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职业学院:用青春志愿底色绘就校地共融画卷
发布时间:2025-08-08 18:44 浏览量:1
北海职业学院以“专业实践+社会需求”双轮驱动,构建起特色鲜明的志愿服务体系,将雷锋精神融入日常,让青春力量扎根基层,“十四五”以来累计开展活动800余次,服务时长近40万小时,3.2万名注册志愿者用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春内涵,书写了校地共融的动人篇章。
机制为基:构建“三维联动”育人体系
学校将志愿服务纳入社会实践学分,构建“校地联动+课程嵌入”长效机制,培育出支教助学、义务导游、家电维修等20余个常态化品牌项目。通过“校-院-团支部”三级管理架构,形成“招募-培训-服务-考核-激励”全流程闭环。
教育与康养学院“明日之师”志愿服务队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该团队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关爱一老一小”志愿服务,小学教育和学前专业志愿者下乡村、进社区开展支教助学、社区助学;体能训练专业志愿者为居民提供肩颈理疗;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为老人测量血压、指导日常护理等。项目惠及31所村小、25个社区及2个老年公寓,成为学校志愿服务与专业实践融合的标杆。
专业赋能:打造“一院一品”特色品牌
学校各二级学院立足专业优势,推进“一院一品”建设,实现志愿服务与专业实践精准对接。
“数智”助老惠民。实施“数智赋能邻里守望”项目,构建数字化学习生态,为老年人开展智能手机操作、反诈培训、人工智能科普教育等多项公益服务。
非遗传承润心。“巧手学堂”将传统技艺融入社区服务,通过指导艾草香囊制作、漆扇绘制、竹编体验等活动,结合趣味民俗游戏,推动非遗传播普及。
技能服务便民。“红齿轮”服务队深入社区、乡村开展家电维修、安全用电知识普及。学校多支志愿服务队联动开展急救技能培训、普法宣传、民族文化体验等多元化服务,形成技能惠民服务圈。
校地共生:书写青春担当的时代答卷
从“环广西”自行车赛到“一带一路”国际帆船赛,从文明城市创建到乡村振兴一线,北职志愿者的身影无处不在。在合浦县石湾镇红锦村,志愿者帮助村民栽种黄皮果树苗、种植红薯苗和玉米,用劳动实践助力乡村振兴;面对台风“蝴蝶”威胁,驻村工作队联合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帮助村民抢收荔枝,并通过“线上电商+线下师生认购”模式销售,为脱贫户实现收入1万多元。
北职“益”站项目整合13个党支部、27支师生志愿服务队资源,以“15分钟步行可达”为服务半径打造“移动式便民服务圈”。创新“校社共建、专业赋能、菜单服务”模式,聚焦生活便民、健康关怀、文明践行、社区治理四大领域,累计开展活动450场,服务时长超6万小时,覆盖北海市多个社区、惠及群众3万余人次,成为破解社区服务“最后一公里”、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特色品牌。
北海职业学院以志愿服务为纽带,实现了育人成效与社会贡献的双向奔赴。“我们把思政课堂搬到社区街巷、田间地头,让学生在奉献中读懂‘国之大者’,用青春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北海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永玲说。(赵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