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县人大汇聚监督之力擦亮绿松石“金色名片”

发布时间:2025-08-08 19:52  浏览量:1

“绿松石是大自然赋予十堰的宝贵财富,是继‘仙山、碧水、汽车城’之后的第四张城市名片,是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今年4月,市委书记黄剑雄在绿松石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会议上的定位,为竹山绿松石产业擘画了“千亿脊梁”的宏伟蓝图。

在打造“世界绿松石之都”的征程上,竹山县人大常委会勇担使命、守正创新,以《十堰市绿松石资源保护条例》实施为引领,用精准监督和务实行动,为绿松石资源保护利用和产业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普法浸润:让条例精神扎根矿区

2022年3月,《十堰市绿松石资源保护条例》颁布施行新闻发布会在竹山举行,一场覆盖全域的条例宣传行动就此展开。

三年多来,条例条文化作“法治之声”,在乡村广喇叭里循环回荡,在“村村响”终端中持续播报,在公共电子屏上滚动展示。竹山县创新开展条例“六进”活动——创文包保联络时的政策解读、入户走访时的条文宣讲、村组院落会上的互动问答,让每一次群众接触都成为条例宣传的生动课堂。

面对面的交流中,群众对条例的认知不断升温。全县13个涉矿乡镇、71个涉矿行政村、80个矿山执勤点,215名护矿员、1461名涉矿村中心户长化身“宣传员”,田间地头、矿区洞口、集市摊位,处处能听见讲解条例的声音,“人人知晓、共同守护”的氛围愈发浓厚。

精准监督:以持续发力破解难题

“条例实施得怎么样?对产业发展有哪些推动?还有哪些堵点要打通?”带着这些问题,竹山县人大常委会坚持问题导向,紧盯条例实施关键环节,以“钉钉子”精神跟踪问效。

三年多来,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脚步遍布80余处矿山、企业,每一次座谈、每一次视察都直指要害:产业结构调整的瓶颈在哪里?安全生产的隐患如何消除?市场秩序的漏洞怎样填补?从条例初施时的探索适应,到聚焦安全监督痛点、矿山管理难点、涉矿案件审判焦点,监督的“准星”越瞄越精。

安全生产法审议意见“回头看”,推动健全3项管理制度,让隐患排查整治走向常态化、规范化,监管力量配备更趋完善。涉矿案件审判视察,促进打击非法盗采协调机制落地,法治宣传教育深化,绿松石涉矿案件同比减少92%。矿山管理专题视察,推动“三封一管五级六防”措施和“八项长效机制”落细落实,“看住矿、守住洞、盯住人、不出事”的目标基本实现,矿山安全态势持续向好。

2022年至2025年,从条例实施检查到安全监督调研,从涉矿案件审判视察到矿山管理专题督查,多年接续监督催生丰硕成果:7条审议意见“对症下药”,督促政府压实安全责任、防范重大风险;推动形成《竹山县绿松石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竹山县百亿绿松石产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十堰市突破性发展绿松石产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提供了坚实支撑。

聚力破题:用代表力量激活动能

条例实施三年多来,绿松石资源保护更严、产业规模更大、发展活力更足。这背后,是竹山县人大常委会“寓支持于监督之中”的理念践行,更有人大代表专业智慧的闪耀。

2025年,竹山县人大常委会创新“1+4+N”组织架构,组建绿松石产业专业代表小组,配套建立专业智库、企业观察员、群众联络员三支队伍。专业小组紧扣“一城一镇多基地”产业布局,对照条例梳理出政策对接、问题短板、群众诉求3张清单,制定详细活动方案和调研路线,让监督始终靶向精准。

代表们深入一线:走访13家企业、36户商户,召开3场座谈会,梳理出5大类32条意见建议;9名专业代表聚焦矿山管护、矿权整合、安全生产、政策落实、工艺升级、品牌打造、市场培育、人才培养、质量溯源体系建设九大重点,由表及里“解剖麻雀”。不仅“把脉”更重“开方”:推动法院、市场监管部门优化诉调对接机制,“麻家渡绿松石互联网巡回法庭”应运而生;联动检察院、市场监管部门会商研究,绿松石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挂牌成立……

如今,《十堰市绿松石资源保护条例》的立法精神已在竹山大地扎根结果。竹山县人大常委会正以持续不断的监督之力,推动绿松石产业链向安全化、国有化、数字化、品牌化加速跃升,为十堰“千亿脊梁”目标的实现,注入坚实而持久的竹山力量。