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龙舟精神 推动高质量发展】漳平:以特色产业为笔 绘就农业“富春山居图”

发布时间:2025-08-08 11:01  浏览量:1


开栏语

为进一步激励全市干部将“千帆竞渡时不我待,中流击水更见担当”的漳平龙舟精神落实到推动漳平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具体实践,营造“众人划桨开大船”的良好干事氛围,根据市委要求,市委宣传部、市融媒体中心在全市推出“发扬龙舟精神 推动高质量发展”“ 冲刺下半年 担当显作为”主题宣传工作。今天推出主题报道《漳平:以特色产业为笔 绘就农业“富春山居图”》。

近年来,漳平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落实“158”乡村建设工作机制,久久为功、接续发力,一幅乡村美、产业兴、农民富的和美乡村画卷正在漳平大地徐徐展开。

近日,在和平镇东坑村的智慧农业产业园内,一串串番茄如同宝石垂挂枝头,长势喜人,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体验采摘乐趣。

东番红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社员刘华莹:自4月初进入采摘期以来,每月采摘大概3500斤,周末节假日高峰期游客可达400多人次,非常受欢迎。

在漳平市农业部门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项目支持下,东坑村创新推行“党支部 +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成立东番红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整合土地资源建成智慧大棚,并引入物联网监测、自动水肥灌溉等先进技术,实现现代化管理,打造集生产、采摘、研学于一体的智慧农业产业园。曾经的蔬菜村,蝶变成远近闻名的“闽西番茄第一村”,

漳平市和平镇东坑村党支部书记 村主任 黄东华:合作社试种成功后,免费向村民推广种植技术,目前已有 30 余户农户申请加入新品种种植,预计今年全村番茄产业产值将突破2000万元。

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东坑村全力打造生态宜居新家园,推进乡村文明建设。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村民全员参与,拆除危旧房、整治沟渠、建设“口袋公园”,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同时,依托和合家风馆、家风文化长廊,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科普宣传等文明实践活动,不断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漳平市和平镇东坑村村民陈荣周:现在村里的环境有花、有树,也很干净,有比赛、晚会各种的文化活动也很多,我们住起来很舒心,非常好。

东坑村的美丽蝶变,是漳平市示范创建引领建设和美乡村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漳平市农业农村局按照乡村振兴20字总要求和“串点连线成片”思路,立足“一环二心三线”布局,实施示范乡镇、示范村创建、激励县等一批项目建设,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漳平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张海斌:近年来,漳平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持续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水平,成功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创建名单,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越过越幸福。

漳平市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着力构建“一环二心三线”发展布局,“水美圆潭”“花漾西山”“茶香梧溪”“古韵东湖”等一批美丽宜居乡村示范村脱颖而出。不仅如此,还探索出了“小田变大田”、菌稻轮作“一田双收”等农村改革做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走进漳平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标准化茶园连片起伏。南洋镇作为漳平市农业局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区,这里已形成“一园引领、多区联动”的发展格局。在福建大用生态农业综合发展有限公司,采用智能灌溉系统精准调控水量,增施有机肥,物理防治法等方式,让茶叶品质显著提升。

近年来,漳平市充分发挥生态优势,通过项目示范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生态经济效益双丰收之路。

下一步,漳平市推进“共富茶场”试点建设,践行“三茶统筹”发展理念,聚焦茶园提档、科技提能、品牌提优、融合增效、全链增值、联农增收“三提三增”发力,探索共同富裕漳平“三农”发展新路径,力争培育“共富茶场”20家以上。

福建大用生态农业综合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廖宜齐:过去,我们采用的是粗放种植方式和传统经营模式;现在,我们使用绿色统防统治新技术,创新采用以螨治螨等新模式,种植出来的茶叶更加绿色有机,产量也提高了不少。

漳平市农业农村局持续擦亮两岸农业融合“金名片”,让漳平台创园成为两岸同胞共富共美的纽带,成功承办了两届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大会,“大陆阿里山”品牌响彻海内外。

在漳平市桂林街道瑞都村,一片绚烂的萱草花谷正成为两岸农业融合发展的生动注脚。这片由台农陈庆徽扎根打造的百亩花海,不仅是视觉盛宴,更是漳平市积极推动漳台农业合作结出的硕果。在漳平市农业农村局的支持下,陈庆徽引种台湾十余种萱草,经过筛选,“台东11号”“花莲9号”在瑞都村的土地上茁壮成长,从最初的40万株发展到如今约800万株。

台农 陈庆徽:为了打造“萱草花谷”这个项目,漳平市农业局在政策、资金、技术指导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多方位保障,为我们解决了很多后顾之忧,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扩大种植面积至500亩,让这里从5月到10月都能欣赏到萱草花海。

漳平市农业农村局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乡村振兴为总抓手,深耕漳台农业融合,做强农业产业园载体,交出了一份产业兴、乡村美、两岸融的亮眼答卷。从田野阡陌到产业园内,从两岸合作项目到和美乡村图景,漳平农业农村发展动能澎湃、活力迸发。

漳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邓长海:下一步,漳平市农业农村局全体干部将继续发扬龙舟精神,以勇争一流的闯劲、实干笃行的拼劲、百战不怠的韧劲,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一县一片区”、示范镇村创建等“串点连线成片”项目建设,聚力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和美乡村。锚定“十五五”规划目标,抓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构建以茶叶、食用菌为主导,以花卉、蔬菜为特色,以数字农业、循环农业、休闲农业为拓展的“2+2+N”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通过“农业+”、“生态+”、“数字+”、“园区+”、“示范+”融合路径,培优育强特色现代农业,为区域协调发展与城乡融合发展奠定农业产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