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中珍品,正散发经典时尚之光

发布时间:2025-08-08 15:40  浏览量:2

每一次踏入珍酒,总能捕捉到它生长的印记。采风团抵达珍酒时,一栋崭新的建筑已巍然矗立石子铺厂区。就在6月底,贵州珍酒综合楼正式建成投用。

▎总投资1.75亿元、总建筑面积27500平方米,建筑高度49.9米,共有14间餐饮包房、7间会议室、7间专业影音室及1间多功能会议厅,员工工位近600个。

以美学观之,贵州珍酒综合楼是一座极具艺术美感的建筑,其将贵州独特的自然人文元素与现代建筑美学有机融合,建筑外形灵感取自贵州文化名山梵净山,通过流畅的线条和层叠的体块,再现了梵净山云雾缭绕、层峦叠嶂的意境。

据介绍,该大楼是一个集行政办公、技术研发、文化展示、会务接待、餐饮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空间。采风期间恰逢“万商联盟创富论坛”火热进行中,综合楼人潮涌动、一派热闹景象。

采风团一行人不免感叹,在行业略显沉寂的时节,这份喧腾的人气与活力,本身便是一道不寻常的风景。

步入其中,震撼感更甚。开阔恢宏的一楼大堂,一瓶巨大的“珍酒”镶嵌其中。设计师以神来之笔,用流畅的曲线勾勒出珍酒“珍十五”酒瓶的神韵,访客踏入的刹那,品牌的深厚底蕴与产品文化便扑面而来。

在综合楼展示区,我们还看到了珍酒全新战略级大单品“大珍·珍酒”。产品延续珍酒特有的极简主义光瓶风格,瓶身大大的“珍”字,也让这款酒极具辨识度与艺术价值。

▎6月底,大珍·珍酒(珍酒·2020真实年份)正式上市。这款以“真实年份”为核心打造的“大珍·珍酒”,在酒体品质、包装设计、防伪溯源和绿色发展等方面实现全方位突破,以超高质价比满足消费者对品质与价值的双重追求,一经上市,迅速成为行业焦点。

据了解,“大珍·珍酒”精选超过两百种不同轮次、不同典型体的优质基酒,由大师团队精心勾调,确保每一滴酒的酿造时间不晚于2020年,更以20年以上珍稀老酒调味。

这种由时间沉淀带来的风味复杂性与天然稀缺性,成就了“大珍·珍酒”的品质高度。

告别现代气息浓郁的综合楼,我们循着愈发醇厚的酒香,走向珍酒的心脏与源头——“中国白酒一号工程”原址,在珍酒也被称为“一号车间”。

▎1975年,中国科学院在遵义市北郊的石子铺建立了茅台酒易地生产试验厂,建窖池所用的窖石、窖泥和沙石甑的石料均来自当时的茅台酒厂。

今天,当我们无数次踏进这看似朴素简约的酿造场地,仍然可以想象当年开展“易地实验”时的艰难困苦。车间内蒸腾的酒香、斑驳的印记,以及一定要靠手工才能扬出窖坑的粒粒糟胚,都仿佛在讲述着:“中国白酒一号工程”的厚重,承载着珍酒的品质之基,更是珍酒的魂。

如今,这个老车间,每年还可以为珍酒贡献80吨的好酒。车间酿酒的班组里,有很多年轻面孔。

“一号车间始终是珍酒酿造的‘黄埔军校’嘛”,24岁的陈本燿是所在班组中最年轻的酿酒工,从遵义师范学院毕业后便进入珍酒,参与酿造的第一天,陈本燿便进到一号车间工作,至今一年有余,谈及此,陈本燿感觉十分荣幸。

据一号车间酿酒班班长左福玉介绍,班组中年轻人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老带新”是班组可以持续运转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党员、退役军人、大学生逐渐成为所在酿酒班组的骨干,一号车间的故事,也变得越发的有血有肉。

在珍酒的制曲车间,我们见到了29岁的主管杨雪,大学毕业后随对象一同进入珍酒,从学习双脚踩曲,到如今已步入所在车间的管理岗位,从“下车间”到“管车间”,杨雪坦言,即便今天职务已发生转变,但当年从校园到制曲一线,身心上还是经历了一定的变化,“有落差,但也逐渐在适应的过程中产生了热爱。”

采风的最后一站,是珍酒的封坛酒库。推开厚重的库门,一股沁人心脾的凉意瞬间驱散了外界的暑热。在酒库,成千上万个陶坛默然静立,坛中储存着跨越不同年份的珍酿。它们仿佛在沉睡,又仿佛在静静呼吸,酝酿着更醇厚的风味。

沿着参观路线,珍酒精心陈列着记录其发展节点的老酒坛,移步换景间,一部厚重的珍酒发展史便在我们眼前徐徐铺陈。

拾级而上至二层,是私人封坛区。这里封存着上百位名人的心意与祝福。不经意间,我们发现了最新入驻的一坛——演员姚安娜的封坛酒。

▎6月16日,珍酒李渡集团正式官宣姚安娜为白酒“申遗大使”。

如今,珍酒优质基酒储存达10万吨,如何管理这群庞大的酒库?

酒库负责人向我们揭示了管理这庞大规模的秘诀。为提升基酒管理效率,珍酒推出基酒数智化管理系统,完成对10万吨基酒的全覆盖。

这套系统的精髓,在于创新性地融合雷达与人工智能,为每一个实体陶坛构建了精准的“数字孪生体”。无需开坛,通过三维扫描、自动建模与快速测量,酒坛的“身高”“体型”、容量等信息在虚拟世界被精确还原。

这不仅实现了高效、精准、安全的盘点,杜绝了频繁开坛带来的损耗,最大程度守护了基酒品质;数据的自动统计与实时监控,更让管理人员运筹帷幄。科技,在此成为守护传统风味与匠心传承的温暖臂膀。

离开酒库,酱香的余韵依然萦绕。回望珍酒,它恰似一幅在黔北大地徐徐展开的壮丽画卷:一端是“中国白酒一号工程”原址承载的厚重历史与不变匠心,是时间窖藏出的灵魂印记;另一端则是拔地而起的艺术建筑、年轻跃动的面孔以及赋能传统的智慧科技,共同勾勒出面向未来的蓬勃生机。

这新与旧的交响,力与美的交融,正是珍酒奏响的最动听的酱香传奇乐章。

内容来源:云酒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