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悍的獠人走出贵州,在四川重庆广东广西,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发布时间:2025-08-08 19:40  浏览量:1

蛮夷俚獠,都是古代南方的少数族裔。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西南地区的山区,长期是蛮夷俚獠的聚居地。

蛮夷俚獠各有所指。广义的蛮,可以泛指一切南方族群,狭义的蛮,特指南方原始少数族裔与部分南迁汉人融合形成的新型族群,有较为先进的文化和生产力。夷、俚、獠落后于蛮,与中原的基因交换也微乎其微。夷,是指西南夷,分布在云贵高原及周边;俚生活在广东西部、广西东部和海南岛;而獠的情况很复杂。

獠遭受的剥削最深重,獠的反抗也最顽强,《华阳国志》提到一个词,“刚夷恶獠”,可见獠人十分凶恶,不好对付。

獠出自贵州夜郎国。

夜郎国在贵州南部珠江流域。根据《后汉书》,夜郎的居民有两种,分别叫夷和獠。窃以为,夜郎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音译,而是像捷克斯洛伐克、塞尔维亚和黑山这种形式的国名,应理解成“夜和郎组成的共主联合王国”,夜就是夷,郎就是獠。

公元前2世纪末,汉武帝兼并夜郎,置牂牁郡,贵州獠人接受汉朝统治,自行组织生产生活。

三国时期,有文字可考的獠人之乱出现,蜀汉牂牁郡的獠人叛乱,被张嶷平定。

贵州

公元4世纪,獠人走出贵州。这个时间窗口正值西晋永嘉之乱后,天下大乱,中原王朝对偏远地区的统治崩溃。牂牁郡秩序荡然无存,汉人大姓与西南夷融合,部落间的仇杀和兼并难以避免。在这种情况下,獠人走出贵州,走向世界。

獠人主要沿两个方向出走,北上入蜀,或南下入粤。所以,此后很长时间里,同时活跃着两股獠人,一股在川渝,一股在两广。这两股獠人虽然远隔万水千山,可行为模式高度相仿,但是,由于在关键历史时刻做出的抉择不同,二者最终的归宿也不同。川渝股最终灭绝,两广股却胜利融入华夏。

西晋灭亡后的4世纪,成汉割据四川和重庆,人口减少,獠人涌入。

《晋书》记载,“初,蜀土无獠”,而公元4世纪,獠人却突然爆发式出现在四川各地。十万余落獠人占山为王,成都、资阳、广汉、巴中、南充等地都出现了獠人。

獠人生性野蛮,在以零元购的方式抢占生存资源的过程中,与四川本地人发生严重冲突。各地獠人发动此起彼伏的叛乱,严重冲击了成汉的统治秩序。

东晋名将桓温,见到有机可乘,挥军入蜀,成汉土崩瓦解,东晋收复四川。可是,东晋对于已成燎原之势的獠人叛乱,“力不能制”,没有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割据四川的成汉,獠人就来自成汉南边的牂牁郡

从南北朝到唐朝,中原王朝与獠人之间的冲突,从未停止。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但时间并不站在獠人一边。有的獠人离开高山,进入平地,与汉人杂居,被同化为编户齐民。只有山地獠人在坚持战斗。

南北朝时期,无论南朝还是北朝,对山地獠人的攻势都十分猛烈,战争形式不是常规战争,而是治安战。既然是治安战,就少不了三光政策,因此山地獠人承受了残酷的打击。

南朝梁,四川和汉中两地,“岁岁伐獠以自裨润,公私颇籍为利”,对獠人的战争成了财政创收和个人致富的提款机;北魏一度占领汉中和川北,对巴中獠人恩威并施,残酷剥削,强加了异常沉重的税负;西魏-北周夺取四川后,不但年年出兵伐獠,而且将大量獠人贩卖为奴隶,严重侮辱人格。

但山地獠人不会坐以待毙。凭借高山峻岭之险,獠人奋起抗争。《周书》在总结对獠治安作战时贪婪而不无遗憾的指出,“诸夷之中,最难以道义招怀者也。”

