时代,否则如何演化出更高炉温的炉窑?如何知道各种矿石情况等?如何铸造青铜(铸造是将矿石融化为液态,然后倒入相应陶范中成器,制作陶范就需要制陶业)?如何提供盛放液态青铜、铁的容器——坩埚?等等。

《中国矿业史》指出:“考古学和历史学界石器时代一直与青铜器时代相衔接。对石器的加工,不管是旧石器还是新石器,基本方法是打制和磨制,二者都是冷加工(青铜不仅是热加工,且是高温加工)。由石器直接过渡到青铜器,没有可能达到必要的温度。青铜器的制造和陶器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下图,湖北大冶铜录山遗址冶铜竖炉,由陶窑演变而来,后演变为冶铁高炉。

可见,没有数千上万年的制陶业演化出足够的炉温,为青铜时代奠定足够的基础,那么如何会演变出青铜时代?也就是说,没有陶器时代,那么从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的划分,中间就缺少了重要演变依据,就仿佛一下子从冷兵器时代跳到了电子战时代。当然,西方在石器时代与青铜时代中间还划分出一个“铜石并用时代”,但依然无法解释如何过渡的。

除了为青铜时代做充分准备之外,制陶业可谓是“工业之祖”,陶轮之于车轮,制陶之于烧砖,甚至间接的为冶铁提供了相应炉温等。

总之,正因制陶业对人类社会极其重要,因此也有一些中国学者认为应该单独划分出“陶器时代”,不过不是真正的历史考古学者,比如《中国矿业史》中的史前陶器时代的中国矿业章节提到:“从陶器的生产发展到陶器在中华大地的广泛分布、陶器的品种之多和制作的工艺之精美,以及人们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我们完全有理由……划出一个独立的陶器时代。”

缺少陶器时代背后

既然制陶极其重要,既然也有专业人士认为需要划分出陶器时代(矿业是细分专业,该领域的专家是绝对的专家,比历史考古学家在该领域还要专业,历史学家在比如土木、冶金、制陶等很多细分领域并非真正专家,因此某些质疑西史之人可能比史学家更专业),那么为何历史学界几乎没人谈论“陶器时代”呢?

其中原因何在,笔者不好说,但目前这些时代划分是西方学者提出的,即打制石器是旧石器时代,磨制石器是新石器时代,接下来就是青铜时代、铁器时代。或许,逻辑是西方没有提出,所以中国相应学者就否认了陶器时代?或者增加“陶器时代”,将会颠覆西方的理论?当然这是笔者没有根据的猜测。

如此,就又出现了一个问题:西方学者为何没有划分出“陶器时代”?这个原因很简单,就是西方没有经历过真正的陶器时代。

尽管按照西方说法,西亚距今8000年时已能烧出比中国还精美的彩陶,但学者韩建业在《再论丝绸之路前的彩陶之路》中明确指出“西亚最早陶器的出现才不过在公元前6900年左右”。西亚制陶术后来再西传,东南欧及中欧陶器出现于约7000年前,普及则更晚。

制陶并不简单,还涉及到炉窑设计、陶土选择、焚烧火候等等,需要多年演化探索才能制作各种精美陶器,这是科学。中国制陶技术西传之后,西亚、欧洲初期制陶业自然很简陋,按理说不可能上来就能烧出精美陶器,乃至普及陶器,因此西方没有出土多少5000年前的精美陶器,且陶器整体数量极少。

但按照西方说法,到了5000年时,西亚已经进入了“青铜时代”。关于西方青铜时代,其实也是问题一大堆,可能不存在真正的“青铜时代”,笔者以前写过相关文章,在此不再多说。

也就是说,在青铜时代前,西方没有真正的陶器时代,出土的陶器数量就是明证,而到了距今5000年时,西方学者认为环地中海附近已经进入了青铜时代,如此肯定无法单独划分出“陶器时代”。

最后,关于本文话题,还有两点值得一提:

首先,中国该不该划分出“陶器时代”,可能不应该过于附和西方理论,而应该根据中国的考古实践实事求是的分析。毕竟,西方对史前的时代划分,依据的是环地中海一带的情况,并不一定适合中国。强行附和西方理论,只会扭曲中国历史。

其次,西方历史看似符合逻辑,但细节经不起推敲,比如缺乏真正的陶器时代,没有炉温技术的逐步升级,如何从石器时代进化到青铜时代?而在青铜时代又缺少相应的采冶遗址,和足够的青铜器数量,又如何为铁器时代做充分准备?总之西方历史可疑之处实在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