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乡镇干部突然遇到厅级领导暗访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5-08-08 10:51  浏览量:7

“当时领导催个材料,忙得不可开交,哪有时间去接待他呢?当时完全没想到他是书记!”日前,记者在基层走访时,一名乡镇干部兴致勃勃地回忆起她偶遇领导暗访的事。

她记得,当时领导只带了一名随行的司机,司机把车停在政府大院外面,领导就一个人径直走了进来。由于政府大院完全是开放的,门口也未设门卫,领导先去看了门口的公示栏,又抬头看了看墙上的领导班子照片,最后走向了相关办公室。

“他穿着一件黑色的夹克,进门就要查看资料。我以为他是区县的干部,所以只是客气地让他先坐一会儿,等我一下。”这名乡镇干部说,自己当时太忙了,完全没想到他是自己这条口线上的“一把手”,直到一名年轻同事提醒,“他好像是某某书记”,这才紧张起来。

被暗访的基层干部们直言,对于领导的到来,他们很意外。因为这些年,他们所遇到的真正以“四不两直”的方式深入基层、体察实情的领导干部比较少,所以遇到上级领导突然暗访,难免有些手足无措。“好在有惊无险!由于科室的工作做得扎实,领导也比较满意,还提出要在我们镇做一个相关工作的试点。”一名乡镇干部说。

事实上,只要日常工作做得到位,领导是否来暗访,呈现出来的情况都一样。今年4月,“市委书记暗访被拦车”这一话题在网络引发热议。当时,辽宁省东港市(县级市)委书记孙晓晖以“四不两直”方式暗访森林防火工作,在合隆满族乡大广线检查卡口被工作人员拦车检查。

这一原本普通的暗访工作之所以成为舆论焦点,核心在于其打破了大家对官员视察的刻板印象 。在人们印象中,多数领导干部到某个点位调研考察,往往被“前呼后拥”、层层陪同,而那些点位一般都被精心包装过,准备好的汇报材料也经过层层审核。

即使去“暗访”,有些人也夹带不少小动作。有的一天暗访十多个地方,随身携带摄影师,把暗访当作“打卡作秀”;有的甚至提前泄露行程,让基层人员排练预演,好让自己能做出一副“亲民姿态”。

这类暗访已异化为领导干部表演“深入群众”“真抓实干”的工具。原本作为深化作风建设的调研方式,却被用来作秀,不仅完全背离了暗访的初衷,其背后的形式主义和唯上主义倾向,更给基层增添了不必要的负担。

暗访的核心价值在于“暗”,即不打招呼、轻车简行、直奔现场突击,打破基层的“迎检套路”。去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明确指出,要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和单位开展调研。

要知道,“四不两直”的目的就是破除形式主义、直击基层真实问题,而如果暗访本身沦为新的形式主义表演,成为领导干部“走过场”“秀作风”的工具,不仅无法真正发现问题,反而会助长基层应付造假之风,使基层疲于应付、不堪重负。

只有带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摒弃“层层陪同、精心设计”的套路,领导干部才能真正摸到基层的“脉搏”,而基层也才能少些迎检的焦虑,多些实干的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