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年前织出了苏北荣光:邳州丝织厂省优丝绸被面评奖记 | 作者 兰玲
发布时间:2025-08-08 16:45 浏览量:1
1980年我走进丝织厂时,还是个初出茅庐、对丝绸满怀热忱的技术员。二十八岁那年被委以重任,先任技术副厂长,后来又成了厂长。丝织厂的二十年岁月,始终是我人生里最滚烫的注脚——有起步时的青涩,更有沉淀后的成熟。厂里的日子,织机的嗡鸣总伴着我们的笑声。我带着同事们钻技术、搞研发,新产品拿过江苏省的新产品研发奖、科技进步奖,可最刻进骨子里的,还是1984年那次江苏省产品质量评优。
1984年10月,我们带着70305软缎被面去闯全省丝绸产品质量评优。谁都知道,苏南的丝绸是老牌子,技术深、底子厚。我们这个苏北小厂,像棵刚扎根的树,要在琳琅满目的参赛产品中脱颖而出,难。可厂里上上下下憋着一股劲:凭什么不能是我们?
那软缎被面金贵着呢。13680根桑蚕丝经线绷得笔直,每公分48根人造丝纬线闪着光,大提花的独花织造,两米长的绸面要想没一点瑕疵,全靠工人师傅们在十几道工序里施展高超技艺。几个月的紧张奋战,每天三班轮转,我总看见操作工们守在织机旁,聚精会神的眼和手不离绸面,另一只手攥着打梭开关,连呼吸都透着规律。一根丝头、一点小糙,都要拆了重织。闷热的车间里,汗水顺着她们额角往下流,又被小心翼翼地擦干。记得一个大夜班,我在车间值班,有个挡车工说身体不舒服,我赶紧劝她回去休息。她却很坚定:"我必须把这条被面织完,停车会留下停车档,影响质量。"我心头一阵热流——那不是简单的织绸,是把心都织进了丝线里。她们,真是最美的铿锵玫瑰。
十月份,江苏省丝绸公司组织的全省丝绸产品质量评优活动在泰兴举办。我抱着刚满五个月的独生女儿,心里七上八下。想给孩子断奶,舍不得;只好跟着厂里送货的顺路大车,先到淮阴中学接上在那儿工作的爱人——他负责抱孩子,我和质检科的刘科长、祁师傅攥着参评样品,一路颠簸往泰兴赶。
评比现场的空气像凝固了似的。当宣布"邳州丝织厂70305软缎被面,获全省优质产品质量奖,排名第一"时,我和同事们几乎同时跳了起来。所有的艰难日子、所有的艰辛付出、所有的颠簸劳顿……在那一刻都化作了滚烫的泪水。我们赢了!苏北小厂的绸缎被面,真的让我们在苏南老大哥们面前挺直了腰杆。
如今四十一年过去,织机那悦耳的拍打声、女工们认真工作的俊俏模样、大车上女儿的咿呀声、宣布结果时的狂喜,还清晰得像昨天。这些早已深深烙在我的生命里。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光荣,是我们丝织厂千余人的坚韧,是我们勇于挑战、为事业开拓拼搏的企业精神。我的同事们,老伙计们,你们还记得吗?我们一起织出的不光是最优的绸缎,还有属于苏北的骄傲。想你们了,谢谢你们。丝织厂,永远在我们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