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跳绳健儿扬威世锦赛
发布时间:2025-08-08 11:19 浏览量:1
周立彪、张城玮、阳颖、周子曦在“19+”组四人同步花样赛中获得铜牌。(受访者供图)
桂林市跳绳协会选手张城玮在跳绳世锦赛“16+”组个人花样男子项目比赛中。 (比赛视频截图)
“我们真的做到了!冠军!”8月3日一大早,记者的微信提示音突然响起。带队参加2025年世界跳绳锦标赛的桂林市跳绳协会教练周立彪,在夺冠第二天就迫不及待地通过微信语音分享胜利的喜悦。
周立彪通过微信给记者发来一段视频:张城玮在完成一个高难度腾跃动作后稳稳落地,裁判打出了19.8分的高分,现场观众报以热烈掌声。“张城玮完成的最后那个动作,比训练时还要完美!”周立彪在语音中难掩激动,背景音里还能听到比赛场馆的吹哨声和运动员们的欢呼声。在日本川崎举行的这场跳绳世界级赛事中,来自桂林市跳绳协会的21岁选手张城玮以一套近乎完美的动作征服裁判,夺得“16+”组个人花样男子比赛金牌,为中国队夺得该项目历史上首枚金牌。
周立彪动情地说:“中国内地运动员从未在这个项目进入过前六名。这次我们以预赛第三名的成绩进入决赛,最终夺冠。当五星红旗在赛场上升起,国歌奏响时,那种自豪感让我永生难忘。”
背后的故事:跳绳不是简单的健身运动
“我是在大学时接触到花样跳绳的,一下子就爱上了这个项目。”谈起与跳绳运动的结缘,周立彪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这位土生土长的桂林人在广州从事跳绳教学工作五年后,决定回到家乡发展这项运动。
“2024年回来时,发现桂林乃至整个广西的跳绳运动基础都比较薄弱。”作为体育教师,周立彪从基础做起,通过组织小型比赛逐步推广跳绳运动。当时,他意识到桂林人对跳绳的认知还停留在基础层面:“很多人认为跳绳就是简单的健身运动,对竞技跳绳和花样跳绳的了解很有限。”
在备战世锦赛的过程中,桂林跳绳协会的队员们主要专注于花样类项目的训练。“我们主攻花样类项目,特别注重动作的创新性和音乐的结合。”周立彪详细介绍,为了在比赛中脱颖而出,团队在动作编排上下足了功夫,设计了许多独特的技术动作。
训练方法上,团队采取了全方位的提升策略。“我们重点提升队员的身体素质,同时特别注重音乐节奏感的培养。”周立彪解释说,队员们每天都要进行数小时的高强度训练。因为赛前训练强度大,周立彪的肩膀受了伤,在比赛服里套了护具坚持上场比赛。
说起团队合作,周立彪感慨万千:“我们是一支比较特殊的队伍。”他是教练兼运动员,带领的队员大多是他之前在广州时教的学生。“现在我们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他们当中有的还在广州读书、工作,但为了比赛,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
赛场上的较量与成长
在赛前三个月,团队就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备战。“前两个月我们主要完成动作编排,最后一个月分别在桂林和广州集训,最后一周还在上海进行了最后的磨合。”周立彪说。
回忆起集训时的场景,周立彪仍记忆犹新:“7月18日、19日在国家队集训时,我们看到江西上饶、重庆、广东等地的队伍都实力强劲,这给了我们很大压力。”正是这种压力,促使队员们更加努力地完善每一个动作细节。
国际赛场上的较量更让团队大开眼界。“在适应场地训练时,我们观察到韩国、日本、美国等强队的独特风格。”周立彪感慨。比赛结束后举办的交流派对也给周立彪留下了深刻印象:“各国运动员在派对上尽情展示各种创新动作,这种交流让我们意识到,虽然我们赢了比赛,但在动作创新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除了张城玮夺得金牌,桂林市跳绳协会选手周立彪、张城玮、阳颖、周子曦在本次跳绳世锦赛上“19+”组四人同步花样赛中获得第三名;周立彪、阳颖获得“19+”组两人同步花样赛第四名;周子曦、张城玮获得“19+”组男子两人同步花样赛第六名。
“四人同步花样赛是最考验团队默契的项目,”周立彪说,“四个人的动作必须像一个人一样。”为了达到这种默契,队员们进行了“魔鬼训练”:蒙眼练习、反向练习,甚至绑着腿练习。“有一次训练完,大家累得在回宿舍的公交车上睡着了。”
作为教练的周立彪欣慰地看到,经过多年的努力,跳绳运动在桂林的认知度正在提升。“在2024、2025年的民族运动会上,跳绳项目开始受到更多关注。”
2023年,桂林市跳绳协会成立,致力于跳绳运动的推广和普及。为了改变跳绳运动在桂林的现状,协会开设了专门的跳绳运动馆。“我们设置了从零基础到精英班的完整培训体系。”周立彪介绍说。目前运动馆有几位颇有天赋的小学员,在家长的支持下正积极备战全国跳绳锦标赛。
周立彪认为,这次在世锦赛上取得的成绩为桂林推广跳绳运动打开了新局面。“我们的目标是让更多人了解,跳绳可以有无数种创新的玩法。”周立彪充满期待地说,“希望我们的队员通过参加全国比赛,甚至冲击明年的亚洲锦标赛,走向更广阔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