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宣讲 | 从“课堂讲授”到“文化浸润”,推动思想理论入脑入心
发布时间:2025-08-08 19:41 浏览量:2
近日,广东各地创新理论宣讲载体与形式,为基层理论宣讲工作注入新活力。深圳坪山以“百名讲师百堂好课”为抓手,将政策解读融入生活场景,让群众听得懂、能领会;汕头通过高校专家专题宣讲筑牢理想信念;汕头金平以“行走的思政课”串联非遗与红色文化,实现理论传播与文化传承同频共振。
深圳坪山
“百名讲师百堂好课”
让理论宣讲“声”入人心
今年以来,深圳市坪山区持续开展“百名讲师百堂好课”活动,将政策理论和专业知识融入日常场景,把理论讲活、把政策讲明、把知识讲实,让宣讲活动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
在坪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讲老师为现场听众带来了一堂精彩的政策辅导课,通过理论解读与互动交流相结合的方式,系统阐释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等核心内容。在石井街道田头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主讲老师带来一场关于“社区新质生产力”的科普分享,从居民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如人工智能买菜、线上缴水电费等,引出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让居民们对“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有了全新认识,填补了认知空白。在马峦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内,主讲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居民们打开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大门,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溯源、中外比较、中国特征、世界意义四个维度展开讲解,让居民们深刻感受到中国式现代化与国家发展、自身生活的紧密联系。
汕头
高校专家宣讲
为理想信念“补钙壮骨”
为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理论研究优势和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宣传作用,7月30日下午,由汕头市委宣传部(汕头市文明办)、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金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承办的“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学科学理论”——“坚定理想信念 补足精神之钙”主题宣讲活动在金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办。
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何小勇副教授受邀作宣讲。何教授从理想信念对共产党人的重要性切入,剖析了当前部分人员存在的认知误区及其危害,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直面挑战的精神动力,更是凝聚党心民心、推动事业发展的核心要素。针对如何坚定理想信念,他提出三点路径: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要增长才干练就本领,掌握世界观方法论和实际技能;要知行合一,将理想信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宣讲逻辑严密、案例生动,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性,获全场热烈反响。
汕头金平
打造“行走的思政课”
在文化浸润中厚植家国情怀
近日,汕头市金平区以“沉浸式+立体化”思政教育模式为突破口,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品牌,助力青少年厚植家国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百千万工程”注入青春动能。
汕头市金平区创新传统思政教育模式,将思政课与非遗、红色文化和潮汕特色文化相结合,与研学旅行、劳动教育相结合,以“沉浸式+立体化”场景打造具有金平特色的思政教育品牌。在“非遗+思政教育”方面,组织中小学生前往小公园潮汕文艺人才一条街研学,邀请非遗瓦片画传承人陈思华授课,让学生在欣赏并亲自制作瓦片画的过程中领略非遗的魅力。在“红色文化+思政教育”方面,依托开埠文化陈列馆等红色基地,开展馆校合作、“博物思政”活动。带领学生到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汕头站研学,举办“我家乡的红色故事”随手拍活动,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同时,推进“潮汕特色文化+思政教育”,在聿怀中学海滨校区举办“赓续年味向善 留住乡愁向汕”思政课,师生朗诵《春节非遗赋》、学跳英歌舞,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 上一篇:邹城市新媒体协会第一届一次会员大会召开
- 下一篇:暑期档,孩子们吃得咋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