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湖新语】暑期“花样关爱” 让假期更有温度
发布时间:2025-08-08 13:17 浏览量:2
夏日蝉鸣伴童趣,孩童欢闹乐开颜。暑期成为孩子们放松身心、调整状态的美好时光,但如何让孩子们度过一个既充实又有意义的假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从政府到学校,从家庭到社会,各方都在积极探索暑期关爱的新模式,推出了一系列“花样关爱”举措——学业辅导、兴趣培养、社会实践等等。这些创新做法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暑期生活,更体现了全社会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视与呵护。
公益课堂:让“假期充电”更暖心
各类公益课堂的出现不仅解决了父母暑期照护难题,更是丰富了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在邹平市,各镇街“滨滨学堂”“木兰学堂”等公益课堂走进社区(村),由“返家乡”社会实践大学生和村“两委”成员组成志愿者团队,提供免费课业辅导,儿童照护等服务。除此之外,还推出特色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如制作漆扇、剪纸等非遗体验,参观村史馆、山药博物馆等实地学习。这些活动不仅让孩子们远离手机和游戏,更在快乐中学习知识,让暑期成为全面发展的“加油站”。
暑期出游:让“成长视野”更开阔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暑期出游成为父母陪伴孩子领略大好河山的绝佳机会。从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风吹草低见牛羊”到三亚“椰林海风”,从新疆三山夹两盆到青岛赶海抓螃蟹,或是参加研学旅行,到红色教育基地、科技馆、生态农场等参观学习,让孩子们在行走中学习知识、拓宽视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些实践经历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阅历,更让他们学会沟通表达,为未来成长奠定基础。
志愿服务:让“快乐成长”更丰富
暑期社会实践成为青少年接触社会、锻炼能力的重要途径。在社区、养老院、福利机构等场所,总能看到青少年志愿者的身影。他们为环卫工人、高温作业人员送去夏日“清露”、陪留守儿童游戏、参与社区移风易俗宣讲……这些看似简单的行动,却能传递温暖与关爱。通过志愿服务,孩子们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需求,培养同理心。这种情感的交流与互动,让成长不再只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心灵的丰盈。
让关爱成为暑期的“主旋律”。暑期的意义在于向下扎根、向阳成长。从课堂到社会,从书本到实践,“花样关爱”让孩子们的假期更加多彩、更有温度。未来,我们期待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继续携手,创新更多关爱模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暑期收获快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