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禹州:枣园煤业深植市场化“基因”,全员深挖“效益源”

发布时间:2025-08-08 17:16  浏览量:1

“挣工资”替代了“发工资”,“找活干”超越了“分活干”,降本增效从“要求”升华为“追求”……近年来,枣园煤业以市场化逻辑再造业务流程、激活组织细胞,让资源配置由市场信号导航,让价值创造由效益铁律评判,通过市场结算驱动、内包创效攻坚、精算投入产出,走出了一条以效益为中心、全员参与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市场结算驱动,变“发工资”为“挣工资”

装车运输支架23架,按照400元/架标准,奖励9200元;24011运顺底抽巷外段推底183米,按照100元/米标准,奖励18300元……枣园煤业每周详细通报各区队生产任务完成及补助兑现情况。

该矿将内部市场化机制深度融入安全生产经营全过程,对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实行“以量考核”薪酬结算模式,精准设计激励杠杆,并坚持日考核、周总结、月兑现,引导每一名职工“主动干、按标准干、想方设法快干”,最大限度激发了全员工作热情。

在24021轨道顺槽贯通、综采工作面设备安装等攻坚战中,矿领导与科室人员严格遵循安全规程,实施关键环节专盯,安全高效完成任务,6万元专项奖励精准兑现。

瓦斯治理成效同样“明码标价”——上半年超额完成抽采量26.4万立方米,按照0.3元/立方米的标准,直接兑现奖励14.7万元。

采掘一线更是动力澎湃:在完成基本任务前提下,综采队生产精煤按照1元/吨、次煤按照0.7元/吨的标准奖励;综掘队扩修巷道按照400元/米、推底按照100元/米的标准奖励。

针对瓦斯抽放效果提升、底板注浆改造、大坡度掘进等关键“硬骨头”,枣园煤业实施项目制“揭榜挂帅”,引入竞赛机制激发全员智慧。

“在瓦斯封孔工艺攻关中,从总工程师、防突矿长,到区队副队长、技术员,每人现场盯一个封孔,根据氧气含量比较封孔效果,结果在早调会及周调会大屏幕上公示。”该矿党总支书记、董事长、矿长曹庆华介绍,“多轮革新较量后,最优囊袋材质与工艺参数脱颖而出,抽采纯量同比提升20%,实现成本与效率双赢。”

在科学的价格与结算体系引导下,该矿人、财、物等资源向高效、高质、高价值的环节精准流动、高效配置。

“我们灵活调配全矿人员,宜分则分,宜合则合,干什么活拿什么钱。”该矿副董事长林付雨介绍。矿井着力构建“模块化、多能化”的敏捷组织,仅设综采队、综掘队、机电队、通防队等4个区队,承担8个区队职能,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大幅提升。

内包创效攻坚,“自己干”成就“创收点”

利用下班时间从矸石皮带上分拣煤块,按200元/吨收购;风井、煤场、水沟压滤煤泥回收,分别按60元/吨、50元/吨、45元/吨奖励……枣园煤业印发《关于调整补助标准的通知》,紧密结合市场化机制,进一步明确各项奖励的范围及标准。

内部挖潜有了制度保障,职工创效增收的热情被充分激活。今年上半年,职工分拣煤块995吨、回收压滤煤泥837吨,获得专项奖励33万元。这些原本被丢弃或低效利用的资源,为矿井直接创造经济效益达57万元。

职工增收、企业增效的双赢案例在枣园煤业持续涌现:职工兼职运行环卫车辆1049车次,获得奖励2.6万余元,矿区及周边扬尘得到有效抑制,空气质量显著提升,改善了人居环境,塑造了矿井良好的社会形象。组成临时装料组,人工装喷浆料1193车,706人次参与,分得奖励4.7万元,顺利完成24021底抽巷喷浆任务……

为牢牢掌控成本主动权,该矿坚定践行“能自己干绝不外委”,从煤场建筑、供应科和次煤大棚建设、澡堂改造、办公室室内装修等“小工程”,到支架维修、主运绞车安装、排水系统改造等大型工程,均由自有力量完成。

“地面注浆泵站外委需要80万元,我们仔细测算自主完成需要的成本,罐体8万元,每台泵13万元、两台26万,一套定量装置1300元,加上人工成本,总计不到40万元,最终决定由自己的队伍进行施工。”该矿机运队队长陈红克介绍。

24021工作面液压支架维修安装,是外委转自主降成本的又一成功实践。矿井采购同品牌核心部件,邀请液压支架生产厂商专家驻矿指导,维修团队在“手把手”教学中快速成长,仅用49天就完成132台支架维修任务,节约外委费用逾500万元。

“将非核心、可替代的外委项目‘收回来’,省下的不仅是真金白银的外委费用,更能锤炼队伍攻坚克难的筋骨,积累不可替代的技术底蕴。”林付雨如是说。

精算投入产出,全链管控拧干成本“水分”

每一分投入都需经过“效益标尺”的衡量,这是枣园煤业刻在骨子里的经营铁律,更是其以市场化基因砥砺担当、以精打细算铸就核心竞争力的精神勋章。

在技术应用上,该矿奉行“不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时刻保持在第一梯队”原则,积极推广各类成熟的新设备和新技术,前期做好论证和调研,并到厂家和兄弟矿井应用场景进行实地考察,一旦确定适合矿井,便迅速上马、全面推广。

以永磁变频技术应用为例,该矿于2024年3月上马第一套永磁电滚筒,目前井下和地面所有胶带运输机、瓦斯泵站抽放泵、压风机全部使用永磁变频技术,节能率达15%,且故障率低、不用定期换油、无需专人维护,节省了减速机等部件维修及日常维护费用,综合降低运行成本达30%左右。

在采购模式上,该矿创新实施“穿刺式”深入考察,通过走访厂家车间、剖析原料工艺、与管理层深度交流,掌握一手信息,实现精准“货比三家”。

职工在自制的“摩天轮”——电缆架上熟练地焊接,自动拆电机线圈机正上下有序地将线圈拆除……走进枣园煤业机运队车间,一派繁忙景象。该矿引进锚索绳半自动截断机、锚杆滚丝机等20余种小型设备,形成了锚杆、锚索、U型钢、φ108钢管的全链条加工模式,变“买成品”为“购原料自加工”。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装备,却带来了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我们引进感应加热设备,替代传统烘炉,锚索盘加工效率翻倍,人工减半。”陈红克介绍。

今年上半年,该矿自主加工锚杆21650根、锚索绳9985根、锚索盘4822个、φ108钢管266根,节约资金37万余元。

同时,该矿推行修旧利废“超奖欠罚”百分百杠杆,将市场压力精准传导至“神经末梢”。上半年,回收复用U型钢、锚索梁等支护物资价值45.4万元;修理损坏设备、配件等价值6.03万元;回收旧风筒1940米、旧截齿2362个,节约置换资金3.6万元。

【采访手记】枣园煤业以“算账思维”贯穿经营全程,将市场化机制锻造成提质增效的“传家宝”。从项目精准激励到内包活力释放,从自主攻坚降本到采购加工创新,每一步都踏在效益增长的鼓点上。这把市场化“金钥匙”,正持续开启矿井内涵式增长与竞争力提升的新境界,印证了精打细算方能基业长青的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