四川盆地内外群山

初唐时期,獠人仍然广泛分布于东到巫山、西到横断山、南到贵州、北到大巴山的广大区域内。不同于国力有限的分裂年代,唐朝是大一统大帝国,有的是力气和手段,最终将四川的山地獠人连根拔起。

初唐几代人,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打击山地獠人。特别是唐太宗李世民,火力全开,对巴州獠、眉州獠、益州獠、雅州獠、巫州獠、壁州獠进行了全方位打击,四川山地獠人几乎被肃清。8世纪唐德宗时代,乐山獠人举行的最后一次叛乱失败后,四川盆地内部的獠人从此销声匿迹。

但是,四川獠人并未完全灭绝,有一批獠人存活下来,这就是葛獠。他们本来生活在四川盆地边缘宜宾和泸州的大山里,在唐文宗时期,叛乱失败后投降,被安置于贵州东北部。一千多年后这一地区的仡佬族,正是当年葛獠的后裔。

仡佬族

从贵州进入四川的獠人功能性灭绝了,但是从贵州进入两广及越南北部的獠人却实现了升华。来到岭南的獠人,可分成东西两支。

西支进入广西西部左右江流域的喀斯特地貌区,也就是史书中的“溪峒”地区,加入当地壮族先民的队伍。韩愈将这些壮族先民称为“峒獠”,可见他们确有獠人混血。

东支进入了广西东部和广东西部,也就是从桂林到钦州和雷州半岛的广大地区的山区。獠人与土生土长的俚人杂居,史书将二者并称为“俚獠”。这一批獠人的规模很大。《宋书》记载,“广州诸山并俚獠,种类繁炽”,当时的广州包括岭南大部,可见5世纪的岭南獠人已经泛滥。

起家于岭南但失去四川的南朝陈

岭南獠人,与四川獠人没有什么不同,也是职业造反人,“前后屡为侵暴,历世患苦之”,冲击了南朝在岭南的统治。比如,梁武帝萧衍后期,李贲在越南北部发动叛乱,大量獠人参与,陈霸先指出,李贲叛军主要就是“夷獠乌合”。

因此,南朝对待岭南獠人与对待四川獠人也没有区别,坚决镇压。名将兰钦、欧阳頠,对獠人发起猛烈进攻,所获不可胜计。参与李贲叛乱的獠人,也被陈霸先一举歼灭。

但是,转折发生在后期,岭南俚獠诞生了系列具有战略眼光的酋长,带领俚獠归顺中原王朝,避免了灭顶之灾。

广东西部有冼夫人和冯盎祖孙。冼夫人是俚人,嫁给汉人冯宝,其家族控制了茂名、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冼夫人顺应时代,先后归顺陈武帝和隋文帝,并劝降俚獠诸部。她的孙子冯盎后来继承衣钵,归顺唐朝。

广西东部有宁猛力和宁长真父子。他们是獠人,占有郁林和钦州一带,同样先后归顺陈朝、隋朝和唐朝,宁长真曾参加隋朝远征林邑和高丽的战争,表现十分优秀。

岭南俚獠精英在关键时刻的抉择,挽救了岭南俚獠的命运。

力士脱靴,大太监高力士就出身俚獠,他是冯盎的曾孙

但是,唐朝是恩威并施的,如果岭南獠人调皮捣蛋,唐朝也会痛下杀手。唐太宗多次围剿岭南獠人,但总体强度不及四川。唐玄宗时期,杰出的太监将军杨思勖,率军镇压叛乱的岭南獠人,在广西斩首两万,在广东斩首六万,非常强硬,沉重打击了岭南獠人。

对岭南獠人的融合过程十分漫长。《岭外代答》显示,南宋钦州的居民仍然分成五种人,一是土人,是先秦岭南土著瓯骆的后裔,二是北人,就是从北方南迁的汉人,三是俚獠,四是福建人,五是蜑人,也就是现在的疍家人。可见,南宋时广西还有未完全融合的俚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