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豫东平原到绿色军营:我的青春成长路
发布时间:2025-05-16 19:02 浏览量:6
《新兵连》
初入军营日,心怀壮志情。
晨操迎旭日,夜训伴繁星。
汗洒练兵场,声威震远庭。
青春磨砺处,铁骨铸长城。
1.1黄河岸边的少年时光
我呀,是在豫东平原黄河岸边的一个小村庄里长大的。那地方,可真是一方宁静又质朴的好天地哟!
村子里呀,每天常见的就是那袅袅升起的炊烟,还伴着一阵接一阵的鸡叫猪哼声呢。这儿可不像城里那么热闹,没有一群群熙熙攘攘的游客,也听不到到处传来的叫卖声,一切都安安静静、平平静静的,透着一股祥和的气息。
村东头呢,有条清澈的小河,慢悠悠地蜿蜒流过。那蓝天白云,岸边翠绿的竹林,还有潺潺流淌的小溪,全都倒映在波光闪闪的水面上,就像一幅美美的乡村画儿,好看极啦!村子里的民风特别淳朴,左邻右舍之间那都是互相帮衬着,家族里的人也都和和睦睦的。大家就这么过着安居乐业的日子,虽然简简单单,可心里头满是温暖。
我小时候啊,那物质生活可不像现在这么丰富,相当匮乏呢。家里连电视都没有,收音机那都是稀罕物件儿,电也还没通到村里。晚上照明全靠煤油灯,那时候把灯里用的煤油叫“洋油”,几毛钱就能买上一大玻璃瓶。把煤油倒进灯里,用火柴一点灯芯,那点微弱的亮光,就是整个夜晚唯一的光源啦。到了晚上,四周黑咕隆咚的,吃过晚饭、做完作业后,也没啥别的娱乐活动,大家就都早早睡觉咯。
不过呢,小时候的日子虽然苦,可也有别样的乐趣,那就是听爷爷讲故事。爷爷可是上过私塾的,家里藏了好多书呢。可那些书都是老版字体,我那时候小,根本看不懂,就只能巴巴地盼着爷爷给我讲书里的故事。那些藏书大多都是故事书,满满装了一大箱子,像《三国演义》《水浒传》《杨家将》《岳飞传》《隋唐演义》《封神榜》等等,可多啦!爷爷对我这个大孙子那是疼爱得不行,只要我一说想听故事,他马上就开讲。有时候我听着听着就在故事声里迷迷糊糊睡着了,爷爷还在旁边接着讲呢。那些精彩的故事啊,就像天上亮晶晶的星星,把我童年的夜晚都照亮啦。
豫东平原的星斗总比别处明亮些,九十年代的夏夜里,爷爷的《杨家将》伴着蛙鸣在土坯房里回荡。煤油灯把我们的影子投在黄泥墙上,“金沙滩血战”的故事在斑驳的墙面上演。我攥着河边捡来的锈蚀弹壳,看灯花在杨六郎的枪尖炸开,军营梦便在那时生了根。
受那些故事的影响,我从小就养成了“路见不平一声吼”的性子,还特别爱交朋友。这种性格一直跟着我到了高中,结果玩心就有点重啦。高中的时候我学习可努力了,每天晚上都熬夜到十一二点,可成绩就是不太理想。那时候不像现在,到处都是“补课班”“提升班”,就算有,咱家里的经济条件也不允许啊,根本拿不出钱让我去上。光是交学费和伙食费,就已经把家里折腾得紧紧巴巴的了。
村东小河日复一日映着竹林与炊烟,却照不亮我的课本。高中三年像场醒不来的梦:熬干三盏煤油灯的夜读,数学卷上永远解不开的排列组合,还有弟弟总比我高出一截的成绩单。当第七次模拟考分数仍低于中专线时,屋檐下的燕巢突然坠落,母亲扫着碎泥呢喃:"该往南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