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终于明白,1999年“误炸”中国的大使馆时,中国为何不反击?
发布时间:2025-08-08 16:33 浏览量:1
1999年5月7日深夜,北约部队在轰炸南斯拉夫联盟的时候,一架美国B-2隐形轰炸机扔下了五枚联合直接攻击弹药,直接砸在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上。三名中国记者邵云环、许杏虎和朱颖就这么没了命,还有20多人受伤。大使馆大楼被炸得不成样子,这事一出,中国人更气,全国上下都抗议,觉得这是赤裸裸的挑衅。
那时候是科索沃战争,北约从3月24日开始空袭南斯拉夫联盟,说是为了人道主义干预,阻止种族清洗啥的。美国带头,带着一帮盟国天天扔炸弹。中国从头到尾都反对用武力解决问题,一直呼吁和平谈判。可没想到,北约的炸弹偏偏落在中国头上。美国那边马上说这是“误炸”,情报错了,用了过时的地图,把大使馆当成南斯拉夫的军需供应局了。CIA后来承认,这目标是他们自己定的,整个战争中就这一个是CIA单独操作的。克林顿总统在5月10日公开道歉,说这是意外,对中国表示遗憾,还给江泽民打电话解释。
事件刚发生,外交部就发声明谴责这是“野蛮行径”,侵犯主权。江泽民表态说中国人不能被欺负,胡锦涛副总理在电视上讲话,号召大家理性爱国,但也痛批北约的“犯罪行为”。全国多地爆发示威,北京、上海的学生和民众上街游行,围住美国使馆扔石头,搞得美国大使詹姆斯·萨瑟好几天出不了门。香港立法会还通过议案,54比0谴责北约。
现在很多人问,为什么中国当时没军事反击?改革开放刚20年,经济起步,军事装备没那么先进。直接动武,风险太大,可能拖进旷日持久的冲突,影响国家发展大计。中国评估过,贸然出兵,不光打不过北约,还会让经济建设停滞,这正好中了美国的下怀。苏联解体后,美国当老大,到处打压潜在对手,中国要是上钩,就等于自废武功。
美国坚持说是失误。国防部长科恩说,情报系统出问题,地图没更新。CIA局长特内特后来处分了几个情报员,一个开除,六个受罚。可有些媒体不信这套。《观察家报》和丹麦的《政治报》在10月17日发文,说这是故意的,因为大使馆帮南斯拉夫传信号。但美国和英国否认,《纽约时报》在2000年4月调查,也没找到故意证据。
赔偿方面,美国先在8月给了450万美元人道主义补偿,分给遇难者和伤员家属。12月16日,两国签协议,美国赔2800万美元修大使馆,中国赔287万美元,因为示威时砸了美国使领馆的玻璃啥的。整个过程,中国没狮子大开口,但也没轻易放过,坚持要公道。
美国后来慢慢明白,中国当年不反击,不是怕,而是憋着劲发展。炸馆后20多年,中国经济腾飞,GDP超日本成世界第二。军事上,神舟五号2003年上天,中国成第三个载人航天国家。航母辽宁舰2012年服役,山东舰2017年下水,福建舰2022年亮相。海军从近海防御转向远洋,驱逐舰052D型装备先进雷达,潜艇核动力化。这些进步,让美国看到,中国用时间换空间,避开短期对抗,专注长跑。
回想起来,冷战后,美国觉得天下老大,苏联没了,下个目标是中国。从1992年卖台湾F-16战机,到1993年银河号事件,再到亚洲金融危机,美国处处使绊子。但中国没上当,继续改革开放,加入WTO后经济爆发。科技上,华为5G领先,北斗卫星全球覆盖。这些成就,都是从那时候的忍耐中来的。
因此,中国从受害者变成强国,美国从霸主开始走下坡。为什么不反击?因为反击短期解气,长远毁大局。美国终于明白,那沉默不是弱,是在憋大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