蹼泳:水中“美人鱼”的速度与优雅丨夜观天下世运会特辑

发布时间:2025-08-08 20:12  浏览量:2

你见过比鱼儿游得还快的“美人鱼”吗?不是童话里那种,而是脚上有一只(或一对)大脚蹼的运动员。他们像箭一样分开池水,身后甩出银亮的水线——这就是蹼泳。

成都世运会(第12届世界运动会)昨晚开幕了,“夜观天下”邀请到巴黎奥运会花样游泳冠军、四川大学体育学院教师肖雁宁,今天和大家聊聊既有速度、又有美感的运动——蹼泳。

一、从生存技能到体育竞技

要说蹼泳的来历,它可能是和人类生存关系最紧密的运动之一。

古时候的渔民为了在水里捞鱼、潜水,会用天然材料做一些简单的脚蹼。它就像给脚装了加速器,让渔民在水里灵活多了,游水轻松又快速。

在海边一些地方,还有一些叫“海女”“美人鱼”的潜水人,他们也没有什么复杂装备,就靠着简单的脚蹼,能扎到深海里摸海鲜,水里的本事真不是盖的。

渐渐地,这个生存的重要技能被吸纳进了赛场。1986年,中国把“游泳池竞速潜水”正式改名“蹼泳”,让它成为正式体育比赛项目,有了新开始。

而让蹼泳比赛越来越好看的关键,是脚蹼材料的更新。最早用的是天然橡胶,后来用合成材料,脚蹼又轻又有劲儿,运动员在水里能得到更大的推力,游得越来越快。蹼泳装备的进步,就像汽车换了更牛的发动机,让这项运动竞争更激烈了。

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男子50米蹼泳决赛赛场。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二、魅力在于又实用又好玩

蹼泳最吸引人的,就是那种在水里高速奔驰的感觉。平常游泳需要手脚一起使劲,蹼泳不一样,主要靠腰和肚子发力,带动脚蹼。运动员一扭腰腹,脚蹼就跟鱼尾似的,在水里划,借着那股劲儿往前冲,感觉像在水里飞。这种游法不仅快,还特好看,看他们游就像看一场水上舞蹈。

屏气潜泳更是胆子大的人玩的。长50米的泳池,运动员得憋着气游完,这不光看谁快,还得看谁肺活量大,能扛住不喘气。每划一下水,都带着一股子拼劲儿,让旁边看的人都跟着紧张。

要是在野外的水域里玩蹼泳,那就更有意思了。大家一起在水里闹一闹、赛一赛,除了锻炼身体,也是特好玩的社交活动。

2017年全国春季蹼泳锦标赛上,辽宁代表队选手孙祎婷在女子400米蹼泳决赛后庆祝夺冠。新华社记者 彭张青 摄

三、残障选手也可参赛

这次成都世运会的蹼泳比赛,设有16个小项,有的小项要求运动员穿单蹼,就像安了一个大鱼尾巴,展现出流线型的美感;还有的小项要求穿上双蹼,游起来动作可以更灵活。

本届世运会蹼泳比赛的赛场,设在成都体育学院三岔湖校区游泳馆。比赛都在50米标准泳池中进行,对运动员的爆发力、耐力和“人蹼合一”的技术有很高要求。中国选手将参与多个项目的角逐。

此外,本届世运会还有残疾人自由潜水项目,28名残障选手按残疾等级分组比赛,体现了体育应有的包容性与人文关怀。

从古代渔民的生存技能,到现在世运会上的竞技项目,蹼泳的变化,体现了人们一直对游得更快、更轻松自由的不懈追求。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去现场观赏潜水比赛,为来自五湖四海的运动员加油。也别忘了关注《夜观天下》,明天继续介绍有意思的冷门项目,咱们不见不散!

相关阅读>>

荷球:男女同场比高低的“绅士运动”丨夜观天下世运会特辑

霹雳舞:从被误解的野舞到赛场焦点丨夜观天下世运会特辑

飞盘:从校园游戏到世界竞技丨夜观天下世运会特辑

滑水:水上飞人的极限交响丨夜观天下世运会特辑

:肖雁宁

文案:肖雁宁 杨雨菡(实习生)

摄像:周芷冰

剪辑:朱文博

美术:沈晓颖

校对:徐海鹏

审核:钟莉 刘若辰

川观新闻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